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洛阳行
"对历史的多情,常常转变为对历史的无奈."余秋雨. ----题记风尘洛阳行 "洛阳是个能够让人平静的地方."很多人这样告诉我.从抵达洛阳到离开洛阳,我只停留了短短的三天.在这72小时里,我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明接触,拥抱,并在她的呼吸中渐渐平静下来. 其实去洛阳的动机很简单.因为前段日子看了赵玫的<<武则天--女皇>>,对于那个武则天生活了大半个辈子的城市突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突然很想去看看那座古城,很想去看看那座已经洗去了浮华与喧嚣的现代都城. 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被誉为九朝古都.自夏以来,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累积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排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我无法理解对于此次洛阳之旅我的落脚点是什么,但在还没有启程之前我便给自己的心注上了悲伤的色彩.我知道,我不会很客观地去看待洛阳.其实那个城市与我毫无关联,我没有必要去主观.但是,很多时候想想,能够主观地去看一件事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因为有感触,所以主观,因为主观,所以眼前的东西丰富起来.客观,未尝不是一件麻木的事情. 从1658次列车上下来,迎面而来的就是鼎鼎有名的金谷园路.烦乱,邋遢,是这条路给予我的最初也是最终的印象.本来打算在此住下的,后来还是决定找一家比较安全,至少是看起来比较安全的地方落脚.所以,我就来到了谷水西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对外宾馆.一翻讨价还价之后,我住了进去.环境还算好,毕竟是军队的,最让我吃惊的是电视居然能收到不下50个台!!!!而且有很多都是用完全听不懂的语言!果然是外院! 安顿下来之后我就出发了.洛阳接应的同学带我去了所谓的洛阳市中心---上海广场.真的很好笑,刚从上海逃离出来,却又到了另一个"上海".对于这条街,我没有更多的语言.或者应算是洛阳人认为最拿得出手的一条街了吧!毕竟是步行街!但是,拿着站在"上海广场"拍的照片,你可以对任何人说这是在任何城市. 洛阳的风沙很大.在上海广场呆了不到一个小时,我咬咬牙,居然有沙子在塞牙缝! 晚饭是在外院附近一家叫做"鸿宾楼"的饭店吃的.吃惯了上海的秀气,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上来就点了三个菜,以为一人应付绰绰有余,上菜的瞬间才知道错了.所以说人家河南人就是实在.装菜的器皿大到不能再大,只差没拿盆子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够消灭掉三分之一. 一觉醒来,便开始向目的地出发了.第一个景点便是"关林",据说是埋藏关羽首级的地方.还没进门便是颇有气势的牌坊,上书两繁体大字"关林",可笑的是因为阳光的照射,"关"字的下半截被我漏看了,于是,吐出嘴便成了"林门"!同学只差没笑岔气,还一边安慰我说"对的对的,我们现在就是站在关林的门口,所以也可以叫林门的!"不好意思,洛阳,一来就给你开了个大玩笑! 静,是关林最大的特点.不过,现在这样的时节,到了哪儿也都是一个"静"字.香火稀少.总的说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我也早就知道,这种地方总是传说远胜于实地之美的.在关林里面求了一只签,好运气,乃上签也.看我欢欣的样子,同学打击我说"这里面的每一只签都是上签哟!"会吗?难道洛阳的淳朴是这样体现的? 关羽是个硬汉子,他的墓也远远大于常人.在一块写着" "的牌坊之后,我们可以看见关公气势豪迈的墓地,不着边际.对着墓地再一次叩首,蜀国的旧臣,安息! 从关林出来,遍街都是到龙门石窟的车子.十分钟后,我便站在了石窟大门之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踏进石门.我只希望我的到访,不会惊醒了长居于此的先人们.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壁刻胜地之一.依山傍水,有近两千尊石像.真的很感谢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还有匠师们的鬼斧神工.要有怎样的人力物力,才能打造出眼前的一切!