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馆之游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终于来到了绍兴人为之骄傲的“师爷馆”了。在中国明清两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活跃过一群被称为“师爷”的人物。绍兴是出师爷最多的地方,安昌又是“绍兴师爷”荟萃之地。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我们平时在电视里看见的师爷总是寸步不离地随伺在官员身边,经常能随机应变地出些主意,其实师爷的真正职责并不仅仅如此。在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表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原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衙门口有若干百姓在听审。 明镜高悬,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敲威风八面,喝令一声地动山摇,但是且住,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因为没有官方身份,所以师爷只能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就差人递条子,遇到大老爷意气用事,更要及时提醒。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其实,这堂后听审的师爷仅仅是众多师爷中的一类,称为刑名师爷。在当时,师爷按职能可以分为刑名、钱谷、书启、账房等许多种,其中处理刑事、民事案件的刑名师爷最为重要。清代从顺治到同治的200多年间,法律条文已经发展到1800多条,各样判例更是累积无数,没有经过专门学习根本无法掌握;另一方面,审案还需要专门的刑侦、解剖知识,一般科举出身的官员更是对此一窍不通,但司法审判却是朝廷考察地方官政绩的头等大事,必须要请精通此道的刑名师爷来处理,才能高枕无忧。这样,刑名师爷就成了操纵官府生杀大权的关键人物。还有专门帮助官员办理财政、税务事务的钱谷师爷,他的地位仅次于刑名师爷,因为财税也是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方面,朝廷甚至规定,账目亏空的官员不许离任,什么时候把钱还上什么时候走,因此在衙门里掌握财政命脉的钱谷师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此外,衙门里还有职责相当于现在的秘书的书启师爷,他们要根据政务需要起草上呈下达的文稿,在逢年过节或是上司有婚丧事宜的时候,致函贺吊。再有就是负责银钱出入、礼尚往来的账房师爷。从一个清末师爷在账簿上记载的礼单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官场交际的风气,以及师爷在其间通达世事、周旋自若的能力。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人们用这样的诗句描绘安昌古镇的水乡风情。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虽然在幕后掌控风云、把握乾坤,可是和主官的地位和威仪比起来,师爷的那点儿成就感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忠厚传家久,时书启后人”,师爷馆斯干堂上的这幅夜半课孙图,几乎就是当时师爷心态的写照;他期望儿孙们在做师爷的同时,不要忘记揣摩研读八股文,有朝一日参加科举考试,得个一官半职,真正做到光宗耀祖。在中国古代,读书人只有做官才算正路,可是很少有人能一跃龙门,通过万中取一的科举考试;但即便如此,又有几位师爷能放下心中的入仕之梦呢?
关键字: 中国 历史 心田 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