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坪游记
你注意到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吗?那是桂林兴坪的景致。当地老乡管漓江叫“大河”,对面的分支叫“小河”,于是左边的那个村子叫做“大河背”,右边的叫做“小河背”。 我曾无数次从桂林乘船顺流而下经过兴坪,听说过那是传说中刘三姐对歌的地方,也知道那是漓江风光最美的地段,可直到昨天,我才有幸独自到达了这里。说起来遗憾,网站上居然找不到兴坪能住的地方,倒是发现了一位台湾人写的介绍一家名叫“漓江写生苑”的民居,于是便奔着这里来了。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从桂林乘直达大巴走一个半小时到阳朔,再乘到兴坪的小巴45分钟就到了。在车上碰见三个“鬼子”,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比利时。当时我掉了五元纸币在地上,其中一个捡起来开玩笑说是他的钱,我说那你留着吧,就这样聊了起来。其中年纪最大的澳大利亚“鬼子”说已是第六次到桂林了。从被导游带着跑到自己能到处乱钻做深度的漓江精华游,真是很聪明的“鬼子”。一句中国话不会说,就敢带着两个结识没几天的“小鬼子”到兴坪去乘竹排游漓江,确实比我这个号称与桂林有缘30多年的中国人要“鬼”得多。 到了兴坪镇一下车,我就被5个妇女裹挟着往前走,她们自称认识“漓江写生苑”,要带我去。我便傻乎乎的跟她们走,也没想想人家为什么要带我去,对她们有什么好处,莫不成兴坪人都是活雷锋?走着走着,最年轻的那位就开始跟我介绍乘船的价格,我才明白原来是兜售她的船。便站住了,告诉她我要找到“漓江写生苑”先住下来,再考虑去哪儿玩。她仍喋喋不休的介绍其他的旅店,我便给“漓江写生苑”打了个电话,正是女主人接的,告诉我不要跟导游乱走,她马上叫人来接我,让我在码头等。我只好沿原路往回走到兴坪码头,见到一个身穿红色上衣的小伙子,叫冯云飞,是女主人的儿子。他带我乘渡船横过了漓江,又用皮卡车将我拉回家。摆渡很便宜,一人只要一元钱。 漓江写生苑 这是一个普通的民居,只见正门上挂了一块笔体苍劲的“漓江写生苑”的牌子,很有一种书卷气。女主人告诉我这是桂林陆军学院司令员的儿子写的。我心下嘀咕,我就曾经是陆军学院的教官,先不说陆军学院没有司令员一职,就是有,也不会有能写如此大字的适龄儿子吧?能写这种字的人少说也应该有五十多岁了,不知是哪位到这儿骗吃骗喝来了。可我没有揭穿,何必呢,毕竟“司令员”的儿子能到此一游还是很令主家自豪的事。接着女主人带我上二楼三楼看房间。房间很大,整齐干净,没有更多的家具,但有卫生间,还听说24小时有热水,这就很够了。价格是50元一天,我觉得也可以接受。每间房子有两大扇窗子,每扇窗子各有四大块可拉动的玻璃,观景非常好,可看到东、北两面270度的角。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漓江写生苑 我的房间面向漓江,窗下就是农家园林,种着南瓜、茄子、辣椒、黄瓜、豆角等等一应夏令蔬菜。还有许多果树:黄皮、柿子、白香果、苹果、桃子等等。用竹子搭成的t型架子一直通向江边,架子上爬满了南瓜、丝瓜等藤蔓蔬菜。园子过去就是摇曳多姿的凤尾竹,一大蓬一大蓬的紧挨在江边。看得到江水,江水对面就是青山,似乎伸手就能碰到山的断壁。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窗外江景 中午和北京来的母女两位游客一起就餐,要了一只主人自养的土鸡,半只黄焖,半只炖冬瓜汤,三个人还吃不完,可见这只鸡够大。一盘从院子里现拔来的时鲜炒南瓜秧,一盆叫白花草的野菜汤,吃得很香。 兴坪渔村 吃过饭就和她们拼船一起去渔村,拼船的意思就是说包一条船要一百元,三个人坐aa制就是每人三十多元。撑船的就是原渔村大队书记、现在靠摆渡为生的唐师傅。用他自己调侃的说法是:“现在不管老百姓死活了,只想着自己挣钱。”