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节省体力尽量跟随以前留下的脚印.下坡时注意不要毁掉上坡脚印.轮流开路,掌握节奏.步子不要太大以减少肌肉疲劳.高个子开路时要照顾其他队员的步长.开路人踢出的脚印要深,尽量用脚跟而不是只靠前脚掌支承重量.
休息步:
在行进停顿时使用有效的休息姿势:侧对斜坡时用下方(外侧)的腿支持身体重量,这条腿要直,使用骨骼而不是肌肉支承重量.内侧腿弯曲,内侧脚在外侧脚斜上方.这是一个自然而且稳定的姿势.
在行进过程中,注意每两步应由这个姿势结束,尤其累的时候.这叫休息步.
掌握节奏,配合呼吸.
上坡走之字路线或直接上.尤其在有一个人开路,其他人跟随的情况下,六十度坡度以内走之字路线是比较省力的.有时雪表面结冰开路人就是不能踩出完全脚印,后边的人也会受益,并且把脚印逐渐踩出.
注意一定要养成用内侧手拿冰镐的习惯!*
结组绳系在安全带上一定要从身体的下坡一边通向身后队员,以防绊倒自己.
折转点要冰镐换手,绳子换边.有必要就让前后的人停下来.
在有雪崩危险,坡很陡或很缓,或要抢时间等情况下,可以沿坡直接上.这时无所谓上坡腿或下坡腿,但休息步的原理还可以使用.
自保护:
在坡度比较陡,有滑坠危险时,行进中可以使用冰镐自保护.方法是在休息步停顿的时候(稳定的姿势)用力把冰镐垂直插入内侧斜上方雪中.然后迈两步恢复到休息步的稳定姿势,然后拔出冰镐,重复以上动作...也就是说迈步时总有冰镐在雪中作为支点和保护点.滑坠时立即用空着的手抓住冰镐柄最靠近雪的位置.与此同时尽量把重心移向持冰镐的手(使冰镐能插入更深).
面对坡陡面直接上时,可以用双手拿镐.(指因为太陡而面对坡直上的情况)
一定要学会滑坠发生后压镐自制动的技术!*
否则别上有滑坠危险的雪坡.
自制动的技术这里不好讲,建议找个会的人学或参考本有图的书.要学会如何在不同姿势摔倒后实行压镐(最难的恐怕是头朝下坡方向仰面).而且要经常在安全的地方练习.制动越早越好,滑坠速度高了以后在雪面不理想时经常是就停不住了(直到撞上障碍物).
滑坠重在防止,步伐要稳,以上说的自保护,冰镐,绳子放在哪边等应小心遵守.
雪很湿很粘时容易沾在冰爪上,又重又容易打滑.可以用冰镐柄敲击冰爪侧面.或使用防沾片(可买到,也可以用空2l可乐瓶做).
实用冰雪技术
第一章 雪坡攀登技术
一、冰镐的使用
1、如何携带冰镐
携带冰镐的头条要决就是细心。要牢牢记住锋利的镐尖、斧刃极易对你和队友造成伤害。
假若冰镐不在手中,千万注意不可让它滑下雪坡或悬崖。
在行进途中,如果不使用冰镐,最安全的办法是把它插在装备包的镐套上,用皮带扣紧。一般情况都应该在镐尖、横口斧与镐尾上加上手皮套。单手登镐时,手握住镐柄,镐柄与地面平行,镐尾向前,镐尖向下。
雪坡行走时,如果需要两只手暂时空出来,可将镐向下呈对角线形斜插到背与背包之间,镐尾向下,镐尖在两肩背带上固定好,和脖子保持距离。冰镐要容易插进,也容易抽出。卸下背包前先把镐抽出来。镐上尖利部位最好用皮套保护。
2、握镐方法
攀雪坡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雪面状况选择握镐方法。大致有两种方式:
自我制动式握镐:大拇指握在横口斧下,手掌与其余的指握在镐尖上,靠近镐柄。攀登时横口斧向下。
自救式握镐:手掌握住横口斧,大拇指与食指握到镐尖下。攀登时镐尖向下。
自我制动的握镐方式好处在于:滑倒时,你可以很快将镐插入雪中制动。但一般情况下,人滑倒的可能不大,这样握镐却让每次拉镐的压力都集中在虎口,时间一久虎口就会磨痛,从而影响安全。甚至在自救时,因为手疼不能及时行动。
自救式握法就舒服得多,因为拉镐的压力分散在较宽的横口斧上,整个手掌均匀受力,当然轻松许多。但在滑倒时,手要迅速变到自我制动式阻止身体下滑。(这种技术在自我制动中应勤加练习。)
3、如何自救
攀登中如果滑倒,应立刻将镐柄插入雪中,阻止身体滑动,这种技术就是自救技术。本章还要谈到如何处理滑坠的情况,但显然预防胜于补救。自救就是预防的办法。
在陡坡上行走时要经常使用自救。人在行走或处于非平衡位置时最容易滑倒。滑倒时无论用什么方法握镐都可以自救。但自救式握法更加方便,效果也好。
自救式行走方法如下:双脚要处于平衡位置,保证脚是安全的;将镐尾与镐柄插入雪中,一手握住镐头,同时脚向前各移一步。脚踩稳后,拔出冰镐,再往前插一步。如此反复,直到感到安全,不需要为止。
以这种方法行走,冰镐总能起到安全杖的作用。为确保安全,镐柄必须插到一定深度的硬雪中,这样才能承担住整个人的重量。滑倒时,一手仍握住镐头,另一只手抓住镐柄,要充分相信镐柄的作用,成功自救的关键在于手紧贴雪面握住镐柄,握镐头的手用来减小镐反翘起来的可能。
要在较硬的雪坡上练习自救技术。带上保护绳,勤加练习,你的信心会越来越强。自救成功后,把脚拔出踩稳,站起。如果在登山途中对自己的自救能力没有把握,就应该认真决定,是退回去,结绳上,还是继续攀登。
二、雪面上升技术
在雪坡上,无论上升还是下降都需要特别的技术。依据雪的硬度与坡的陡度,可以选择不同技术。
1、保持平衡
与攀岩一样,在雪坡行走时也要保持平衡。和在坡上苦苦挣扎象抓救命稻草似的比起来,身体保持平衡既轻松又安全,效率也高。雪坡行走时脚要从一个平衡点上到下一个平衡点,每一步踩稳,不要跨大步以防滑倒。走之字形上山的路线时,最平衡的姿势是:内侧(向山上)的腿在前,外侧脚尽量伸直,借用腿上支架的力量,减轻肌肉受力。主要让外侧腿承担身体重量。内侧手(向山上)一直握住冰镐。
之字形上升分两步:从平衡位置到不平衡位置,再回到平衡位置(图12-17),在一个平衡位置上站稳,向前插入冰镐,前进两步,拔出冰镐。第一步是外侧脚(向山下)过到内侧脚之前,此时为不平衡状态,第二步内侧脚(向山上)再次过到外侧脚前面,恢复平衡状态。重心放在脚上,不要向坡倾靠。
如果你走直线,就不存在向山上的脚与向山下的脚的问题。所以不妨随便用一手握住冰镐,尽可能舒服些,再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往上爬。无论之字形上升还是直线上升,步前都要把冰镐插在身体前上方,万一滑倒可及时自救。
2、便步(the rest step)
在一片茫茫的雪坡上行走会给人一种永无尽头的感觉。因为几乎没有路标,走得多不一定走得远。新队员总是猛冲一阵再停下来大口喘气,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却都按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向前走。
这种情况最好的选择非便步莫属,它可以节省体力。腿累或呼吸跟上时就可采用便步。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往往因为肌肉休息;到较高地方则因为呼吸需要调整而休息。
便步法步骤如下:一腿凭惯性向前过去,体重集中在后腿,前腿放松。每一步后腿都要伸直,膝盖不可弯曲。这样重量就由骨头承担,肌肉不会疲劳。步频不要太快,每一步都有一次小小的休息。根据步伐调整好呼吸。海拔很高的地方要有意识加深加快呼吸。
3、踢步法
雪坡行走时的基本步法是踢步法。用这种方法最省力,踩出的脚点也最安全。雪比较厚不必使用冰刀时,就应该采用踢步法。此法要决是:在软雪上,利用腿自身重量与惯性,自然地踢步即可,肌肉放松。雪较硬时,肌肉要稍稍用力,踢出的步子往往比较小也不大安全。
踢出的步子是否安全由许多条件决定,包括登山者的技术、力量、登山时的风力、风向、海拔高度以及背包的重量。一般来说在直接上升时每一步应该踢得没到脚拇指,在之字形上升时至少要没到靴的前半部。水平踢出的步子与稍向下凹的步子比较安全。步子踢得越浅,就越要注意将它踢得向下凹。否则很不安全。
踢步时要考虑到队友。踢得均匀、步子间隔较近的话,他仍就可以沿你的脚印走上来。尤其要照顾身高较矮的队友,踢的步子间隔不要太大。
领队开路,后面的人跟上时注意把路改进一下,即便是走别人踢出的步子,也要把脚踢进去,因为仅仅借用现成的凹步是不安全的。雪硬时,刚踢出的步子较浅,每个人都要将大拇指踢入,把凹步加深。不过,雪如果相当软,要踢深就比较容易了。
雪坡行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上升时队员一个跟一个地走。作为领队,承担着开路的重任,要尽可能考虑到潜在危险,为队友们开辟最佳路线。领队要轮流当,别让一个人累得精疲力尽。
4、上升路线
可以直线上升,也可以走之字线路。抢时间时,往往采用直线上升。在天气不好,有雪崩、岩崩的危险,或者不能宿营,下降难度大的情况下,攀登一个长雪坡就必须抢速度,此时采用直线上升。
假如时间允许,大多数登山者还是会选择之字形路线,哪怕坡度只是中等。原因很简单,迂回路线减小了相对坡度,更加省力,最终一样到达。但这也要视雪的状况而定。如果雪较软,踢起来不大费力,人可以省下踢步的体力,可相对路线却更长;若踢步比较困难,走之字路线就不合算了。
