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札记——徜徉在奇峰秀水之间
桂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长期作为桂北乃至广西的权力与文化中心,桂林又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驰名中外,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成为别具风格的旅游观光城市。桂林传统的精华景观是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一江(漓江),不过七星岩现在很少有人游了,但它外面的七星公园仍是桂林最大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很多人都说,对桂林的印象来自于小学的语文课文,但我不是,小时候我积攒烟盒,有一种烟盒上画着象鼻山,那形状独特的山丘,是桂林的象征,这是我对桂林最早的认识。我们的景观游览,就从象鼻山开始。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区的东南,桃花江与漓江的汇流处,远观似一头巨象在江边汲水。面对象鼻山,导游讲述着一个传说:玉帝到人间巡视,仪仗象队的一头神象因病无法行走,玉帝将它丢弃在路边。一对村民夫妇怜悯神象,精心治疗,神象病体渐渐全愈。神象感知了人间的温暖,为村民犁地耕田。仪仗象队少了头神象不够齐整,玉帝派天兵探访神象的下落,得知神象留恋人间,玉帝大怒,指派托塔李天王找到神象责问。神象不愿再返天堂,愿与众生劳作生活。天王假意安抚,忠厚的神象信以为真,步入江边汲水,天王趁其不备,用宝剑刺入神象的脊背。神象死后化作山岩,永远驻留在漓江堤岸……杜撰的传说展现了一个悲情的神话,却也昭示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斥责。我默默注视着象鼻山,感叹大自然造化了这样的山丘。象鼻与象身间通透的圆洞,显得更为奇特,潺潺江水从洞中流过,江水映衬着洞的倒影。此洞名为水月洞,“象山水月”自古就是桂林的美景,多少文人雅士到此咏颂,最具韵味的是这首每句中都含有“水”、“月”二字的诗篇: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短短20个字,却可以带来不同景象的遐想……象山景区已被围墙圈起,形成一个公园,园内还有一个“爱情岛”。走过小桥,岛上绿茵成片,小径曲折,一些表现情爱的写意雕塑点缀其间。这还真是个谈情说爱之地,可以想象,月色朦胧,远望訾州竹影重重,近听漓江水流轻轻,对对情侣或依或偎,蜜语甜言,海誓天盟……观完爱情岛,我们前往另一个景点——伏波山。伏波山位于市区北部的漓江西岸,西枕陆地,东傍江水,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山上建有东汉年间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而得名。进入景区,最先看到的是大铁钟和千人锅。据导游讲,这两件历史文物原在叠彩山下的定粤寺内,抗日战争期间,寺庙被毁,逐将文物移至伏波山。文物与一位传奇女子有关,她就是和硕公主孔四贞。孔四贞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有德降清投靠皇太极后,从辽宁打到粤西,战功显赫,被顺治皇帝封为定南王,驻守桂林。一批阿谀奉承的下属,为其修建了定粤寺。清初,南方几省的政局极不稳定,明朝残余势力和起义的农民军都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张献忠旧部李定国率大西农民军攻打桂林,孔有德兵败自尽,死前托两位保姆带走了一双年幼的儿女。为避追杀,孔四贞与哥哥分别逃难,哥哥不幸被俘,后被杀害,孔四贞躲过一劫,藏匿民间。清军收复桂林后,孔四贞跟随父母的灵柩北上京城。孝庄太后出于政治的需要,安抚孔有德旧部,收孔四贞为养女,后又封她为和硕公主。康熙初年,孔四贞与父母生前指定的夫婿孙延龄结婚,并于康熙6年返回桂林,重修了定粤寺,随后铸造了大铁钟和千人锅,以歌颂定南王孔有德的功绩。后来,经过三藩叛乱的周折,孔四贞丧夫失子后,孤身回到北京,在失意中度过了残生,死后葬在北京西郊。今天,她的坟茔不在,但“公主坟”作为地名已成为西长安街延长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伏波山底部有一个还珠洞,洞虽不大,却是伏波山的精华之处,里面除了传说中伏波将军的试剑石外,还有许多佛像与石刻,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幅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自画像。望着这些佛像与石刻,可以想象,千百年前,四方游客慕名云集在青山绿水的桂林,佛门弟子谈经论教,文人墨客赋诗吟词,使汉唐文化延伸至粤桂边陲……游览的最后一个景区是位于市中心的靖江王府,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原来不对外开放,直到2003年,才开始接待游客参观游览。进入王府,由景区的导游讲解,而且还讲解得很详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委派皇室子孙镇守各地,成为统领地方政权的藩王。广西的第一任靖江王就是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在明朝统治的257年间,这里住过12代14位藩王,是明朝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藩王府。明朝覆灭后,清将定南王孔有德住进此府,顺治9年,农民军攻打桂林,孔有德兵败自尽,焚烧了王府。顺治14年,这里改建为广西贡院。