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香味俱全的陕西美食
蒸碗
蒸碗
蒸碗一物,对小时而言,是除夕将至的一个标志,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大人开始蒸馍烧肉炸丸子,将筵席上需费功夫的菜先做至半成品,免得到时慌了手脚。而胖子围着锅灶乱转,寻摸着把丸子吹凉了抓一个进嘴,或者藏块大肉进棉袄,预备一边去偷吃时,总被提着耳朵说教,“这是给年下预备的。”,年下在陕西人口中,就是合家团聚那晚了。
油茶
油茶
油茶需在冬日早上吃,早起街道冷清,车马稀少,寒风凛冽刺骨时见一老人推小车缓缓走进,车上放镂空高盖绣柄长嘴大铜壶一个,为了保温,上罩棉套,高声吆喝着“热油茶,油茶~麻花~~~”,尾音徐徐落下,裹在你身上,觉得周身也暖和起来,上去路旁站定,老者不待你说,先扶壶把倒出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来,说着:“吃,先吃”,于是暖烘烘的热汤入了被西北风灌的冰凉的肚肠,感觉着热气一点点从胃底丹田往周身运行,讨出钱来给老者,这才想起,呀,刚那碗油茶啥味道……
镜糕
镜糕
镜糕这物件,小如镜,也圆如镜,厚不盈指。主料是江米细细研磨成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笼屉里垫上薄铁片,填实江米粉,撒上红糖、绿色和黄色的糖,加上细细切碎的青红丝,一屉一屉的摞起来,如宝塔般,宝塔尖有一机关,待到熟透时蒸汽一冲,发出长长的响声,儿童闻声而至。
甄糕
甑糕
红枣选的是陕北或关中的滩枣,个极大,肉极厚,补血益气,养肾安神,是地道的好东西。再铺一层泡四五个小时泡开了米心的糯米,然后再一层红枣一层糯米,最后又是红枣一层收顶,计有三层米四层枣。用一块干净的湿布铺在枣上,用干净软湿的棉布盖在甑上防走气。
泡馍
泡馍
配好了料,端去给掌勺的师傅,当时是,刘家老三冒泡馍,大高胖子,体格魁梧,声若洪钟,左手抄勺,右手持锅,配上蓝布外套,颇有点气宇轩昂的感觉。
凉皮
凉皮
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好的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浆水鱼鱼
凉粉和浆水鱼鱼
西府有句俗话"凤翔锅盔岐山面,裤带扯面满锅转,面皮凉粉不上算。"意思说这东西毕竟是小吃,上不了席面,也不值得一说,毕竟家家户户都做的了,没什么技术含量。说来也是,农闲时节,就处处有凉粉在树荫下摆摊卖起,可惜这些年城管猖獗,只能碰运气找找流动摊子了。
葫芦头
葫芦头
孙先生携着医匣与药葫芦,在秦地境内游方行善,偶过一家食铺,要了碗玉肠羹,觉得此物性寒,味甘,颇有润肠,去下焦风热之利,可惜烹不得法,伤了食物本性,又膻腻口感不好,于是就药葫芦中倒出花椒、大香、上元桂、八角、桂皮、草果等药物,从胡人手上拿到这些东西之后,更多的用于药用而不是调味。并以药葫芦赠之,掌柜一试之下,果然鲜香四溢,回甘无穷。然后感怀药王大恩,将药葫芦悬于店头,日久年深,葫芦头取其名也。
蜂蜜凉粽
蜂蜜凉粽
现在这东西,还是坊上回民做的细致独到,存了当初的原味,街面上偷懒的,就买那普通粽子随便切吧切吧,带着豆沙馅的一堆碎块都敢问你要钱。好这口儿,胖子只好下班后溜达溜达进了鼓楼,在西羊市东口佳宝蜂蜜凉粽子的小车上提一盒子,边走边吃,把这一天的烦心事也都吞下去,做不到海纳百川,咱不是还有肚大能容么。
胡辣汤
糊辣汤
糊辣汤在西安这地方呢,分为两种,一种是河南人做的,陕西人一概称之为河南糊辣汤,也有叫肉丁糊辣汤的。一种是本地回民做的,称之为肉丸糊辣汤。
腊羊肉
腊牛羊肉
第二天早晨6点半拉该人直奔大皮院同盛生,和老板打过招呼,提了四斤脊脑(里脊至颈部的一段肉,较嫩),回家持刀切成5cm见方的散块,从柜子里拎出两瓶太白酒,又去厨房翻了两个粗陶碗,两把解手刀,和该人以刀挑肉,大碗喝酒,其大呼过瘾,说“我以为西北人就该这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
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
秦地自古以面食为主,虽不至于像晋人那样把面换个宽度就改个名字,但花样怕也有百种之多,而一直以来,觉得能当长安面食精髓者,舍biangbiang面外别无他物。
关键字: 河南人 美食 辣椒油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