直线上升时冰镐的使用
根据雪面状况与雪的坡度,冰镐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杖式:用于缓坡到中等坡度(最多30-35),单手柱镐,用它帮助平衡,只要你觉得安全,哪怕坡变陡了,也还是可以这样柱镐。每步之前要把镐插稳。
柱式握法:用于45°以上坡度。双手扶镐,每步前将镐先插牢,尽量插远一点,然后用双手或扶镐或一手持扶镐头,一手握镐柄,脚向前迈。此法在较软的陡坡上特别适用。
水平式:这种方法在坡度较大、雪较硬但表面有一层软雪的情况下适用。双手握镐,一手用自我制动式握住镐头,另一手握住镐柄尾处。水平将镐插入上方雪中,镐尖向下,镐柄向右,与雪面平行。镐尖扎入了硬雪层,镐柄也能没到软雪中,安全度比较高。
无论采用哪种握镐方式,都别忘了使用便步,节省体力。
之字形上升时冰镐的使用
之字形上升时,记住一定要保持平衡。在小于40-45°的雪坡上,用杖式握镐法即可。坡度增加时要改用侧式握法。
侧式握法:一手握镐头,一手抓镐柄尾部,将镐插入坡中,与坡面成90°。镐在你身体前方,与身体成一斜角。留意镐尖不可指向身体。主要由镐柄受力,扶镐头只是为了保持镐的稳定。脚的迈法与杖式握法时一样。
之字形路线需要不时变动方向。安全改变方向有一套专门的步骤。
向山上的内侧脚在外侧脚(向山下)的前上方,这是个平衡位置。站好后将镐插入上方雪中,双手扶住镐头,外侧脚向上迈出,进入不平衡位置。双手继续扶镐,面向山上,内侧脚迈向新的方向,双脚呈外八字。最后内侧脚迈向山上,恢复到平衡位置。杖式握镐时,向山上的手握住镐头。侧式握镐时,原先两手位置正好倒过来了。如果在换方向时觉得外八字站得不稳,就把脚踢深一些。
5、横切
长距离水平横切,无论如何不能掉以轻心。在缓坡或中度陡坡上横切,虽说比不上走之字形轻松迅速,但还算安全,在硬雪坡或陡雪坡上横切,整个人就得面朝雪坡,每一步垂直踢入才能保证安全。一句话,横切总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三、雪坡下降技术
看一个登山者技术如何,下降也是重要标准。不少人上山时很猛,下山却心慌害怕。原因何在、首先因为向山下望去茫茫一片,深谷万丈,让人紧张;其次下山时冰镐要往下砸,那种姿势比上坡难受得多。不过,掌握几种下降技术后,你就不会再那么神经过敏。
1、plunge stepping
下山与上山一样,使用什么技术主要取决于雪坡的坡度和硬度。软雪坡与缓中度坡上,直接面朝外一步步下山就行了。在硬雪与陡坡上,我们就得采用图(12-23)。
走这种步法要求果敢、自信。面朝外,果断地迈脚,腿垂直插入雪中,脚后跟着地,重量由一个脚跟平稳地过渡到另一个。每一步都要干脆利落。不要向坡后靠,否则步子就不稳,说不准还给你来个滑落下降。一般来说,只要雪没过靴后跟即可保证安全,但绝大多数登山者宁可每一步跺得深些。
膝盖要弯,但不可交叉,保持平衡,弯曲的角度取决于雪坡的陡度,坡越陡,弯得越深。同时也取决于雪面的硬度,雪越硬弯得越多。曲膝时身体亦应前弓,这样有助于平衡。在软雪上出脚不要太猛,否则陷得太深拔不出来,反而受伤。
握镐可用自救式或处我制动式,镐尾靠近坡面随时准备插入雪中。另一只手可根据需要挥动或伸开以保持平衡。部分登山者采用全自我制动式握法,即一手握镐头,一手握镐柄尾部,但这种握法限制了手,不一定对平衡有利。
在硬雪或陡坡上,有时不大安全,此时必须在迈步前将镐以自救方式插好,越低越好,脚的姿式也要改变,要往下蹲,保证平行。
2、滑降
未穿冰刀时可使用滑降法。这种方法大概是登山中最“爽”的一种,它简单迅速又很刺激。只要能控制住速度,就不好采用此法。滑降法主要分为三类,使用哪一类要看坡的硬度和陡度、山脚的状况以及个人技术如何。
坐式滑降:在软雪上适用此法。软雪上立式滑降往往会陷入雪中,所以要用坐式。这种方法简便易学。最好穿着尼龙雨裤,滑起来干脆利落。只要坐下来,以自我制动式握镐,直接往下滑就行了。标准姿势是腰挺直坐着,屈膝靴底平放在坡上。但若雪太软,可伸直膝盖增加受力面积。
侧握冰镐,镐尾尖没入雪中,下降时用它起舵的作用。给镐尖加压有助于减速,也能防止人头朝下冲。标准的屈膝平足姿势也能减低速度。在冰面状况不佳时这个姿势尤其有用,比如雪上结了一层硬冰,或布满了冰辙,凹凸不平,或不时有石块、灌木丛时,用标准姿势就比伸直腿更安全更有把握,对臂部的冲击也能减到最小限度。
要停下来时,用镐尖帮助减速,然后用脚跟顶住雪--但不能在高速时这样,否则会来个倒栽葱。需紧急停下时,用自我制动技术。(下节谈到)
坐式滑降中要拐弯几乎是不可能的。用镐尖作舵至多只能拐几度的弯。要换方向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向旁边走几步,到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地方再滑。
立式滑降只要条件正确,方法得当,这种滑降法是好的一种。用立式法很早就能发现坡上的障碍物,也不会损坏衣物,但是它要求技术高。在雪较硬但表面铺着一层软雪的时候,用立式滑降最好。如果雪较软,坡度就要陡一些才能保证应有的速度。若雪较硬,坡度就不能太大,坡底也要平坦安全。很缓的坡只要雪比较实,可以溜下来(像溜冰一样)。
正确的立式滑降技术和滑雪相似。膝半蹲,手伸开,双脚可并拢也可分开(依能否站稳为准),一脚略靠前增加平衡,防止嘴啃泥。
加速时双脚并拢,身体前倾,重心在脚上。减速有几种办法:站直,脚跟顿入雪面;脚向两侧打开,用脚侧站立;蹲下,用蹲式滑降法的方法拉镐(下节谈到);或是像滑雪一样来个转身,从肩到上身到膝盖都转向新的方向,膝盖与脚踝随之转动,用靴侧站立。
在过渡地带雪面状况不一,需加倍小心。突然碰到软雪,速度减下,身体会突然前倾,此时伸出一只脚来保持平衡。若突然碰到硬雪或冰面,向前屈身,以防滑倒,不时刹车或横切,来控制速度。
蹲式滑降法。蹲式滑降法与立式大致相似,只是握镐方式不同。以自我制动式在体侧握镐,身体向后坐(半蹲),镐尾划入雪中。这种方法比立式速度慢,也更容易学会;有三点与坡面接触,安全系数也相对大一些。但是,相对来说,转弯和用脚侧控制速度就困难一些了。
许多情况下登山者都灵活地把几种滑降法结合起来,随机应变,才能滑得又漂亮又安全。例如,一个人可能不擅长立式骨降,他可以在坡缓时站着滑一程,要减速时用顿步把脚跟跺入雪中,减速后想换方向再往旁走几步等等。这样,他就综合利用好几种方法。
滑降法危险性很大。滑降前要观察坡底是否平坦安全,坡不可太长,否则一旦无法控制速度,从长坡上滑下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除非能一眼望遍全部滑降路线,否则领队一定要不时停下来观察前方路线。最大的危险就是在高速状态下无法自我制动。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滑降条件最好雪面坚实的雪坡上。千万记住控制速度。
下降前整理好装备,把冰刀等尖利物放进背包里。坐式滑降时绝不可带冰刀,因为冰刀极容易挂住雪中的硬物,导致身体失衡。即使天很暖和也要戴手套,否则雪会慢慢把你的手冻僵,让你无法握住冰镐。
在软雪上,有时滑降时会带动一片雪同时滑下来,这实际是一场小型雪崩,叫作“垫式雪崩”。(cushion)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登山者必须及时判断它是否会演变成真正的雪崩。如果流雪超过了好几英寸厚,人就不可能自我制动,因为镐尖已经扎不透流雪;但有时可以用镐尾扎透流雪层,减慢速度。(不可能完全停下来)所以一般情况下遇到流雪都要立刻离开,除非你有相当把握,认为它不会引发雪崩,而你也一定能控制自己的速度。离开流雪区的方法是:向侧滚几英尺离开流雪的路线,然后自我制动。
3、下攀技术
雪坡十分陡峭时,顿步下山和滑降都不安全,你可以攀下来。面朝雪坡,双手握镐头,呈自救姿势,脚用前踢法,每一脚都要直接踢入雪中、踩稳。
四、自我制动
在雪坡上无法控制速度时,自我制动就成了你的救命稻草。无法自救或自救失败时,应马上自我制动。如果不是结组攀登,自我制动也不能完全保证让你停下来。在攀登雪山时,它是唯一一项最重要的技术,平日要不断练习,要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一滑倒立刻自我制动。
在结组中,如果有同伴滑倒,你也应马上自我制动,才能拉住他而不被他拉下去。所以说一项自我制动的技术牵系着每一个人的life。每一个登山者都必须有过硬的自我制动技术。要勤奋训练,先在缓坡上练习,然后坡度逐渐加大。训练时要安排坡底安全的地带。这项技术中力量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掌握要领比单独力量更为重要。
自我制动最高要决就是:迅速。有的人自我制动大概颇具美感价值,但生死攸关的时候,美不美就很次要了,关键是一滑落立刻反应,将镐尖飞快地用力砸入坡中,让自己减速。停下来。