从兴坪集镇码头沿漓江顺流而下约两公里,靠岸后便上了渔村。几个五、六十岁的面目丑陋的老妇女前来收钱,一人5元。走没几步,又有人要我们交钱,幸亏有唐师傅带队,否则我们不知要交几回钱。据说村里有两派势不两立,各收各的钱,真够麻烦的。 兴坪渔村很有名,有谁听说过一个小小的渔村曾有过两个总统到这里吗?它地处漓江边,村里人全都姓赵,从时间来推算,史传他们的祖先极有可能是宋朝赵家皇帝的后代,于宋末大动乱中逃难至此,选择了漓江边上的一个河滩聚居,地点既偏僻又幽胜,大可以出尘入世。 唐师傅说村里曾有8家大地主,“都被共产党给镇压了,死的死,逃的逃。”他说的时候颇为感慨,说不定也很为自己当年极左的作法懊悔呢。传说兴坪圩上的不少达官显贵专为择贵地而迁至此村。村里现在还有传统民居48座。村前漓江环绕,江对岸层峦叠障,鲤鱼山、金瓦山、元宝山、剪刀山、笔架山风彩各异;村后奇峰罗列,五指山挺拔峻秀,马颈山、天水寨雄奇险峻。特别是天水寨建在与五指山相连的马颈山之间,一块面积约20亩的平地上,东南两侧设有寨门,四周皆是悬崖峭壁,仅有一条小路可通,地势十分险要。说这个渔村是个村落,倒不如说是个城堡更为确切。据说这小城堡先前外人是不能轻易进得去的,就算进得去也不易出得来,它恍如一个八阵图。村内全是一幢幢的青砖建造的大宅院,院内雕梁画栋,木雕、砖雕比比皆是。村中房屋与圩上古建筑风格相近,青砖黑瓦,坡屋面、马头墙、飞檐、画栋、雕花窗、鳞次栉比,结构独特,具有典型的明清桂北民居特色,虽然距今已有500年时间,仍保存完好。听说这个天水寨子是清朝咸丰年间渔村的富豪为避战乱和匪患而修建的。因寨中有井泉二眼,泉水清澈经冬不涸,可供千人饮用,村人疑此水从天而降,“天水寨”便由此得名,此古寨现在仍保存完好。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兴坪渔村 兴坪渔村或许真是一方“贵地”,自1506年建村以来,历代将官、富绅层出不穷。明代有进士赵海吾,清代有进士赵卫卿、赵际隆……等六人,并有多人中举。这里出了清末维新派首领康有为的弟子,参加“公车上书”的赵春台;还出了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黄埔一期生赵丹瑶;有富甲阳朔的赵家堂;还有留学海外并寓居加拿大的造船主赵元典博士……到现在、兴坪渔村在外任县长、处长以上的官员还有二十余人。 1921年冬天,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率船队三百余艘,从广东溯江而上,准备到桂林建立北伐大本营。到达阳朔时,孙中山作了《实行三民主义及开发阳朔富源泉方法》的演讲,其实就是来募捐。渔村人赵丹瑶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先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营长、团长,直至战死沙场后被追封为少将师长职务。所以孙中山先生在到达阳朔作演讲后的第二天就到兴坪渔村宣传他的革命思想。在天水寨上,孙中山对秀丽的山光水色赞叹不已,当晚即在停泊村前江中的船上宿夜,并亲笔题写“天水寨”三字,次日才带船队去桂林。 1998年7月2日下午4时,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夫人一行,从桂林乘船而下,到达兴坪渔村参观访问。克林顿对兴坪渔村典型古朴的中国农村风貌频频点头赞许,他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古老的马头墙,漫步在幽深的小巷中,被那些雕花门窗深深吸引,忍不住驻足抚摸,爱不释手。在参观了村民赵家仕的小卖部后,克林顿还说:“我祖母是开小卖部的,我喜欢看小卖部”,随后主动与赵家仕全家合影留念。