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拉菲克教授对龙门石窟的评估是:"我在龙门参观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叹息自己的晚到,我所能看到的石像,已经很少有完整的了.一些被风化了,更多的是被盗了.那些可怜的石人们,有的被整整齐齐地切下了头颅,有的则是被"连根拔起".龙门是平地,但我却越走越累.开始还不大在意,后来,当腿脚越来越沉重的时候,停步寻找可以休息的地方,我才发现,原来是心累.据说余秋雨在探访废墟的时候也会有心累的感觉.是的,废墟总是触目惊心.然而,毁灭之前,这里是否出现过呼唤的声音?现实告诉我,没有,总是没有."在一代雄主,百年霸业的庇荫下,文化常常成了铺张的点缀,无聊的品咂,尖酸的互窥,有时直到兵临城下还在作着精心的形象打扮.结果,总是野蛮的力量战胜腐酸,文化也就冤枉地跟着凋零,而跟着文化一起凋零的,总是历史上罕见的一段光阴." 龙门应该庆幸,主佛还在.那尊据说是仿照武则天形象而刻的佛像仍然屹立在那里.或许这应该归功于其巨大.仅一只耳朵,就有1米90,实在是没法偷走.于是,也就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仰视.导游介绍说,这尊佛像的位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尤其是她的眼睛,无论你站在任何角落,你都会觉得她在直视着你.我试了一试,果然!那双脉脉含情的眼睛一直追随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总觉得那眼里有泪,或许,这一千多年来,她始终观望着龙门,未曾离开,那些伤痛,也就这样深深地,刺进了她的心. 从龙门出来,我决定犒劳一下自己沉重的心.于是,我倒了两趟车,到了洛阳老集,寻找那家据说很厉害的饭店"真不同",品尝一下洛阳鼎鼎有名的"水席"."水席"之所以叫"水席",来源于两大特点:一,上菜是接连不断的,一道接着一道,如水;二,每一道菜都是有汤的,有水."水席"总共有24道菜.我当然不可能一一领略了,只好单点其中三样:洛阳燕菜,生汆丸子,烩四件.在这里,再一次领略到洛阳人的实惠. 每一道菜都是盆装,每一道菜都是酸的.燕菜是用萝卜做成的白色透明丝状物,生汆丸子是直接把肉丸放白水里一煮即盛上,烩四件是炒猪肝. 我只能说,味道真的很特别!! 回宾馆的路上,我经过了沿洛河营造的"洛浦公园".这是个让人"梦回千年"的地方:定鼎九洲,东汉太子,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骨,洛阳纸贵等史事,一一展现.每隔一段,就有一处园林小品. 到洛阳的第三天,我去了"古墓博物馆".这是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和北魏帝王陵展区.共有西汉至宋金的代表性墓葬25座.博物馆大部分是在地下的,毕竟是墓葬展区嘛!很少很少的人,当时,里面基本上就只有我和工作人员.心里是很恐慌的,但是有一种情感在督促着我,那就是敬佩.历史,建筑,融为一体,古人的文化,古人的智慧,一点一滴地流露,在那个我们无法触摸的年代,给了我们触手可及的遗产.博物馆的地上建筑,是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陵顶很高,甬道很长,原以为会有遗物展出,进去才发现,空空如也.就是这样,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最频繁的一句话是"the tomb had been robbed."好象一切文明在洛阳总是"殊途同归".哦,不,我不能说是在洛阳.或许全世界都是这样.文明总是用"被盗"的下场,来向人们证明她的价值. 历史,对于上海来说,可能是荣耀;可对于洛阳来说,可能就是包袱.庄重典雅的上海博物馆每天都接纳以千记的游客,而在洛阳博物馆里,当时就只我一人.我很难想象洛阳人是如何承受这现实与历史的落差.她就如同一只被历史的铁鞭鞭挞得遍体鳞伤的狮子,可能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力气和勇气. "对历史的多情,常常转变为对历史的无奈."余秋雨. ----题记风尘洛阳行 "洛阳是个能够让人平静的地方."很多人这样告诉我.从抵达洛阳到离开洛阳,我只停留了短短的三天.在这72小时里,我与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明接触,拥抱,并在她的呼吸中渐渐平静下来. 其实去洛阳的动机很简单.因为前段日子看了赵玫的<<武则天--女皇>>,对于那个武则天生活了大半个辈子的城市突然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突然很想去看看那座古城,很想去看看那座已经洗去了浮华与喧嚣的现代都城. 