成功自我制动的姿势如下:俯卧,头朝山上、镐在身下。
双手紧握冰镐,一手以自我制动式握镐,即握住“丁”字部,大拇指在横口斧下,其余四指在镐尖上;另一手握住镐柄(距镐尾很近处)。
镐尖砸入肩膀上方的坡中,让横口斧正好位于肩与脖子的夹角处。
镐柄斜着越过胸前,镐头与镐尾各在身体一侧,长镐的镐尾要压在骨宽部下。在靠近镐尾处握紧镐柄,以防镐柄转动,刺入大腿。
胸与肩紧压镐柄。
后背微弓,胸腹离开雪面。这一点至关重要:背弓之后,体重就集中到镐头、脚趾或膝盖几个点,身体才有可能停下来。臂部先抬起,重量送到肩部和镐尖。注意:不愿把前胸和脸埋入雪中的人很容易弓得过分。
膝盖抵住雪面。软雪中这样有利于减速,硬雪中这样很难减速,但有利于保持正确的制动姿势。
双腿用力伸直,张开,脚趾扎入雪中。但若穿了冰刀,就要把脚举到雪面之上,到快停时才能放下。冰刀很容易钩住什么,把整个人翻过来。
1、从不同姿势开始自我制动
滑落时的姿势不同,自我制动的方式也不同。滑落姿势一般有四种:头朝上;头朝下;脸朝上;脸朝下(雪坡),首要的目标是让身体立即进入唯一有用的制动姿势:头朝山上,面朝雪坡。此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双手握镐,一手以自我制动式握镐,另一手握紧镐柄尾部。握好之后,根据不同情况有如下方法:
头朝山上,面朝雪坡:此时已为理想的制动姿势。马上自我制动。
头朝山上,仰卧:这个姿势也不困难。向镐头方向滚动身体,转到侧卧时扎入镐尖。镐头在右,就向右滚;向左就向左滚。假若向镐尾方向滚,想用镐尾减速,惯性人高脱手,自我制动就会失败。
头朝山下,面朝雪坡:这种姿势难度更大,必须把脚转向山下。面朝雪坡时,扎入镐尖,以镐尖为轴旋转身体,直到脚朝山下为止。若身体向右转,镐要扎到左肩上方;反之亦然。否则脖了会被镐挡住。千万不能扎入镐尾为轴旋转,那样镐尖与横口斧会滑离原位,刺伤胸部和面部。
头朝山下,仰面:横过身体向侧扎入冰镐,转动身体。此时亦以体侧的镐尖为轴。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要努力把胸部转向镐头,身体要打个滚,脚努力地转向山下。做一个坐起的动作会有所帮助。
不标准制动:在冬天与早春的松雪中,镐尖可能扎不透,一般的自我制动就用不上了,此时要充分利用脚、膝与肘部,身体尽量张开,把脚膝与肘深深压进雪中。将镐柄深扎入雪中。若头朝下滑下,在这种松雪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再转到头朝上,因为不用转,人就差不多停了。
再次提醒:动作要快!动作迅速是成功的关键。在硬雪上,将滑倒时要迅速扎入镐尖或镐尾,甚至顿入靴后跟也行,这样才可能防止滑落。极硬的雪坡上制动极其困难,但一定要竭尽全力制动,也许能扎入一个缝中或挂住一块凸起,人就得救了。
2、自我制动的局限
自我制动完全是依靠冰镐、身体与雪坡的磨擦力进行的。可是在很陡很滑的坡,即便最好的技术也控制不了滑落。在硬陡坡上加速度极快,往往滑下去就差不多了。人可能被弹到空中,再摔回硬坡,此时所谓判断方向差不多就等于空话一句。
即使制动成功,也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时人已经滑得很远了,自救的效果不仅受个人反应速度的局限,也受到坡的陡度长度限制。
假如制动开始时失败了,也绝不要放弃!在软雪或缓坡上保持自我制动姿势,一段时间后人还是可能停下来的。即便停不下来,速度也能有所减慢,人也不会翻滚,跌或反弹。万一挂住岩石或树木,也是脚先挂住,这是最安全的姿势。若在结绳组中,你的自我制动就更加重要,只要能让身体减速,他们就可能来救你。
时时刻刻都要牢记自我制动的局限。如果坡看起来很陡或太短,或有队员技术欠佳,就应该结绳保护。
3、自救与自我制动的运用
作用自救是预防措施,自我制动是补救措施。有的登山者认为自我制动是首要的安全措施,自救就不那么重要。其实,二者的目的是不同的,两种都少不了。如果能安全地扎入冰镐,只要自救技术就够了,人就不至于滑倒。只有自救失败了我们才自我制动。
在攀登途中,要密切注意雪的情况,情况变了,自救的安全性有时会减小。如果坡陡雪硬,扎入冰镐也难以防止滑倒,就最好换用自我制动式握镐,随时准备制动。自然,这种条件下自我制动也相当困难。所以即便以自我制动法握镐,你也可能继续用自救的方式扎入冰镐。这样做手会不很舒服(因为手掌不再像自救握法那样放在横口斧上),但考虑到安全还是值得。
如果手在自救握镐时,人滑倒了,就要迅速将手过渡到自我制动握法,握住镐柄尾部,另一手改为自我制动握法,马上自我制动。要勤加练习,如果技术还不行,在自救式行走扎镐时,也要用自我制动式握镐。
第二章 结组攀登技术
什么情况应该结组攀登?总的说来如果不结组比结组危险时,就应该结组。决定是否结组往往需要审慎衡量利弊。
在冰河上行走应该结组,否则单个队员掉入裂缝便很难营救。
可是在雪坡上行走时,雪面逐渐变硬,坡逐渐变陡,要决定该否结组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判断单个登山者失足滑落的可能性和结组行军的危险性各为多少。结组行进的危险并非等闲。一个人滑倒全队都可能被拖下雪坡。结组行进会降低整体速度,在有雪崩、岩崩危险的情况下,速度总是至关重要。行进速度减慢,还可能全队必须在准备不足的条件下宿营。所以在雪坡行中决定是否结组是件微妙的事,必须考虑到每个队员的技术,还要想清楚除结组外别的方法的利弊。
一、结组保护方法
决定结组后,可根据攀登状况与队员体力决定适用的方法。
1、结组制动
结组制动要求滑倒的人自我制动,其余队员同时给以支援。每个队员都要自我制动或自救。
只有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才能依靠全组的力量救住一个人。例如在缓和或中等坡度的冰河、冰坡上,一个缺少经验的队员滑倒了,老队员可以帮他制动。但到了陡坡、硬雪坡上,你就得仔细权衡,究竟哪种办法更安全,是继续依靠结组制动前进呢,还是停止结组单人前进,或是换一种更安全的结组方式。
以下步骤可以增加结组制动的成功可能:
1、如果你后面有队友,在手上卷几英尺绳子。如果队友滑落,这几大绳子可以给你一点时间砸入冰镐进行自救。但在冰河上不要带过长的绳,因为这样只能白白地让队员掉进更深的冰裂缝中。
2、最弱的队员安排在结组末尾。上山时他应是最下面一个,下山时是最上面一个,这样一旦他滑倒,其余人都可以帮助他回到组中。可是,这同时也意味着如果第一个人滑倒,他会是最倒霉的一个。
3、只用绳子的一部分,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双人结组。双人结组绳子不宜太长,大约60-75英尺便可,太长的话队友滑倒的距离就会更远,把他拉回来就更难。
4、走平行的几条路线。这一条也尤其适用于双人结组。两人可以肩并肩地走,一人掉落时可向侧拉绳借力。上面的队员滑下时,拉的力量也小一些。同时,绳在雪上的摆动会增加磨擦力。在上山时平行走不大可行,因为要踢出两条路线,费时费力,但在下山时它是非常有利的。如果雪太硬,也要考虑并肩上山。
2、移动结绳法running belary
介于结组制动与固定结绳之间,有一种保护技术叫作移动结绳(running belay),在结组制动难以成功而固定结绳又太费时间时,用移动结绳就较为可行。比如,灵活结绳法在长距离雪面与峡谷上就很实用。
移动结绳,领队在合适的雪面上装入保护设施,用铁锁将绳别在设施上。(保护设施后面还要谈到),队伍行进时步频一致,和未结绳时一样,但有了保护设施,只要这些设施放牢了,有人滑倒时就会被拉住。最后一个人负责取出设施。毫无疑问用这种方法意味着多背一些装备,多耗时间装拆设施。
3、固定结绳
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固定结绳,即一组中每个人都相互系在一条绳上,和攀岩时结绳相似。但这种办法在绝大多数高山路线都不可行,因为实在耕时太多。不过,雪坡行走的结绳方法还有很多,在安全性与耗时上各有千秋,下面就是有关介绍:
4、综合保护技术
实际登山时,如果雪坡情况恶劣,就必须综合使用几种保护方法,不大可能一直都不结绳或从头到尾都固定结绳。
决定是否结绳时,登山队要问自己一系列问题。在冰河上好说,必须结组;但在雪坡或混合地带,应考虑如下问题:
1、每位队员在滑倒了都有能力自救或自我制动吗?若能,全队可以不结组前进;若不能,就要再问;
2、仅靠结组制动能否应付一切滑倒情况?若能,全队可以结组,但不用系绳(unbelayed, but roped up)。若不能,再问;
3、结绳是否可行?(固定或移动结绳)是否能保证足够安全?若能,就结绳前进。因时间限制或地形恶劣,不能结绳,全队就必须慎重考虑。
4、是撤回,还是冒险不结绳前进?
