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采矿工具 西周至汉代矿冶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北3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deg;56prime;,北纬30deg;05prime;。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地表覆盖有厚数米、重约40万吨的古代铜炼渣,是中国古代铜矿的重要开采地。1号采矿点铜绿山,根据清修《大冶县志》载:“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遗址于1973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绿山矿在进行露天开采时发现,古矿井大多处在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的围岩蚀变带和破碎带内。19731979年多次发掘,清理出西周至汉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技术的数百口竖井、斜井、盲井和百余条大小平巷等采矿遗迹。其中西周至春秋的矿井开采深度距地面约20_30米,井巷断面一般0.6米见方,采用间隔式榫接方框支架,井壁和巷帮多用木板作背板,平巷用木板铺设顶棚;战国至汉代的矿井开采深度约4050米,井巷断面一般0.8米见方,竖井采用搭接式方框支架,井巷采用木棍和竹席封闭井巷和巷帮。同时清理出八座春秋时期的炼铜竖炉,炉体用红色粘土、石英沙、铁矿粉、高岭土等夯筑而成,高约1.5米,由炉基、炉缸、炉身组成。炉基位于当时地面之下,中间设有“一字形或“丁字形风沟。炉缸在炉基之上,呈椭圆形,面积约0.2平方米,一侧设有金门。炉身设鼓风口,炉壁厚0.4米。炼炉周围发现有工棚遗迹和石砧、石球等碎矿工具及加工过的矿石、铜块等。遗址出土有铜斧、铜锛、铁斧、铁锤、铁锄、木铲、木槌、木辘轳、船形木斗等生产工具及陶、木质生活用具,共计1000余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年代久远,延续时间长,生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内涵极为丰富。其先进的开采方法、合理的炉体结构、炉渣含铜量低均体现了当时矿业技术的成就。采矿巷道 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键字: 全国重点 国务院 年代久远 文物保护 椭圆形 面积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