民国初期,孙中山集师北伐,在此短暂居住,随后一直作为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曾作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并再次毁于日军炮火,以后再次重建。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成为广西师范学院的校园。近年为恢复古迹,广师院搬迁,但与艺术有关的3个系仍在此教学。王府的建筑格局主要由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后花园及周边建筑组成,重建的东西一般没什么看头,唯一留存的古迹是承运殿前的雕栏和云阶玉陛,没有北京故宫的精致与气派,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家朝廷的官位等级。数百年风雨已使这些石雕遭到侵蚀,但依然遗留着权力与富贵的印记。王府后花园内有一座平地拔起的孤峰,这就是桂林著名的独秀峰。它犹如破土而出的竹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誉为“南天一柱”。海南三亚也有个“南天一柱”,那不过是海边的一块巨石,不够高耸,相比之下,桂林的独秀峰称为“南天一柱”,感觉更为贴切。独秀峰下,有一处称为读书岩,也有一些摩崖石刻,在这里,无意间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词语雅俗共知,然而这句话出于何处,从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漫长岁月,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1983年,两位年轻的考古学者在整理、修缮崖壁上的石刻时,无意之中发现茅草青苔遮盖着一块完整的石刻,清理干净后,“桂林山水甲天下”清晰地显露出来,作者为南宋官员王正功。后经专家考证,确认了被历史尘封了800年的名句就出自这方石刻。石刻上是两首七律: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末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桂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曾长期作为桂北乃至广西的权力与文化中心,桂林又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驰名中外,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成为别具风格的旅游观光城市。桂林传统的精华景观是三山(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一江(漓江),不过七星岩现在很少有人游了,但它外面的七星公园仍是桂林最大的综合性生态公园。很多人都说,对桂林的印象来自于小学的语文课文,但我不是,小时候我积攒烟盒,有一种烟盒上画着象鼻山,那形状独特的山丘,是桂林的象征,这是我对桂林最早的认识。我们的景观游览,就从象鼻山开始。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区的东南,桃花江与漓江的汇流处,远观似一头巨象在江边汲水。面对象鼻山,导游讲述着一个传说:玉帝到人间巡视,仪仗象队的一头神象因病无法行走,玉帝将它丢弃在路边。一对村民夫妇怜悯神象,精心治疗,神象病体渐渐全愈。神象感知了人间的温暖,为村民犁地耕田。仪仗象队少了头神象不够齐整,玉帝派天兵探访神象的下落,得知神象留恋人间,玉帝大怒,指派托塔李天王找到神象责问。神象不愿再返天堂,愿与众生劳作生活。天王假意安抚,忠厚的神象信以为真,步入江边汲水,天王趁其不备,用宝剑刺入神象的脊背。神象死后化作山岩,永远驻留在漓江堤岸……杜撰的传说展现了一个悲情的神话,却也昭示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对假恶丑的斥责。我默默注视着象鼻山,感叹大自然造化了这样的山丘。象鼻与象身间通透的圆洞,显得更为奇特,潺潺江水从洞中流过,江水映衬着洞的倒影。此洞名为水月洞,“象山水月”自古就是桂林的美景,多少文人雅士到此咏颂,最具韵味的是这首每句中都含有“水”、“月”二字的诗篇: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短短20个字,却可以带来不同景象的遐想……象山景区已被围墙圈起,形成一个公园,园内还有一个“爱情岛”。走过小桥,岛上绿茵成片,小径曲折,一些表现情爱的写意雕塑点缀其间。这还真是个谈情说爱之地,可以想象,月色朦胧,远望訾州竹影重重,近听漓江水流轻轻,对对情侣或依或偎,蜜语甜言,海誓天盟……观完爱情岛,我们前往另一个景点——伏波山。伏波山位于市区北部的漓江西岸,西枕陆地,东傍江水,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山上建有东汉年间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而得名。进入景区,最先看到的是大铁钟和千人锅。据导游讲,这两件历史文物原在叠彩山下的定粤寺内,抗日战争期间,寺庙被毁,逐将文物移至伏波山。文物与一位传奇女子有关,她就是和硕公主孔四贞。孔四贞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有德降清投靠皇太极后,从辽宁打到粤西,战功显赫,被顺治皇帝封为定南王,驻守桂林。一批阿谀奉承的下属,为其修建了定粤寺。清初,南方几省的政局极不稳定,明朝残余势力和起义的农民军都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号,与清军展开拉锯战。张献忠旧部李定国率大西农民军攻打桂林,孔有德兵败自尽,死前托两位保姆带走了一双年幼的儿女。为避追杀,孔四贞与哥哥分别逃难,哥哥不幸被俘,后被杀害,孔四贞躲过一劫,藏匿民间。清军收复桂林后,孔四贞跟随父母的灵柩北上京城。孝庄太后出于政治的需要,安抚孔有德旧部,收孔四贞为养女,后又封她为和硕公主。