在兴坪渔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参观,克林顿对在场的村民和记者说:“在这里我要对新闻单位和帮助我们的中国人民说,在江泽民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生活变得像鲜花一样美好”!克林顿总统访问兴坪渔村,世界各大传媒争相报导,使小小的兴坪渔村名扬天下。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克林顿一家留影 唐师傅告诉我克林顿来访问渔村有两种说法,一是他上大学时有一位同学祖籍在此,此人现在美国政府做事;二是他的女儿雀尔希有个家庭教师出身于此村,她好奇所以一定要来看看。不管哪种说法,克林顿总统来中国只去了两个地方是事实,一是北京,二是桂林。 待参观完渔村,大家都摇头说“不值”。村中到处都是垃圾,污秽不堪,一个池塘恶臭难闻。除了那些所谓的大地主房子仍然高高耸立外,其余民房颓败破烂,明显感觉老乡的情绪很对立。唐师傅说两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械斗,很不安全,所以也没有游人敢住在这里。细细想来,渔村原本是旅游名胜,又有两位总统来过,村中又有那么多明清时代的老屋,好好管理一下,何愁不比其他村挣游客的钱多?只可惜先人留下的只是一度辉煌,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如今,不少的宅院已经破败,令人唏嘘感叹。 大河背村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大河背 晚餐是用一条野生的漓江毛骨鱼做成的啤酒鱼,还配了芹菜和西红柿,略有点酸和辣,味道真的很好。女主人说现在很不容易买到漓江鱼,一斤要几十块钱呢!还有一盘韭菜炒蛋,因为玩的饿了,我吃得很多。饭后我在村中散步,看到不少农人还在地里忙活,有的喷农药,有的赶牛,有的担柴。夕阳西下,我站在三楼的平台上,用照相机摄下了这群山之巅当天最后的晚霞。这两幅照片是站在三楼从不同的方向摄下来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晚饭前又住进来了一对台湾人,男的健谈,女的悄然。台湾人兴致很高,还带来了台湾的高山云雾茶,便要房东拿来茶具,煞有介事的摆起了茶道。一起坐着,我便也品尝了他的茶。就着茶,他大谈台独和陈水扁不好,我便也傻傻的聊起了台湾商人在大陆的劣迹斑斑,因为我工作的第一个公司便是与台湾人合资的。看到他的夫人凝神静听的样子,我才赶紧打住,我的实话实说,会使他夫人不放心丈夫来大陆工作的。唐师傅饭后也过来了,我们又聊起了共产党、国民党,谈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谈两岸的经济发展。唐师傅还带我去看了他家的老屋,磨砖对缝的青砖瓦屋在村里很显眼,即使在一群钢筋水泥建筑的村落中间,仍显出当年的气派。 “这个老屋出过三个黄埔军校的。”唐师傅伸出三根手指,凝重地说。 他的父亲是国民党上尉军官,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击毙,他三岁就和一岁的弟弟成了孤儿,由也是黄埔生的大伯养大。文化大革命中他曾为父亲这段历史被游斗过。星移斗转、阴差阳错的,开革开放后,他居然成为了共产党的最基层干部,渔村大队书记。他的二伯到现在还在台湾。而我的父亲抗日时曾经参加过国民党外围组织,后来才参加了新四军。没想到两岸隔膜40年后,我们竟在一个小渔村农舍里聚在一起大谈以前的禁题,真的是很有意思。想起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后半阙: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几句不正是我们眼下的写照吗? 房东家有一个叫大丫丫的小女孩,约有两岁左右,很是活泼可爱。我和前国民党军官、唐师傅喝着聊着,大约十点左右,听得有人从南瓜架下走出来,原来是大丫丫和外公去江边捉萤火虫去了。