洛阳,因在洛河之北而得名,被誉为九朝古都.自夏以来,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累积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排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我无法理解对于此次洛阳之旅我的落脚点是什么,但在还没有启程之前我便给自己的心注上了悲伤的色彩.我知道,我不会很客观地去看待洛阳.其实那个城市与我毫无关联,我没有必要去主观.但是,很多时候想想,能够主观地去看一件事物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因为有感触,所以主观,因为主观,所以眼前的东西丰富起来.客观,未尝不是一件麻木的事情. 从1658次列车上下来,迎面而来的就是鼎鼎有名的金谷园路.烦乱,邋遢,是这条路给予我的最初也是最终的印象.本来打算在此住下的,后来还是决定找一家比较安全,至少是看起来比较安全的地方落脚.所以,我就来到了谷水西路---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对外宾馆.一翻讨价还价之后,我住了进去.环境还算好,毕竟是军队的,最让我吃惊的是电视居然能收到不下50个台!!!!而且有很多都是用完全听不懂的语言!果然是外院! 安顿下来之后我就出发了.洛阳接应的同学带我去了所谓的洛阳市中心---上海广场.真的很好笑,刚从上海逃离出来,却又到了另一个"上海".对于这条街,我没有更多的语言.或者应算是洛阳人认为最拿得出手的一条街了吧!毕竟是步行街!但是,拿着站在"上海广场"拍的照片,你可以对任何人说这是在任何城市. 洛阳的风沙很大.在上海广场呆了不到一个小时,我咬咬牙,居然有沙子在塞牙缝! 晚饭是在外院附近一家叫做"鸿宾楼"的饭店吃的.吃惯了上海的秀气,一下子还转不过弯来,上来就点了三个菜,以为一人应付绰绰有余,上菜的瞬间才知道错了.所以说人家河南人就是实在.装菜的器皿大到不能再大,只差没拿盆子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够消灭掉三分之一. 一觉醒来,便开始向目的地出发了.第一个景点便是"关林",据说是埋藏关羽首级的地方.还没进门便是颇有气势的牌坊,上书两繁体大字"关林",可笑的是因为阳光的照射,"关"字的下半截被我漏看了,于是,吐出嘴便成了"林门"!同学只差没笑岔气,还一边安慰我说"对的对的,我们现在就是站在关林的门口,所以也可以叫林门的!"不好意思,洛阳,一来就给你开了个大玩笑! 静,是关林最大的特点.不过,现在这样的时节,到了哪儿也都是一个"静"字.香火稀少.总的说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我也早就知道,这种地方总是传说远胜于实地之美的.在关林里面求了一只签,好运气,乃上签也.看我欢欣的样子,同学打击我说"这里面的每一只签都是上签哟!"会吗?难道洛阳的淳朴是这样体现的? 关羽是个硬汉子,他的墓也远远大于常人.在一块写着" "的牌坊之后,我们可以看见关公气势豪迈的墓地,不着边际.对着墓地再一次叩首,蜀国的旧臣,安息! 从关林出来,遍街都是到龙门石窟的车子.十分钟后,我便站在了石窟大门之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踏进石门.我只希望我的到访,不会惊醒了长居于此的先人们.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壁刻胜地之一.依山傍水,有近两千尊石像.真的很感谢王公贵族的骄奢淫逸,还有匠师们的鬼斧神工.要有怎样的人力物力,才能打造出眼前的一切!世界文化遗产专家拉菲克教授对龙门石窟的评估是:"我在龙门参观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叹息自己的晚到,我所能看到的石像,已经很少有完整的了.一些被风化了,更多的是被盗了.那些可怜的石人们,有的被整整齐齐地切下了头颅,有的则是被"连根拔起".龙门是平地,但我却越走越累.开始还不大在意,后来,当腿脚越来越沉重的时候,停步寻找可以休息的地方,我才发现,原来是心累.据说余秋雨在探访废墟的时候也会有心累的感觉.是的,废墟总是触目惊心.然而,毁灭之前,这里是否出现过呼唤的声音?现实告诉我,没有,总是没有."在一代雄主,百年霸业的庇荫下,文化常常成了铺张的点缀,无聊的品咂,尖酸的互窥,有时直到兵临城下还在作着精心的形象打扮.结果,总是野蛮的力量战胜腐酸,文化也就冤枉地跟着凋零,而跟着文化一起凋零的,总是历史上罕见的一段光阴." 龙门应该庆幸,主佛还在.那尊据说是仿照武则天形象而刻的佛像仍然屹立在那里.或许这应该归功于其巨大.仅一只耳朵,就有1米90,实在是没法偷走.