实际登山时,在长雪坡上一般都是结组但不一定结绳。结绳一般是因为:雪硬;坡陡;队员已经疲劳或有人受伤,多数情况采用结组制动与移动结绳,但有些地段要冒险分散通过。
不要无谓冒险。如果情况不好,可以改变路线,选择新的目的地,或者撤回。
二、雪锥
我们在攀岩时用岩钉,雪坡行走时用雪锥,二者构造有别,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固定住结组绳与下降绳。但相比之下,安装岩钉更容易做到心中有数;装雪锥则不然,雪锥能承受的力量随雪面情况,安装方式的不同而各各相异;一日之间雪的状态改变了,雪锥的能力也发生变化。这种种变化使得检查雪锥比检查岩钉雪堆上许多。同时安装雪锥需要很多时间。
雪锥包括:锚定桩,系绳尖桩与系绳柱。
1、锚定桩
锚定桩就是你埋入雪中用以挂绳的东西。最常用的是锚钩。
锚钩的外形是一个铝盘,上面固定着两根金属线。锚钩的尺寸很多,一般说来尺寸最大最能承担压力。安装锚钩时,应与被拉方向成45°夹角,这样锚钩受力大,也更安全可在雪上挖一狭槽,让锚钩上的金属线尽可能拉直。
理论上,锚钩在承受重量时会弯曲,金属线会勒进雪中磨出一道凹槽。实际登山中情况就更加复杂,如果受力过大或从侧面受力锚钩可能被拉出来。拉下来的锚钩往雪坡下滑,可能会碰到障碍物,那时它会弹向另一个方向。锚钩有表面弯曲的,有外缘凸出的,还有金属线固定的,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正确方向与反弹时自我复位而设计。
在夏天雪质均匀的雪坡上安装锚钩最费时,但是也最安全。锚钩适合于较软但很密实,较湿但很厚重的雪面。在典型的冬季雪坡上,它交不适用冬天的雪坡密度不一,雪 ,锚钩很难咬紧。
除锚钩外,冰镐、冰上工具与系绳尖桩也能作为锚定桩将工具水平埋入雪中,在正中间的位置安上滑环,滑环下挖一狭槽,来保证环受力的方向。
2、系绳尖桩
将一个尖桩打入雪中就成了系绳尖桩。它一般是铝制的长度由18英寸到36英寸不一,式样繁多,有圆孔、椭圆孔、弯折型、与t字型等。
当雪面太实不能装锚钩,但安雪螺丝又太软时,用系绳桩就恰好会系绳桩与受力方向成45°夹角。挨近雪面处装上滑环或铁锁,不可装得太高,不然系绳桩可能被拉出去。可以用石头或冰镐把系绳桩砸入雪中,但最好使用north wall冰锤或其它冰锤,这样对工具的损伤小一些。实在没有系绳桩时,用冰镐或其他工具也能代用。
3、系绳柱
系绳柱不是现成的工具,而是在雪上创造出来的天然设施。在软雪甚至在任何硬度的雪上,用系绳柱总是很可靠的。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耗时太多。
制作系绳柱方法如下:在雪上挖出一圈椭圆形的沟槽。挖好的系绳柱形状像一座椭圆 形的小岛。雪越软,沟越深,可以深到1.5英尺,宽(上方)到10英尺。
最好不用绳子系在柱上,而用网,因为绳很容易勒入柱入。同样原因绳或网装好后不要故意拉。为安全起见,可在绳或网下垫上背包、衣物以及任何能减小压强的物品,尤其在雪软时这样做特别必要。每次使用系绳柱后都要查看它有没有坏。还可以在系绳柱下再装一个锚钩或系绳尖桩,来分散压力。最后一个队员负责拆下系绳桩等装备。
4、同时使用多个雪锥
单个雪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同时使用多个雪锥就保险得多。可以将两个雪锥前后串在一起,这样一个锥受力,另一个分担。还可以把它们按图12-35所示方法组合起来,共同承担一切压力(第七、第八与第十章已详细谈到)总体说来,为了减小受力角度、减轻压力或保证安全,人们都会使用多个雪锥。雪锥之间要相距几英尺,这样不致两个雪锥同时拉落。
三、雪上系绳
登山者可选择的系绳方法很多,可以使用已经装好的雪锥,可以用冰镐很快地系绳。雪面状况千变万化,没有一个雪锥可以说是像岩钉那样保险不过雪锥还是大有用途的,因为小的雪的崩落不像岩崩那样迅疾可怕。一般说小的雪崩发生在中度雪坡上(30°-60°)。
无论采用哪种系绳方法,系的绳一是要有弹性,尽可能减轻雪锥所受压力。攀缘绳的松紧性良好,人滑落时就不会突然扯住一下子停下来。在系绳前进时,每一步要走稳、心里有数,要把重量放到身上,并尽可能分散到绳上,利用好绳子的松紧性、和机构结绳工具相比,标准的龙部系绳(hip belay)法更加舒缓、灵活。要考虑到踩空或系绳突然受力时的后果,很可能路线上的雪锥连同整个人一块儿会被拖下了雪坡。
在难攀的地方要系绳。领队的人要避开可能出事的路线,绕着它走。如果带头的人走的之字形,后面的人要避免让上一个人正好位于你头上。在山脊地带很难预见何处容易滑落,一旦有人滑倒,最好的办法是立即跳向相反的方向,绳子就越过了山脊,也许能够救下你们两个人。
1、快速结绳
在滑倒的后果可能不大严重时,登山者可采用快速结绳法。例如在探测仰角与裂缝状况或是站在山上给下面较弱的队友结绳时,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合适。
“靴-镐”结绳法
全队共同前进时用“靴-镐”结绳法既快又方便(图12-36)。尽管还有争议,但实践证明这个办法还是有用的,不过一定要记住它不可能承担很大力量,如果滑倒得很严重,这种办法就靠不住了。
以下是结绳方法;看起来比较麻烦,但熟练后就很容易,几秒钟就能完成:
1、踩出一个小平台,大小能容纳冰靴前半部与冰镐;
2、在平台后部尽可能深地插入冰镐,镐柄略向山上倾斜,镐尖垂直于滑落的方向,这样在滑落时镐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站在冰镐下,面与登山路线平行,垂直于滑落方向。
4、上山的脚踩入雪中,抵住镐柄向山下的一侧,不让它被拉往山下去。
5、底下的脚也上迈一步,踩稳,此时在下的腿保持笔直,作为牢固的支撑。
6、将绳绕过冰镐。然后将绳从受力方向绕向上面脚趾,再绕过冰镐向山上的一侧,最后在脚面上绕一圈。
7、用朝山下的手握绳,同时在靴后跟(山上的脚)送入绳子,形成s形。握绳的手不可离绳。
8、向山上的手有两个作用:抓紧镐头,支持镐柄;下面的人上来时负责收绳。
登山者必须两只脚都能熟练使用“靴-镐”结绳,因为系绳的人必须面朝滑落的方向。如果前面结绳的人滑落了,绳子从镐子上松落,结绳也就无从谈起了。
铁锁/冰镐结绳法
铁锁/冰镐结绳法与“靴-镐”结绳法安全度相当,但绕绳方便一些。(图12-37),第一步是将冰镐尽可能深地扎入雪中,镐尖与滑落路线垂直,在镐柄上打一个结(见图例),抱铁锁固定。站在与滑落路线垂直的角度上,面与攀登路线平行。上山的脚抵住冰镐,踩住绳结,但不踩铁环(不要直接用冰爪踩绳)。绳从受力方向出发,穿过铁锁,绕住腰,最后握在向山上的手中以作制动。此法一大优点是:滑落的力量反而会让结绳的人站得更牢。
2、用雪锥的结绳法
其他结绳的方法常常要利用雪锥,比如锚钩、系绳桩、系绳柱之类。
坐式结绳
这种方法灵活并且安全,在硬雪或深、厚、湿的雪上尤其适用。安装坐式结绳比较冷、湿,如果绳子冻住了这种结绳法就没有多大作用了。
首先在雪上挖出或踩出一个“座位”和一个“脚踏”,然后垫上一层比较硬实的东西,双腿伸直分开,坐下结绳即可。 这种方法要使用雪锥。
立式结绳
立式结绳更加容易,只要有两个足够深足够安全的凹槽踩脚即可。但是它的安全性却要大打折扣,因为系绳保护的人很容易被拉倒。立式结绳时必须有雪锥的支持。
结绳保护的人有三种站法:面向雪坡;背向雪坡与侧身站立。
面向雪坡的站法最不利,当下面的人滑倒时,整个绳就绑在了保护的人身上,他也不能顺手地把绳放下去。向外站略好些,绳不会完全把人捆住,保护的人也可以提前看到下面的人是否可能滑倒。但这两种站法都有一大弱点:脚无法抵住,很容易被绳拉倒。所以保护的人必须向坡上倾斜,以防被拉向山下。
最安全的站法是侧向,与登山路线平等。(图12-39),向山下的腿站直,膝盖不可弯曲,在一个雪槽中踩牢。上山的腿、下山的腿和可能滑落的方向成一条直线。向山下的手负责制动。
机械结绳工具
在雪上结绳时也可以使用机械工具,即便绳子湿了或结冰了,这些工具操作、安装起来也很方便。有了工具,你就能直接在雪锥上结绳而不用从安全带上再绕,这样人就更舒服。但用工具结绳往往灵活性小,给雪锥的直接压力很大,有时不够安全。