大丫丫放一只萤火虫在我膝头,萤火虫一闪一闪,煞是好看。她外公告诉我是在漓江边捉的,我便起身往外走。多少年不见这等小生物,那台湾人又在后边赶着说只有生态环境极好的地方才会有萤火虫,我便兴致很高的去看。从南瓜架下走出去,万籁俱寂,开始心中还有一点紧张,怕有什么人或者野兽从旁边钻出来袭击我,当然口中自是大声说着“不要紧,没色没财自然没人打劫”之类的话给自己壮着胆往外走。到江边也就一二十米,月光洒在江面上,凤尾竹沙沙作响,摇曳婆娑。当我看到无数萤火虫在翠绿的凤尾竹间飞舞闪烁时,我呆住了。那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仿佛是单色的烟花在喷放,此起彼伏,你闪过了我闪,令人眼花缭乱。有蛙声在闷闷的叫:“棍儿--呱--呱--”;有夜间的小虫在叫,我都叫不上名字。多美的大自然夜景,多静谧的漓江写生苑,多动人的漓江边月色呀!这是萤火虫吗?莫不是无数的小精灵在跳舞吧。我久久地站在江边看着,这动人的大自然风光在我已是太久违,太久违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被这些飞舞的小精灵所感动。 回到主人的茶桌旁,坐了没一会儿,我又起身去漓江边看。大约有十一点吧,这时萤火虫就都没了,不知他们是否跳舞跳累了?回去睡觉了?我很遗憾的又回来了,也没兴致跟他们再聊国民党、共产党了,便也回屋去睡觉。 关了灯,小虫就不会钻纱窗再进来,我拉开所有的窗帘,270度角的山色风光全在月光下收进眼底。也许是茶喝多了,困意全无,可躺在这般美丽的漓江夜色里,心中感到非常的熨贴,望着窗外的山影月光,即使睡不着也是一种享受。 漓江漫步 一早我就醒了,看看表才六点,便决定不再睡了,这么美的景致哪能睡过去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一叶扁舟 沿着江边小路走,脸总是撞上丝丝缕缕的蛛网,头天下午和晚上也从这儿走的,就没碰上这个,看来蜘蛛夜间一定很忙吧。前些天下暴雨涨水还未退净,泥土粘滑,我只好跳到护江的石堰上走。远处一个壮壮的渔夫正在收网,我便凑过去与他闲聊。他很有牢骚的说有几十种漓江鱼都灭绝了, “每天漓江要过一百多艘旅游船,惊扰了鱼,产的卵也被船震掉,孵不成小鱼了,” 渔夫哀叹着,“没的什么鱼了。” “那怎么办呢?”我蠢蠢的问着,实在是一点不懂打鱼的事。 “其实打鱼的也没得好多人,多数都改行搞旅游去了,整条漓江也就剩下千把人了。我们要求转业,报告打上去了也不批,袁凤兰当市长时还过问一下,拨了扶贫款,可都被当官的贪污了。”渔夫恨恨的说。这可能也是一种时尚,现如今让说话了,讲民主了,老百姓便一开口就骂当官的。渔夫收好了网,便撑着竹筏离开了。远远望去,一叶小竹筏在平静的漓江上悄悄的划着,一点声响都没有,给这烟锁雾罩的清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渔夫起得够早的,可能正如他所说,清晨没有船打扰,鱼儿们还是会出来活动一下的吧。对面青山下,也划出一叶竹筏,两人打着招呼,又错肩而过。漓江的渔夫都是一叶小竹筏,上面放一个竹篓,趴一只鹭鸶,鹭鸶的颈部拴一根细绳,让它用长嘴叼到鱼却不能咽下去。我总在奇怪这些鹭鸶既有谋生的手段,为什么不弃主人而去,而甘心受他们剥削呢?这种小竹筏在江上划过无一丝声响,转动极灵活,千百年来是两岸渔民谋生的主要工具。 江边几个妇女在洗衣,水还很混,可她们仍在石板上用力的搓着各种颜色的衣服。一位70岁的老太太也在江边洗衣,我与她搭话,她告诉我她这个年龄也还是什么都要干,洗衣、做饭、挑东西等, “搭帮我那个闺女呀,她在广东打工,每个月给我寄200块钱,儿子种地很穷的呀!”老人家矮矮的个子,才到我胸前。 看看时间不早,我便往回走。数了数,停在江边有二十几艘船,还有很多上面歇有鹭鸶的竹筏。有老人在放牛,牛在啃着江边草滩上不高的青草。对面兴坪码头也是乌秧乌秧的,人喊狗叫,船来船往的,这就是漓江的早晨。 漓江精华 兴坪镇位于漓江东岸,距桂林有63公里,离阳朔县城是27公里。