西安古城墙遐想
一座现代城市有一围古老的城墙,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城墙,它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这就是西安古城墙。
我曾多次来西安,每次下车面对的都是古城墙,每次都能勾起我无限的遐想。这次来西安,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不知不觉地沿着古城墙向西走去,其实这条路我走过很多次了,但每次走还是有很多新鲜感。
城墙是灰的砖墙,偶尔有一段露出尚未修缮的,露出黄土的颜色。城墙下有一些绿树,有的可能已百年以上,算作是古树了,树下有供游人坐的石凳,偶尔有老者在打太极,或有一对情侣在背对着游人缠绵......我沿着城墙遛了好久,景色依然,这里没有叫卖的小商小贩,也没有聚在一起打扑克的叫阵声,到是有下象棋的人静静地在那里想着自己的五步,围观的人也不多,间或有两二位,也都是只观不言。
我一个人走在这600多年前扩建的古城墙下,想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无璋,因为西安的古城墙与这位布衣出身的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明王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朱元璋以为“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西安古城垣就是在这个建城的热潮中,由都督濮英主持,在唐皇城旧城基础上扩建起来。
明代扩建后的西安城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城墙每隔120米修敌台一座,突出在城墙之外,顶与城墙面平。这是专为射杀爬城的敌人设置的。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便于从侧面射杀攻城的敌人。城墙上共有敌台98座,上面都建有驻兵的敌楼。
古代武器落后,城门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这里是封建统治者苦心经营的防御重点。西安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可能是保持唐皇城转角原状外,其它都是方形。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城墙上外侧筑有雉堞,又称垛墙,共5984个,上有垛口,可射箭和了望。内侧矮墙称为女墙,无垛口,以防兵士往来行走时跌下。
最初的西安城墙完全用黄土分层夯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后来又将整个城墙内外壁及顶部砌上青砖。城墙顶部每隔40-60米有一道用青砖砌成的水槽,用于排水,对西安古城墙的长期保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四周环绕着又宽又深的城河,正对城门处设有可以随时起落的吊桥。吊桥一升起,进出城的通路便被截断。
明代西安城垣曾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堡。西安古城堡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面对人人向往的西安古城墙,西安人却有自己的看法。西安人很多不大喜欢城墙,当然最抱怨的就是的哥。坐在车里的时候常常听到我们在羡慕他们城墙的同时,他们就开始抱怨这城墙对交通的极大阻碍以及对堵车的心烦劲儿。不算个别数量的的哥还由此延伸话题至有形的城墙也习惯性禁锢了人们无形的思想,不开放不发展,言辞颇有深谋远虑之感。其实出了城墙,到了西高新区等现代发展区看看,现代化的规模也扑面而来。有城墙的古城,也许有老的地方,但还是越来越新了……
西安古城墙是西安的标志,也许我这个人过于喜欢古迹了,我觉得古的东西是不能再造的,所以才显得珍贵,西安的美,西安的特色就是古,没有了古,西安的特色也许就没了,不然了,这是外要对西安的看法。然而,西安人在抱怨的同时,对家乡的古城墙的深厚感情还是很浓的,要不然600多年来,古城墙为什么能保存这样完整呢?就说现代吧,自1983年开始的环城建设工程,逐步建成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有野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环城公园。以城墙为主体,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女儿墙垛口、城门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为游客直观具体了解古代战争提供了珍贵的人文景观。
夕阳无限好,将它的余辉洒在古城墙上。有人登上一城墙,像是古代的将士,在城墙上挥戟保卫着他们的城池,如今的西安人,不也在用自己的双手保卫着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古城墙么!
关键字: 古城 古城堡 护城河 西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