第三章 雪坡探路
大雪覆盖了难以通过的地带,苔原、斜坡、灌木丛、河流、伐木留下的碎片都被它慷慨地掩盖,只留下一片光滑平坦的雪坡,为直接登山创造了好条件。但是,雪又是不停变化的,我们必须不断地研究各个季节不同的雪况,更要密切注意每天的天气,这样才能确定适合的登山路线。
有的时候雪硬得让人站不稳,有时却软得让人站不住。在掩盖障碍物的同时,它也遮住了登山的路线、路标。在雪下往往暗藏着意想不到的危险:冰裂缝、暗沟、暗河甚至突然的雪崩。
登山者当然要利用雪为自己服务,在周密研究雪面与地形特征之后,就能确定一条安全迅速的路线。
对坡面的考虑:
在出发之前就要考虑雪坡的状况,这主要根据现时天气与未来一段时期的天气而定。
若在寒冷多雪的早春登山,冬天尚未离去,雪刚刚开始融化,新旧雪混在一起很可能发生雪崩。如果头年冬天雪较少,早春虽然寒冷但一直晴朗,此时的雪往往很硬,像石头一样,用踢步法很难踢出台阶。不过,到了五月,踢步就容易多了。雪面状况瞬息万变,所以登山前几天与登山时的天气最为重要。
最理想的雪况是既不会发生雪崩又能很容易踢步的那种。你得努力找到这样的雪。每一天每一时刻雪的状况都各自不同,如果你脚下的雪不理想,向旁边仔细看一看,也许几步外就柳暗花明。
下面是几个小建议:
在消融的雪上,走有荫的地方,或踩在太阳晒出的凹洞上。
雪坡太硬时向四周寻找较软的雪。
行进困难时,到形态不同的雪坡上试试,也许能好一些;
需要雪面坚实时,脏雪比干净的雪更好,它吸收热量更多,凝结更快。
北半球的西坡、南坡接受西晒,凝结早。东、北坡还很软不安全时,西、南坡往往已经比较坚实了。
晴朗寒冷的一夜之后,早上应及早出发,因为第二天会很热,趁早走可趁雪未化多走些路。
树木岩石附近可能会雪洞,因为雪首先从这些较暖的地方融化。
如果觉得山脊、树林或大石这一侧的条件不理想,可以换到另一侧。另一侧也许正是你希望的。
第四章 冰雪工具介绍
一、冰镐及冰爪
冰镐和登山靴对于冰上旅行就象绳索和安全带一样重要。登山靴能够在雪面结冰及冰层陡峭的时候帮助你立足。冰镐能够使你保持平衡,并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制动。另外,凭借冰镐你可以降落到自我制动的位置,从而阻止结绳攀登的队员滚落到冰缝里去。
为了保证在你滚落的时候冰镐留在身上,在冰镐顶部的洞上穿附属皮带或厚带子。你可以把皮带的另一端系在腕上或是用铁锁系到腰上的安全带上,系在手腕上的短短的皮带多少有些不方便,因为你换手使冰镐的时候还得把带子换到另一个手腕上。但是一条长带子不论是系在腕上还是腰间安全带上,可能使你自由地换手。皮带紧夹在安全带上,这样冰镐能够使你迅速自我平衡(12章有更详尽的关于冰镐皮带的说明)。
二、普鲁士吊索及上升器
能够帮助攀登者离开冰裂缝的最重要的用品就是吊索和机械上升器,吊索打普鲁士结或其它磨擦结。
普鲁士吊索
可以简单如5到7毫米的附用绳索打的结,其中一个吊索打普鲁士结系在攀登绳上,它松的时候可以上下滑动,拉紧的时候能够牢牢地固定在攀登绳上。bachmann结也能这样,但须同时系在一铁锁和攀登绳上,如果吊索是由厚边带制成而不是绳子,用klemheist结最适合(见第六章讲述各种绳结的地方)。
最简单的普鲁士吊索用于速结雪锥和坠落的攀登者上的绳子,更复杂的吊索,有足环和安全环,我们将在本章后面关于冰裂缝自救的部分描述。
机械上升器
(如jumars, clogs)系在吊索上,可以用夹代替磨擦结如普鲁士结,用于自我营救。另外发生事故时可以固定绳上升器比打结更容易固定在绳索上,在结了冰的绳子上也很方便,还可以戴手套操作。
但是,另一方向,上升器又重又贵,作为机械装置,它们打结更容易出事,在特殊情况下容易从绳子上绷裂。
在某些旅行中,绳索被固定在某处,多数攀登者要带上一两个上升器以进行自我保护。在冰河上行走也用得着这种上升器。
其他营救装置
每位攀登者至少要带一个一英寸管状带单段滑动器和一个22段滑动器以便缚在装好的雪锥上。还配带足够的铁锁用来松绳(或两个铁锁加一个保护装置),一个营救滑轮(铁锁在紧急情况时有用,但是它会增加磨擦,每一个绳队至少要带一个雪桩或冰螺丝)看雪的情况而定(以便获得坚固的支撑)。
三、服装
在冰缝中所需服装不同于冰河上的着装,即使在无风、阳光灿烂的天气,冰缝中也是地冰天寒,而且你还要预备以防不测。热天的时候,你也需要穿上长裤和长袖衬衣(羊毛或混纺均可)最好再穿上可以通风的外套,比如侧边有拉锁的长裤,或臂下有拉锁的风雪大衣。如果你落入冰缝中,可以把拉链拉上。
为进一步防寒体温过低,再带一件夹克,放到你随手可以摸到的地方。在口袋里放上帽子和手套,穿浅色外套,在冰河上可以反射阳光,在冰缝中也可使你保持温暖。
四、滑橇和雪靴
滑橇或雪靴是冬天与登雪山中必备之物。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将你的体重分布到一个更大的区域,阻止你深陷雪中,这一特点使它们在冰河行走中也非常有用,当你踩到冰缝、覆盖的雪时,它减小你坠落的危险。
五、棍子
竹棍是确定冰缝、转弯处及返回路线的好帮手,即使在攀登的时候,当你打算从另一条路线下降,也要使用这些顶部有旗子的棍子标示出你攀登的路线,以便能再从原路返回(第12章告诉你怎样自己做棍子)。
如果能见度很低,设置最安全的棍子距离是你所在攀登组的总长度(以纵队结绳、行进),在下山的途中,如果必要的话,要能使全队感到自己的路线,队伍里最后一个人在每一根绲子处要停下来,除非确认发现下一根棍子,不然就不再前进,如果能见度很好,可以把棍子的距离要插得大些。
关于棍子的其它几条建议,如果你斜插棍子,将它指向下一根棍子,这样找起来比较容易,记住返回的途中你是从上往下找棍子,所以不要把棍子插在坑里或山脊的下面,因为那样比较难找,关键的地点要用特殊的方式来标志,比如用两根棍子指向转弯处的一个新的方向,或是两根根子交叉示意有雪桥或隐藏的冰缝。
六、雪铲
宽雪铲是种很实用的工具。发生雪崩时,唯一派得上用场的只有它。平时它可以挖防护墙,可以帮着建帐逢,还可以清除积雪,用来修路。
好的雪铲应有相当宽度,铲雪才能又快又多,柄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要既好用力,又能在一个小空间里应用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铲应当折叠方便,立刻就能打包带走。有的雪铲柄是活动的,有的铲片是活动的,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弯折,非常方便。在较大的“工程”中(如挖雪洞),登山者往往一个雪斗与一把宽铲配套使用,铲雪既多又方便。
第五章 冰河旅行的基本常识
暮春,一个寒冷、晴朗的早晨,离日出还有两个小时,这时的冰河平和而美丽,在这一片沉寂的冰雪之原上山脉映衬着繁星点光的天空,攀登者们拔弄着他们的头灯、调整绑腿,试穿安全带。在这种日子里,平日所有为避免危险所做的训练和准备都会派上用场。
一、使用绳索
冰河旅行的第一条规则很简单,结绳行进,不论你是否熟悉冰河,也不论你能否看到冰裂缝,这一基本原则都适用。
在看起来很缓和的冰河上不结绳行走是一个很诱人的主意,特别是当你曾多次顺利地走过这些路线时,抵制住这种诱惑!用在对付绳子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就好像驾车时系安全带一样,会极大地增加你的安全系数,使你能够从冰河上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坠落冰缝中生存下来。
1、结组
一般情况下,三人结组比较理想,因为两个人的重量能够阻止另一个人落入冰缝,通常队员之间间隔40-50英尺,三人只用一根120英尺长的绳子,四个人用150-165英尺的绳子。队员之间距离太近也会增加危险,因为当一个人不慎坠落时,另外的队员很可能被拽倒。
在非常陡峭或有很多冰缝的冰河上,必须经常进行保护,只有两名队员的结绳组比较合适。