这里曾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镇,也是如今漓江沿岸最美丽的古镇。早在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时期,兴坪镇的狮子嵅就是当时的熙平县县衙所在地,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县治迁走后,照着“熙平”偕音,改名为兴坪。当阳朔建县一千四百周年的时候,狮子嵅里的一兜柚子树,不多不少,居然结了一千四百个沙田柚,人们无不称奇。兴坪镇是个名副其实的古镇,光洁的青石板路、唐宋戏台、明清建筑、熙平县遗址、神庙废墟等等,至今犹存,向人们展现兴坪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镇旁山下狮子崴口有一棵古榕,枝叶密茂,浓荫如盖,相传为隋开皇年间所植。镇前深不可测的榕树潭,是天然泊船的良港。 兴坪镇依山面水,风景优美;漓江流经兴坪,西面有个河湾,叫镰刀湾。这里奇峰林立,江水迂回,茂树葱茏,碧潭绿洲,幽岩古洞,田园村舍,是漓江风光荟萃之地。境内有浪石风光、九马画山、黄布倒影、僧尼相会、下龙胜景、老人守苹果、鲤鱼挂壁、神笔峰、螺丝山等沿岸景点。兴坪景区内奇峰叠翠,景景相接。隔江相对的马颈山,形如马颈;五指山似五指直伸;侧面一山似梳妆少女,称“美女照镜”(不过我始终不认为那山像个美女);有弧形直立的朝板山,像古代朝臣手中所持的朝板;如圆丘相叠的罗汉山,好似正在挺肚憨笑;远远望去,僧尼山如同一僧一尼正面对面地斗嘴;溜圆扭卷的螺蛳山恰似一只巨大的螺蛳立于江畔……兴坪的水柔的像丝绒,绿的像碧茶,如一面镜子载浮着群山倒影,如诗似画,虚虚实实的山水景象融会成一曲大自然的和谐旋律。徐悲鸿到此写生时,曾盛赞“阳朔美景在兴坪”。1963年叶剑英元帅游兴坪后,有诗云:春风漓水客舟轻,两岸青山列送迎。马跃画山人睇眼,果然佳胜在兴坪。似乎上帝特别垂青兴坪,因为漓江最美最富诗情画意的一段,恰恰就在兴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兴坪段内的漓江,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是一幅美景。在这儿游览,套用有人说过的话:“船在江上走,人在画中游”。 九马画山 一早又是搭乘唐师傅的船。原来我说只去九马画山便回来,因为最美的漓江地段就在九马画山到兴坪之间。可前台湾国民党军官带了老婆来游,坚持要到浪石再打转回来,因为浪石的景致也很不错。包唐师傅的船去浪石是要200元,比只去九马画山要多100元,可他讲定只要我出50元,另外的150元他都出,我也就同意了。 清晨的漓江,渔夫做完早课都回去吃早餐,桂林的游船虽出发了可还没到这里,所以江上静悄悄,平展展。我们三人都坐在船头,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山峰还是若隐若现,云雾缭绕,朦朦胧胧。我猜卡通片里的仙境八成都是在这里得到的创意吧。拍了一组照片,又担心相机的存量不够,便在船上剪切起来,然后再站起来拍。看每座山峰都美,拍完一看又都不满意,觉得没抓住“山魂”。凉风习习吹来,潮潮的雾气包裹着我们,别提多惬意了。 沿漓江上行约有30多分钟,九马画山就到了。这是漓江上的著名景观之一,又可说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山高有400余米,宽200多米,临江而立,石壁如削,壁上五彩斑斓,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细细的端详,画屏中似有一群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奋飞。