于是,也就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仰视.导游介绍说,这尊佛像的位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尤其是她的眼睛,无论你站在任何角落,你都会觉得她在直视着你.我试了一试,果然!那双脉脉含情的眼睛一直追随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总觉得那眼里有泪,或许,这一千多年来,她始终观望着龙门,未曾离开,那些伤痛,也就这样深深地,刺进了她的心. 从龙门出来,我决定犒劳一下自己沉重的心.于是,我倒了两趟车,到了洛阳老集,寻找那家据说很厉害的饭店"真不同",品尝一下洛阳鼎鼎有名的"水席"."水席"之所以叫"水席",来源于两大特点:一,上菜是接连不断的,一道接着一道,如水;二,每一道菜都是有汤的,有水."水席"总共有24道菜.我当然不可能一一领略了,只好单点其中三样:洛阳燕菜,生汆丸子,烩四件.在这里,再一次领略到洛阳人的实惠. 每一道菜都是盆装,每一道菜都是酸的.燕菜是用萝卜做成的白色透明丝状物,生汆丸子是直接把肉丸放白水里一煮即盛上,烩四件是炒猪肝. 我只能说,味道真的很特别!! 回宾馆的路上,我经过了沿洛河营造的"洛浦公园".这是个让人"梦回千年"的地方:定鼎九洲,东汉太子,张衡三仪,蔡伦造纸,建安风骨,洛阳纸贵等史事,一一展现.每隔一段,就有一处园林小品. 到洛阳的第三天,我去了"古墓博物馆".这是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和北魏帝王陵展区.共有西汉至宋金的代表性墓葬25座.博物馆大部分是在地下的,毕竟是墓葬展区嘛!很少很少的人,当时,里面基本上就只有我和工作人员.心里是很恐慌的,但是有一种情感在督促着我,那就是敬佩.历史,建筑,融为一体,古人的文化,古人的智慧,一点一滴地流露,在那个我们无法触摸的年代,给了我们触手可及的遗产.博物馆的地上建筑,是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陵顶很高,甬道很长,原以为会有遗物展出,进去才发现,空空如也.就是这样,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最频繁的一句话是"the tomb had been robbed."好象一切文明在洛阳总是"殊途同归".哦,不,我不能说是在洛阳.或许全世界都是这样.文明总是用"被盗"的下场,来向人们证明她的价值. 历史,对于上海来说,可能是荣耀;可对于洛阳来说,可能就是包袱.庄重典雅的上海博物馆每天都接纳以千记的游客,而在洛阳博物馆里,当时就只我一人.我很难想象洛阳人是如何承受这现实与历史的落差.她就如同一只被历史的铁鞭鞭挞得遍体鳞伤的狮子,可能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力气和勇气. 最后一站是"白马寺",中国最大的佛教寺庙.它的传说就更多了.走进去的时候,我企图找到一点点薛怀义当年留下的蛛丝马迹,一无所获.生命对于历史,只能是无奈.白马寺真的很大, 十座庙宇,一一展开, 或许是我不懂鉴赏吧,我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不过也就是中国其他寺庙的扩大版."齐云塔"在寺的城墙之外.因为我去的时候已经接近5点,他们也要下班,所以未能到达.真真印证了"只能远观,不能亵玩焉."依然是没有什么人,我独自在这座胜唐时期建成的古刹里游走,心惶惶然. 就要离开了,我乘着公车兜城一圈.洛阳的路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铺张".一如她曾经的地位.毕竟是九朝古都,曾经的天子脚下.每一条路都是那么长,那么直,那么宽,连绿化带都大如两车道.豪情万千.在我所到过的城市,是很少见的.但是,洛阳真的很旧了,似乎已经支撑不起. 洛阳的夜晚来得很早,很彻底,7,8点钟的时候,就已经人烟稀少,灯光飘渺了.有人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我同意.但是,历史亡于早晨,亡于热情的人群,而洛阳只是在饥饿里,潮湿着,等待死亡. 发展是艰辛的,衰老却是瞬间的.她和西安一样,从此没落,成为中国的遗憾.如果你来到鼓楼城,你一定会听到那些幽怨的风声并为之落泪.那是一种巨人倒下而不心甘却又无力的嘶喊. 曾经作为国都的洛阳,历经风雨侵蚀,她已失去了古典;风尘仆仆的洛阳,在追赶当代之工业文明,却又失去了现代. 因为风尘,所以萧条;因为萧条,所以衰败.衰败的,又何止九都辉煌,遍处繁华? 因为心衰,所以物衰. 21日中午,我离开洛阳.带走一身风尘,满心苍凉. 永别了,古都.
关键字: 中国古代 余秋雨 历史 武则天 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