康熙初年,孔四贞与父母生前指定的夫婿孙延龄结婚,并于康熙6年返回桂林,重修了定粤寺,随后铸造了大铁钟和千人锅,以歌颂定南王孔有德的功绩。后来,经过三藩叛乱的周折,孔四贞丧夫失子后,孤身回到北京,在失意中度过了残生,死后葬在北京西郊。今天,她的坟茔不在,但“公主坟”作为地名已成为西长安街延长线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伏波山底部有一个还珠洞,洞虽不大,却是伏波山的精华之处,里面除了传说中伏波将军的试剑石外,还有许多佛像与石刻,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幅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的自画像。望着这些佛像与石刻,可以想象,千百年前,四方游客慕名云集在青山绿水的桂林,佛门弟子谈经论教,文人墨客赋诗吟词,使汉唐文化延伸至粤桂边陲……游览的最后一个景区是位于市中心的靖江王府,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原来不对外开放,直到2003年,才开始接待游客参观游览。进入王府,由景区的导游讲解,而且还讲解得很详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委派皇室子孙镇守各地,成为统领地方政权的藩王。广西的第一任靖江王就是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在明朝统治的257年间,这里住过12代14位藩王,是明朝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藩王府。明朝覆灭后,清将定南王孔有德住进此府,顺治9年,农民军攻打桂林,孔有德兵败自尽,焚烧了王府。顺治14年,这里改建为广西贡院。民国初期,孙中山集师北伐,在此短暂居住,随后一直作为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曾作为广西省政府所在地,并再次毁于日军炮火,以后再次重建。新中国成立之后,这里成为广西师范学院的校园。近年为恢复古迹,广师院搬迁,但与艺术有关的3个系仍在此教学。王府的建筑格局主要由承运门、承运殿、寝宫、后花园及周边建筑组成,重建的东西一般没什么看头,唯一留存的古迹是承运殿前的雕栏和云阶玉陛,没有北京故宫的精致与气派,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家朝廷的官位等级。数百年风雨已使这些石雕遭到侵蚀,但依然遗留着权力与富贵的印记。王府后花园内有一座平地拔起的孤峰,这就是桂林著名的独秀峰。它犹如破土而出的竹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誉为“南天一柱”。海南三亚也有个“南天一柱”,那不过是海边的一块巨石,不够高耸,相比之下,桂林的独秀峰称为“南天一柱”,感觉更为贴切。独秀峰下,有一处称为读书岩,也有一些摩崖石刻,在这里,无意间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词语雅俗共知,然而这句话出于何处,从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漫长岁月,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1983年,两位年轻的考古学者在整理、修缮崖壁上的石刻时,无意之中发现茅草青苔遮盖着一块完整的石刻,清理干净后,“桂林山水甲天下”清晰地显露出来,作者为南宋官员王正功。后经专家考证,确认了被历史尘封了800年的名句就出自这方石刻。石刻上是两首七律:百嶂千峰古桂州,向来人物固难俦。峨冠共应贤能诏,策足谁非道艺流。经济才猷期远器,纵横礼乐对前旒。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士气末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九关虎豹看勍敌,万里鲲鹏伫剧谈。老眼摩挲顿增爽,诸君端是斗之南。从字面上看,并非赞颂桂林的自然风景,为此询问了导游。王正功(1133—1203),浙江宁波人,庆元6年(1200年)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不久,恰逢广西学子乡试,有11人中举。依地方惯例,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鹿鸣宴与中举学子欢聚,微醺之中挥笔作七律二首,勉励学子刻苦学习,报效朝廷,学业上犹如桂林山水,秀甲天下。此后,一位叫张次良的人,将这两首诗刻在独秀峰下的读书岩上,由此可见,远在边陲的桂林,中科举求功名已蔚然成风。为了让人们记住为桂林创建品牌效应的这位古人,王正功的塑像立在杉湖岸边。步入独秀峰底部的太平岩,潮湿阴暗的洞穴中,墙壁上雕塑着六十甲子“太岁”,据导游讲,这是我国保存规模最大的“太岁”雕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干支纪年法表明每个人的生辰年份,每个年份都有其对应的保护神,称其为“太岁”。怀着对神灵的虔诚,我也跪拜在自己的保护神前,祈求平安。进入贡院考场,这里曾经走出4位状元、585位进士和1685位举人。随后我才得知,在贡院与其说是参观,不如说是一个互动的项目。我们20来个游客被安排进入考场的单间,发放考卷,几道试题都是景区导游讲解的内容,答卷完毕,公布结果,意想不到的是我和一位小姑娘并列第一,赐举人出身,随即喜庆的红色袍帽加身,燃香礼拜孔子,当然,最后免不了要掏些“喜银”。呵呵……把商业化巧妙地揉合进旅游项目之中。独秀峰相对海拔66米,是桂林市内的第二山峰,山的一侧有一条区折陡峭的攀山路,共306级石阶。在隆隆的雷声中,我们拾阶而上,登上峰顶,居高临下,一览市容。乘车返回酒店,刚到门前,雨就下了起来。天黑了,细密的雨丝依然不停,原定观赏两江四湖的计划只好取消。
关键字: 七星公园 叠彩山 喀斯特 旅游 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