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九马画山 民间历代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 我很认真看了半天,怎么也看不出有九匹来。不敢乱说自己是状元郎的坯子,故老老实实说只看到7匹马。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描述说:其山横漓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部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九头马,山之名‘画’,以色非以形也。”这是徐霞客1637年农历5月由桂林买舟下阳朔,泊舟食宿在兴坪的水落村时写就的。民间传说,古时天庭神马下凡,因眷恋此地青山绿水,流连忘返,隐身山壁故有此景,美妙的神话为奇绝的画山增添了神秘色彩。古往今来,多少游人泛舟漓江,为之倾倒,陶醉。正如清代李守仁诗所赞:淋漓大笔出天工,万古丹青一洗空。我泛轻舟山下过,也应添在画图中。 还有个诗人徐沄则云: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再前行二十多分钟,便到了浪石。浪石的山峰似无数的树木耸立在前,可惜今天雾太大,只能看个大概。唐师傅不敢再往前划了,说是已近阳堤乡的地界,出了兴坪乡了,再过去要被抓罚款的。我们只好恋恋不舍的往回划。 黄布滩 从九马画山顺流而下半里左右就到了黄布滩。据说是因为滩底有一块米黄色的大石板,似一匹“黄布”而得名。都说漓江山色美,可主要美在倒影中,而漓江倒影要数黄布滩最美。这里江面宽阔,水落石出平如镜,翠竹护堤,奇峰绵延,倒影江中,正是“漓江波似镜,倒影青芙蓉”。 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描绘最形象: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黄布滩 晴空水静时,倒影完整、深邃、色鲜、明亮;烟雨波晃中,倒影则迷朦、空旷、渺茫、虚幻;金霞万朵时,倒影艳似油画;银辉灿灿时,倒影妙如梦幻。滩左右两岸,有七个大小不一的山峰,好像七位浴水而出的少女,人称“七仙下凡”。中国在国外举行的旅游博览会上,就曾在入口处以长城巨照代表中国的人文景观;以漓江“黄布倒影”的倩影代表中国的自然景观;中国驻联合国总部大使馆悬挂着的唯一代表中国自然景观的也是“黄布倒影”。可惜我今天来的不是时候,水在暴雨后还不清澈,只好借用一张他人的照片来说明黄布倒影的真实面貌了。不过要说明,其它所有的照片都是用我的傻瓜相机拍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黄布倒影 过了黄布倒影,不一会儿,唐师傅突然将船打了个倒转,指着前面说,“二十元人民币的图案就是这里。”我忙不迭的照了两张像,其实到这时我还从没仔细看过二十元纸币的背面呢!回来一对照,我拍的照片和纸币后的差不大离,只是人家用的是广角镜头,连左手边大河背村半岛都照上了一部分,右边的朝板山后的“僧尼斗嘴”山也照进来了,显得视野很宽阔。不信,你找张二十元人民币对对看。可是,因为这不是照片,所以设计师将要表现的桂林的山水刻意描画了一下,突出了山的纹理,所以显得山很多。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二十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致 午饭过后,我背起了背包,准备回桂林。那几个游客约我一起去莲花岩观洞,人多可以均摊车资。我拒绝了,很肯定地告诉房东女主人,我会再来,下次来再去莲花岩。我一定会再来,要等几天水澄清澈后再来,要在早上四点左右和无数摄影爱好者一样到黄布滩去拍倒影,要拍出自己的照片来。
关键字: 人民币 传说 刘三姐 桂林 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