冰河旅行时至少要有两个结绳队。这样一旦一队遇险,有后援帮助,落入冰缝的一个队可以专心系紧绳子,另一个队设雪锥,帮助营救,包括提供另一条绳子。
2、tying in连结
每一位攀登者腰上都系着一个安全带,对于冰河旅行,每个人还需要穿上胸部安全带(参看第六章,下面是一些冰河上连结的常见形式,根据绳队人数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
三人结组:这是普通冰河标准的结组方法。中间的一名攀登若系在绳子的正中央,通常用双层单结套穿过座带的系绳环物,在双层单结套末端的小环应该用铁锁尖到安全带上以保证不会脱结。其他两名攀登者连结在绳子的两端通常打8字环。
四人结组:将绳子分成三截,两名队员在两头,另外两名各在三分之一处。
双人结组:尽管三人组地较适合冰河旅行,有时候只有两名队员结绳,最方便的办法是只用绳子的一部分。这样你就不必拽着整段绳子拖过雪地,每名攀登者打结在离绳端25-50英尺的地方,每个人系着绳子的一头,放在包上,或环在肩上,这能使绳头不阻碍你前进,也可在冰缝营救中派上用场。
3、绳子的安排
把绳子全部拉开,不要放松,这是在冰河上最重要的一条关于绳子的规则,队员之间绳子拉紧能够保证你不落入冰缝,如果绳子松的话,你会掉得更远,就更有可能撞到冰缝侧面、底部或是被夹在冰缝中,对于上面那位攀登者来说,坠落的队员对绳子会产生更大的拉力,上面的队员被拉下去的可能性也更大。
为了不使绳子松驰,结绳组的队长必须按一种其他队员可以长时间跟随的速度来行进,对于第二、三名队员来说,他们必须紧密配合队长的速度,使绳子拉长,但又不紧绷,绳子太紧也很不便,因为它会把前面的队员拖住,在转弯的时候,你需要格外注意,由于你前面的队员转变了方向,绳子会变松,这时要调整一下速度,不要跟着队长的步子走,选择自己的路线,这样才不会使绳子变松。
当你到达一个休息点或营地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安全,绳子必须一直保持拉长不放松,直到整个区域都被探测过没有冰缝,在营地,用棍子标出安全区域的界限,在进出休息点和营地的时候每个人身上务必系上绳子。
另一个安排绳子的技巧是使绳子的走向和冰缝保持适当夹角。这样一条绳子上的两个人就不太可能同时走近一个冰缝的边缘,以单一纵队来行进的绳队,如果走一条与冰缝平行的路线很容易几名队员同时坠入冰缝。因此,如果领队的路线与冰缝平行(他在探测雪桥或冰窟),第二、三名队员应该避开他的路线。走自己的路线,尽量使绳与冰缝保持一定夹角。
在斜穿冰河时,即使见不到冰裂缝,这一条也适用。
横穿的路线使攀登者与最可能有冰缝的方向平行。另外,第二、三名队员应该有自己的路线,与领队错开,使绳子与最可能发生的危险保持一定角度。
二、探测冰缝
第一步防备冰缝的措施是要知道冰缝在哪里,在出发之前可以先研究冰河的照片,因为冰缝的情况几乎年年不变。
在第一次探路时,找一个能够看到冰河的up-valley或cross-valley,你能看出明显的路线,而当你在现场时却很难发现,做笔记或绘图以帮助记住主要的冰缝、路标及路线。
这些远景非常有用,但是你要有心理准备会大吃一惊,有些看起来很小的裂缝会是大裂缝,有些主要的冰缝从你观察的角度会被遮住,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设计好几条备用的路线。
一旦你已在冰河之上,就好像在不断做一个找冰缝的游戏,仅仅因为你看不到它们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下面是一些探测冰缝的重要提示。
?注意雪地上下陷的沟,那标示着动作用在雪上,雪面下隐藏着冰缝,这些下陷的地方在光泽、构造,及颜色方面有细微的不同,能够让人看得出来。
?利用清晨及下午晚些时候的斜照阳光,观察下陷雪沟的阴影下,在有雾和上午时很难看得出来。
?在秋季或暮春时节的暴风雪过后,一定要留神,因为雪可能会掩盖冰缝上薄薄的下陷层。
?在你知道的容易冰缝形成的地方要格外小心。比如,nunataks附近,冰河的边上,斜坡陡峭的地方。
?经常检查你的路线的两侧,以确定是否有张开的裂缝延伸到你脚下左边或右边的雪地下。
?记住有一个冰缝的地方经常会有很多。
探路是当你发现可疑区域,想要找出冰缝时可采用的技术,如果你探测确定了一个冰缝的位置,继续找到它真正的边缘。
用你的冰镐来探,把镐柄插入你所站地点前几英尺的雪中,将冰镐与斜坡垂直,平稳地将它插入雪中。
如果阻力一致,你就能够确定至少在你的冰镐的深度范围内雪没有变化,如果阻力突然减小,很有可能你发现了一个洞,如果你们的路线必须经过这个洞,再用冰镐继续插下去,探出它的深度,领队应该将洞打开,用棍子标志出来。
探测的价值依赖于你的经验。一位缺乏经验的探测者可能会认为镐柄穿入了一个洞,而实际上只是碰到了较软的一层雪。
冰镐的长度成了限制探测的因素,带头的攀登者应该带上一个雪崩探测滑雪棒,它比冰镐更轻、更长、更薄、更适用于探测。
三、跨越冰缝
攀登者们有很多办法穿越横在他们路上的冰缝。
1、绕过冰裂缝
当冰缝在一端变光,最安全最可靠的技术就是绕着走,(见图13-3)走1/4英里只能使你前进20-30英尺,但可以避开与冰缝的直接遭遇。
在夏末,当冬天的雪融成水了,你就有可能看到真正的冰缝的底部,但是如果新雪仍然覆盖着冰河,能够看到的冰缝的底通常不是真正的底部,绕过这个犄角,仔细探测。
2、雪桥
如果不可能绕过去,找一下雪桥(见图13-4),残雪在空处下陷形成一种雪桥,另外,更坚固的雪桥是两个冰缝之间的狭窄地带,它的根基一直伸展到冰河的深处。
仔细研究一个雪桥,最好从侧面看一下,然后才信任它,如果你仍然有所疑虑,给队长系上绳子让他去仔细观察一下,队长跨过去之后,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路走,如果你是三人绳组的中间的一个人,从冰缝的两边系绳绕在身上,然后在第三个人身上系绳帮他跨越冰裂缝。
雪桥的力度随气温的不同有很大的变化,在寒冷的冬天或清晨能够支撑一辆卡车的拱形雪桥也许会在午后的融化中倒塌,每次过桥的时候都要小心,不要以为早晨攀登时安全下午返回时也能安然无恙。
3、跳跃
跳跃是跨越冰缝中最常见的看家本领,(见图13-5)大多数跨越冰缝的跳跃都很短、很简单。如果你打算孤注一掷跳过去,一定要确定是在排除了其它可能胜的前提下,然后检查你已经系好绳子。
大跳之前,抱包放下,身下绕上绳子之后,找到冰缝的真正边缘。如果你需要助跑,重重地踩在雪上以便更好地立足。作为最后的准备,穿上带兜帽的防水短外套、手套、帽子,检查普鲁士吊索及安全带,把需要用来绕在队员身上的绳子卷出来。然后跳--你的冰镐放在一个可以进行自我制动的位置,能够帮助你抓住冰缝的边缘,如果你觉得干净利落地跳过去有失体面的话。
绳子现在连在着陆面上,其他两名队员的危险性就小了很多,绕在身上的绳子能够把掉入缝中的队员拉上来。 当你从冰缝的高处跳到比较低的一面时,要谨慎,并运用常识(如bergschrunds,经常会在上面有悬垂的冰。跳得太远可能会受伤。)跳的时候,脚稍微分开以保持平衡,膝盖下弯以吸收震动,冰镐随时准备自我制动。
第六章 攀冰技术
攀岩的人接触攀冰,会发现二者惊人地相似。攀登者前进时,都须将身体重量从一个平衡点移到另一个,都是尽可能利用腿力,都是“用眼睛攀登”,预先考虑好几步。在冰上和岩壁上一样,攀的人要尽可能利用面上的点,寻找凹槽,突起作为手点、脚点并为使用攀冰工具创造条件。当然,二者的区别也不言而喻。攀冰时人必须依靠手用工具和冰爪,必须懂得使用不稳定的点。冰面每个季节甚至每一天都在变化。
一、technique overview
大致上攀冰有两种基本技术:德式技术与法式技术。热气冰坡的陡度,冰的状况以及攀冰者的实力与信心每个人可选择相应的技术。两类技术并不矛盾,绝大多数人都同时采用两种技术。
1、法式技术<平步式>(flat-footing)
平步法:攀冰过程中,尽可能使脚始终与冰面平行,让冰爪上每一个点都踩进冰面。在陡坡上使用这个方法较困难,因为脚踝必须弯得很厉害。
