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历史文明见证地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东北角。时常坐车打它身边经过,却从来没有想进去看一看。总觉得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间,夹着那么一隅历史文明的见证地,似乎有点小架子气。崭新的建筑材料,古今合璧的建筑形式,也无法让人想象在这样的没有任何历史沧桑感的围合结构下能承载什么样的历史文明?
古文化街景象
“天后宫”前有一片空旷地带,随着大批人员和南货的到来,“宫前集”应运而生,这里出现人烟茂密、集市繁盛的新局面。金代在古文化街一带设“直沽寨”之后,到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又在原地设“海津镇”。元代建都北京,为维持朝廷军政开支,在南方搜刮大量粮米,通过内河和海路北运,史称“漕运”。当时,船队载着粮米从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出发,出长江口沿着海路北上,进入海河,驶到古文化街附近的三岔口,再卸下粮米,装到小船上,沿着北运河运往北京。此外,在当时成为繁忙“漕运”枢纽明清两代“漕运”不断,对海神的崇奉不衰,所以“宫前集”在很长的一段年月里,始终是一个百物云集、熙熙攘攘的场所。不知从哪个时代开始,庙前逐渐形成了街道,建起大大小小的店铺原来日出而设、日暮而散的集市,被店铺的经营活动所代替,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就是这样出现的。
卖品
跨过高高的提名为“沽上艺苑”的牌楼,左手第一家就是天津有名的泥人张彩塑的店铺,据说这是天津具有代性的一个百年老店。就冲着这字号,也格外吸引了不少游客。有外来天津观光旅游的,有本地衬着周末出来闲逛的,还有老外。铺子里头人头攒动,接踵摩肩 。柜台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泥人彩塑:唐僧取经,十二生肖,京剧脸谱,花旦小生……。大的精雕细琢,小的言简意赅。有老人,有小孩儿,有夫妻,有将军。有伏案苦读的学童,有梳着老虎头 ,身穿小夹袄,弯着身子,翘着屁股,捂着耳朵放鞭炮的小孩儿。有白发冉冉的老翁,还有笑逐颜开的老妪。
历数天津文化,有许多会与以商业街为中心的“商圈”紧密联系在一起。说天津的饮食文化,就要说天津的食品街,就要说食品街对天津饮食文化的抢救、整理,比如由它保留下来的“杜称奇”火烧、“崩豆张”干货。研究天津的“皇会”文化和“海神”文化,就要去古文化街和古文化街上的娘娘宫。虽然皇会不再,民间工艺还在,“娘娘”还在。而要看天津近代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就到五大道和河北区的意大利风情街。幽静而沧桑的五大道还保留着近代天津的“寓公文化”。而要了解天津人的购物文化,生活文化,绝对不能不去金街。
这也就理出了天津当代文化发展的一条清晰的脉络:商业街带动商圈,商圈带动整体经济,而经济的发展又捆绑着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街文化”。
关键字: 历史 古文化街 天津市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