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婚俗
湖北传统婚俗重视用“鞋”。许多地方男方过礼时,就附有全家大小人等的鞋样,女方依样做好,待婚礼时“散喜鞋”之用,也有亲友邻里主动向新娘讨“喜鞋”者。婚礼时,女方还时兴穿做工精美的“同谐到老”嫁鞋或用“筒鞋”做嫁妆。故姑娘出嫁前做嫁鞋为一大工程,往往喜鞋和绣花鞋垫要准备一大箱,以备送礼之用。 湖北各地新妇初次拜见公婆并进献见面礼的习俗叫“妇贽”,因旧时公婆亦称舅姑,新妇拜见公婆后还要依次拜见夫家大大小小亲友,故此礼又称“见舅姑”、“见大小”,它是传统婚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妇贽”的礼品除了食品外,还有针凿之物,有“履、枕履、巾履、帨履、袜履”之类。而这些大同小异的女红活计中,“履”是必不可少。履,即鞋子。新媳妇通常要亲自为公婆各做一双鞋子,也有为夫家公婆及族戚尊长各做一双的。如鄂西土家族地区“散喜鞋”仪式,在成亲的第二天早饭后,新郎、新娘要把新郎家所有的长辈亲友都请到堂屋依次坐定,敬烟敬茶。新娘随新郎口吻依次称呼各位,接着就散“喜鞋”。边散边谦言道;“毛脚毛手,做得太丑,老少面前,拿不出手。”老辈子领了“喜鞋”,给新娘递“打发饯”。边递边说吉利话:“花鞋做得妙,芙蓉出水水欢笑。红花并蒂日日红,好鸟双栖时时好……(见《利川市民族民间歌谣集》第167页)新娘与新郎家人的关系,在以“履”为礼的仪式中,协调得如此融洽而和谐。
湖北姑娘出嫁,少不了为自已准备一件压箱之宝——“筒鞋”。即一男一女两双布鞋,其中女鞋大红绸缎面绣花,男鞋用青缎素面,花绣在鞋垫或鞋底上。出嫁时,将女鞋套在男鞋中带到婆家。在湖北方言中,将某物套在某物中称“筒”,两双鞋套在一起,自然就是“筒鞋”了。它正合婚礼上的一句口彩话——“同偕到老”,故被当作是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的象征物。笔者在鄂州一位卖花样的老艺人处收集到一幅“同偕到老”的剪纸鞋样。这种鞋样将“筒鞋”构成的寓意变成直观的纹样,有莲花、莲子、菏叶、桂花、万字符、桃心、毛笔与双钱、两双叠放的鞋等。这些纹样用民间谐音寓意法读出,就是:因何(荷)得偶(藕)、连(莲)生贵(桂)子、必(笔)定双全(钱)、万世同心、同偕(鞋)到老,几乎集中了所有的贺词吉语,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传统的婚姻理想。老艺人说,往日这种出嫁的花样最好卖。其老伴也告知:送陪嫁拣箱时,头一箱就放这种“同偕到老”,足见“筒鞋”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关键字: 婚礼 湖北 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