只要掌握了,用法式技术攀登硬雪、较缓与稍陡的冰面最为简单省力。要掌握这种技术,必须有良好的平衡性、协调性,必须果断自信地使用冰爪与冰镐。
平步法简表:
步法:行进 缓坡0-15度
鸭步 缓坡15-30度
平步法 中等坡度、陡坡30-65度或更陡
冰镐握法:
杖式 缓坡至中等0-40度
侧式 中等35-50度
锥式 陡坡45-65度或更高
2、德式技术<前踢式>(front-pointing)
(这种技术)在攀登东阿尔卑斯山的硬雪和冰坡时,德国、奥地利的登山者改进了这项技术。有经验的攀冰者使用这项技术登上最陡最难的冰坡。掌握这项技术之后,甚至普通攀冰者也能很快攀上用法式技术很难甚至不可攀的地方。
与平步法的优美复杂相反,前踢法直截简单。它与雪坡行走时把脚直接踢进雪坡很像,不同在于,攀冰时是将冰爪踢进冰中,再踏着冰爪上升。
掌握得当了,前踢法也很协调,它要求良好的平衡。身体的重量放在冰爪上。无论是踢进冰爪、使用手携工具还是在冰上移动,一定要讲求效率。
二种技术适用的范围是相互重合的。使用时时应依据冰面状况与攀冰者个人喜好而定。
前踢法使用简表:
步 法 前踢式45-95度至仰角
冰镐等工具的握法:
低把式 陡坡45-55度
高把式 陡坡50-60度
锥 式 陡坡45-60度
牵引式 极陡60-90度至仰角
二、无冰爪攀冰
冰坡较缓时攀冰可不带冰爪,但一定要保持平衡。身体要从一个平衡点移到下一个。在每个点上,内侧脚(向山上)在前上方,外侧脚(向山下)尽力外伸,体重集中在内侧脚的骨头上,尽可能减轻肌肉负担。用向山上的手握住冰镐,只有当身体与脚保持平衡了才可移动。等冰镐已经往前砸稳一步后,脚才能移动。攀冰时要注意利用冰上不规则的地方作为脚点。
1、挖台阶攀冰
最早攀陡峭冰壁的方法就是挖台阶。冰爪发明之后,挖台阶就不大必要,但有时仍需使用。若未带冰爪或冰壁路程较短无须费时用冰爪时,仍可使用挖台阶的方法。假如冰坏了或经验不足,最好还是挖台阶攀登。即使穿着冰爪,挖一些小台阶也能增加安全系数。台阶还可作为小平台让人稍事休息。
台阶有两种:“之字形”与“直线形”,两种情况下挖台阶之前都要站在平衡。通常的步骤是先站稳,凿两个台阶,击进冰镐保证安全,三点固定后,再上到新的平衡点,凿下两个台阶等等。
在缓坡上一般采用单之字形,中度坡上用双之字形以保证平衡。直线型在陡壁上采用。
在相对较软的冰上(如夏季的冰塔)挖三字形台阶,首先要站在一个平衡位置上,外侧手(向山下)握冰镐。以肩为轴自然挥动冰镐,主要利用镐的重量将横口刃砸入冰面,主要是较梗的冰上消耗体力更多,可用双手砸。连砸多次,把冰砸出一个洞。洞的宽度要可容一只脚,侧端有一小平面,让脚尖顶住。再用镐把冰屑清除,一个台阶就做好了。(更陡的冰壁上,可以凿小手点,挖台阶时用以借力)。
若冰硬且容裂开,将镐尖水平砸入冰中,以此确定好台阶的底面,之后再竖直凿冰时,脚点也不会损坏。台阶要略向内向下凹,这样脚不容易滑下。缓坡上台阶可以较小,能容部分脚即可,但陡坡上台阶一定要能容下整只脚。开路的人把台阶凿大一些让整支登山队都能使用。
准备改变之字形冰阶方向时,先凿一只大台阶,两只脚都要能放下,再转动身体,改变握镐姿势。整个挖台阶过程中,一定要用皮带将镐套在腕上,这样较省力。万一冰镐脱手时也不会掉落。
直接登陡冰壁时,要凿直线台阶。两道台阶相互平等,相距约肩宽,彼此垂直距离以容易攀登为准。每个台阶既作手点又作脚点,所以每一级都要能容下冰靴的前半部,同时要有一小凸起做手点。先凿出台阶,再用横口刃做出一个手点。
如果想由上至下凿台阶,最容易的办法就是直接凿一串梯子状的台阶(图14-12)。也就是先站稳,面朝下,在所站处往下凿两级台阶。先下外侧脚<向山下>,再下内侧脚<向山上>。站稳之后。每次只凿一个台阶,下外侧脚,再站稳,再凿一个台阶,下内侧脚,如此反复。
挖台阶问题在露天进行,累并且艰难。冰面又很滑。所以通常需要保护。为应对紧急情况,平日就要利用一切机会练习用冰镐挖台阶的技术。
三、带冰爪攀登
由法式德式技术脱胎而来的现代冰爪技术,可以减轻攀者劳累,提高攀登效率。缓坡上冰爪尖容易踩进,使用平步式前进,坡度超过45度且冰硬时,就要使用前踢式,平时多在缓坡上练习,有助于提高技术、增强自信,到陡坡上就较易采用果断大胆的方法。
无论平步式还是前踢式,有经验的攀冰者总注意让冰爪尖踩稳,重心由一个脚过渡到另一只时要平稳、坚决。
用冰爪攀冰一定要果敢。注意力集中在攀登本身。但果敢并不等于莽撞。它是一种自信、一种技艺,通过长期磨炼,不断增加训练长度与难度才能得来,它需要不倦的热情。
1、缓坡,中等坡度
平步法(法式技术)
初次使用时平步法显得笨拙又过分复杂,但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能保证相当高的安全系数,因为是脚在控制平衡,冰爪上每个竖尖都发挥了作用。
坡度增加时,要缓解脚腕压力,只要让脚尖越来转向山下即可。最好选择踝部可以自由活动的冰靴。另外,把靴子上半部松开也有助于放松脚踝。
穿冰爪在缓冰坡上行走几乎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只要稍晚脚迈开一些(外八字)即可。这样冰爪不会钩住衣服也不会踩到另一只脚上。把每一个脚底的冰爪尖都踩实踩进冰面,往前走。冰镐使用杖式握法,以自救方式抓握,镐尖向前,手掌握住横刃。
越度增大时,再让脚尖笔直向山上就很不方便。这里要向外侧分开脚,走鸭步。仍用杖式握法握镐。
若坡度继续增大,保持原势脚踝会很疼。这时应走“之字”路线仍用平步法,注意让脚底的冰爪全部扎入冰中。不要用冰爪侧面。坡变陡时要向下转动脚,以保证脚底踩在冰面上。登最陡的坡时脚尖应当指向山下。
坡度增大时再柱着冰镐就不大自然。为保证安全,应用侧式握镐法。镐在身侧外侧手(用自救姿势)横握冰镐顶部,内侧手把住镐把底部,镐把扎入冰中,再移身体。
侧身握镐时镐上受力点应集中在握把的手上(内侧手),握镐头的手用来固定冰镐,同时防止人倒向冰壁。冰镐应有足够长度,否则人容易倒靠在冰壁上。所以最好不用短冰镐。技术再好,用短冰镐也很困难。
走之字步,一次两步。(和无冰爪雪坡行走相似)记住任何时候脚都要平等于冰壁。
首先内侧脚(向山上)在外侧脚(向山下)的前上方,此时为平衡状态。然后外侧脚向前上方迈出,压在内侧脚的膝盖上,双腿呈交叉形。若在脚踝处交叉,就很难站稳,更难迈下一步。再过内侧脚,恢复平衡。身体重量在冰爪上。不要靠在冰壁上,身体与冰壁保持角度,否则冰爪容易扭出冰面。利用凹面和不规则处踩脚,来缓和踝部压力。
之字形上升时,向前一臂远处扎入冰镐,再迈两步。无论用杖式握法还是侧身式握法,镐的远近要刚好下一步迈到时达到臀部为止。
变方向的方法与无冰爪攀冰相同,只要注意脚要平。(图14-16)由一个平衡点将冰镐向上扎进冰中。外侧脚(向山下)走向前方,与内侧脚大致一样高度(此时为不平衡态),双手握镐,把身体转向冰坡。再单手握镐,身体略转向新方向,同时内侧(上山)脚转向新方向,微指山上。此时握面朝冰坡,脚呈外八字站立。(若觉不稳可用前踢式)向新方向迈外侧脚。手恢复原握镐方式(侧式或杖式)。方向就变过来了。
2、中度缓坡到陡坡
坡度越来越陡,法式技术也要相应灵活变动;有时,我们也采用德式技术。
平步法(法式技术)
在中度坡到陡坡上,冰镐的握法应由侧式转为锥式。这样更安全。脚仍用平步式,所有冰爪点都踩进冰中。
锥式握法步骤如下:(握住冰镐反把)站在平衡位置上,外侧(向山下)手在镐尾略上处紧握冰镐反把,挥动冰镐,向上将镐尖砸入冰面,此时冰镐应在头顶前方,镐把与冰面平等(图14-17)。另一只手以自我制动的方式握住镐头。然后扶着镐前进两步,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取出冰镐方法为,将镐把向下推近冰面,拔出镐尖。
为保持脚与冰坡平等,身体必须与冰坡成一角度,不能靠近冰坡;膝部踝部要放松,脚尖指向山下。每次两步,有节奏地走。在坡度最陡时,脚尖会完全朝山下,脚也会拖曳着难以抬起,甚至会往山下走。此时要坚持凿冰镐,一步步走稳。向前的脚每次要比另一只迈高一些,这样挥动冰镐时较易保持平衡。
锥式握杖走之字路线变换方向的办法与前面相同,但在最陡的坡上,不大可能用之字形,因为人几乎在垂直向上走。你可以很容易换只手握镐,再向另一个方向凿进冰镐即可。
为了放松腿部肌肉,更安全地休息,同时也为了变换握镐方式,还有一个姿势,先站稳,再匀外侧(向下)脚抬起放到臀部下,脚尖仍指向山下,冰爪仍应踩实(图14-18)。这时人会觉得能平衡,也比较舒适。
德式技术(前踢法)
在中度缓坡与陡坡上,法德两种技术常常交替使用,法式技术需要勤加练习才能掌握,德式技术却很容易学会,因为它的动作很自然,给人安全感也强。但这样也造成负面影响,在缓坡上用平步法本来更省力安全,可攀登者却总想用德式技术,用平步法主要压力在大腿肌肉上,崦前法主要使用小腿,一般人的小腿力量较小。所以即便最喜欢前踢法的人也时常采用平步法,因为这样可以让小腿休息一下。
前踢法不仅利用靴前的冰爪,也使用到与昆邻的靴底两个垂直冰爪点,这四个点踩稳了就构成一面,可以作脚点。
使用前法啊好穿化工合成(塑料)鞋子,因为它们比较硬。鞋度是一整块并且坚硬的皮鞋也可以。3/4鞋底的靴有时可以用,但这样费力多。软底鞋绝不合适。(图14-19)
最佳方式是将靴子笔直向前踢出,不要外八字,那样容易向外滑落。靴后跟要保持水平,这样最前端两个垂直冰爪点才能钻进冰中,与靴前冰爪构成一个安全的平面(图14-20)
脚后跟很容易上抬,千万抵制住这个诱惑:因为这样两个垂直冰爪点就被拔起,仅靠前面两个点支撑,很不牢靠,并且小腿会很累。脚跟通常比自我感觉要高,所以当你觉得后跟太低时,极可能你的姿势正好合适。尤其当从陡坡过渡到一个缓坡时,人更容易自然地抬高脚跟,放松注意力,加快速度。这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因为此时冰爪极易从冰中滑松。
用力踢冰面一般都能让冰爪锲进冰中,除非冰硬到极点,用力太猛、踢的次数太多只是白白消耗体力,还可使冰裂开。脚踢进后不要移动,否则会旋出冰面。
几种握镐方式:
底把式:冰坡比较陡但并不长时,只需几步前踢即可攀上时,采用抵把握镐。用自救方式握住冰镐横口,将镐尖砸入腰侧附近的冰中,帮助平衡。这种姿态可以使人与冰壁保持一定距离,受力点在脚上,从而正确使用前踢法。
高把式:如果冰壁过于陡峭,冰镐固定到腰部比较困难,此时应采用高把式。手以自我制动方式握住镐头,将镐尖扎入肩上的冰中。高把式适用于硬雪或较软的冰。
锥式:坡度更大、冰更坚硬时,此时不宜再用高把式,而应用锥式。这一点与平步法类似。一脚上、一脚在下站稳,手握冰镐反把挥动冰镐利用惯性把镐砸入冰中,越高越好。冰镐固定住后借冰镐保持平衡,脚用前踢法向上攀,冰镐先在头顶,随着身体上升,手在把上越握越高,上到足够吭时改用自我制动的方式握住搞头。最后,在横刃处换
手,用另一只手握住镐头,成抵把式。当镐只到腰部时将镐拔出,重新向上砸,方法同上。
垂直引体(牵引式):攀最陡最硬的冰壁须使用冰镐牵引法。手气在靠近镐把底部的地方,砸入高处的冰中,脚用前踢法上升,手拉着镐上来。
在特别硬的冰和特别陡的坡上,用两个冰上用具就很有必要了,否则在砸冰镐时难以平衡。在前踢法中用两个攀冰工具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锥式方法上,蓁方法都只要求单手握镐。
双镐攀冰就保证每时都有三个平衡点:两个冰爪和一个攀冰工具。这种状态能保证足够的安全,假如一个平衡点未掌握好,另两个还可以支持,接着第三点马上就能固定。重量大部分集中在腿上,但双手也承担一部分,同时保证平衡,双镐攀登时可双手使用同样方法或不同方法。例如,可双手使用低把式;或一手用高把式,一手用牵引式。以下介绍双镐攀登细节。
组合技术将平步法与前踢法结合起来,会得到一种方便有效的新技术。它采用的姿势称为“三点钟式”,即一只脚前踢,另一只平步前指向外侧,正好像时钟的三点。(或九点)
用“三点钟式”可以直线向上攀登,比单用前踢式省略得多。双腿使用不同技术,就会有更多肌肉群受力,相对更加轻松。攀登时尽可能寻找平缓的凸起或凹槽,采用平步法,让小腿肌肉休息。再根据情况使用冰镐帮助平衡。
根据不同的冰面状况应采用不同的冰爪技术。冻雪上只铺一层冰的雪上或软冰,将化的冰上,多用平步法。如果是坚冰上铺了一层新雪,就用前踢法或组合法(三点钟式),那样可以穿透雪面,扎入较硬的冰(雪)面中。如果较硬,用前踢法最安全,除非坡度太缓没有必要。因为疲劳,大风或海拔过高,人们难以采用平步式,此时就应改用前踢式或“三点钟式”了。
3、垂直冰壁
攀垂直冰壁的基本方法是前踢法,配合以双镐牵引。
脚的正确姿势是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相互距离肩宽,这种姿势比较稳定也自然舒适。向上举起一只冰镐砸高,但注意略往身侧一些,不要被滚下的冰块砸到或被松了的冰镐砸伤。接着以同样方式砸入另一只冰镐。
从背后看你的身体像一个“x”。双脚在同一高度,脚跟略向下,手臂笔直伸向上方。向上时要注意使用冰爪的力量,双手拉住镐借力而上,拉时略略向外,这样冰镐会咬得紧一些。为了节省体力,你可以套着腕环,把体重放在环上,不必用手紧握镐把。
抓紧冰镐,牵向上同时使用前踢法,这样就能上到一个新的高度。然后再向上先后砸出冰镐,身体再次形成x。如此反复。注意踢出冰爪与砸出冰镐时,动作要干脆,讲究技巧。平衡与动作的协调缺一不可。
遇到冰上的突起或小的仰角时,可以试用“猴式悬挂”法,从“x”形开始,脚用前踢法上升一步,但身体并不上升,成弓形。把一只冰镐放松--但千万不要拔出。这时脚向前用力,手借着双镐,身体站直(或近乎站直),与此同时流畅地拔出已松的冰镐,往上击去。固定后握住这只镐的手可以松开,只用腕结套住即可,放松手臂。拔出另一只镐,向更高处击入,此时人恢复到x型。
4、在陡冰或垂直冰面横切
横切的基本原则与攀大致相同,要用前踢法。但,因为人在平移,想让脚垂直于冰面并不容易。如果脚跟旋转了,前面的冰爪也随之转动,极易滑落。冰镐在这里也更容易滑出冰面。
由一个安全姿势出发--双脚水平,冰爪扎稳。冰镐向上方砸实(可向侧,以保证平衡为目的)。向体侧45度斜着砸出冰镐,虽然这样在上攀时镐可能会低一点,但若不保证45度身体就会转动,人容易滑落。冰镐一只竖直向上,一只45度向上固定之后,双脚轮流穿梭向前。即后脚上到前脚旁,前脚再向前一步。也可以一次踢两步:后脚向侧与前脚交叉,站稳,前脚再向前踢。脚固定之后要再次把镐再次砸到身体附近(45度)。状况较好的冰面上,后镐可以安全地扎入前镐留下的坑中,尤其是假若前镐留下的坑不太大,就更能够重复使用了。
5、下降技术
平步下降法
缓坡下降只用面朝山下,双膝略弯,直接向下走,每一步都要把冰爪每一个点踩实。使用杖式握镐法。
若坡较陡,膝盖要更加弯曲,并且相互分开,体重由脚承担,把冰爪踩实。这时主要使用大腿力量。为安全起见,可将冰镐竖直插入坡中,用侧握法侧一手握镐尖,一手握搞头,镐在体侧。
想要更加安全,可用“支撑式”,下降时握住镐反把中间,镐放在体侧。镐头向山上,镐尖向下扎入冰中,镐把向山下。
坡度更陡时,可用“扶手式”握镐。在镐把底部握镐,向下方挥镐,尽可能远一些。向前迈步,手从镐把滑向镐头。注意要稍稍把镐向上拉着,否则镐会不稳。人降到比镐头还低的位置,再停下来。朝冰面压镐把,取出冰镐,再往下砸。
如果坡度继续增大,身体往前下降就不安全,应该侧身之字形下降。脚用平步法,走之字形。外侧手向下镐,并握住镐头(用自我制动的姿势),另一手握住镐把,走平步法沿之字形下降到冰镐之下。镐把可随方向改变移动。
前踢法下降
在缓坡上用前踢法可谓不讨好。在中度缓坡上下降时,人应该屈身、面朝冰坡、不步与前踢交替使用。
陡坡上上升与下降时用的前踢法总体上是一样的。但与攀岩一样,下降部比上升更难。很可能一步踩得太低,脚跟就太高,人就滑落了。此时用冰镐也不方便,因为不砸得离身体太远,所以不能利用挥臂的惯性。下降时也不容易看清路线(不过,微微走之字形总是对的)。
前踢法下降前不常用,但当需要改变路线时,它仍然很有价值。下降得好,攀登的信心也会增强。
松绳下降法
与攀岩中下降相似。在一个固定锥上固定双股绳,松绳下降。要尽可能利用天然固定锥,否则,人工固定冰锥在下降后就得留在冰上,这样花费太大。
四、使用工具
无论使用何种工具,只有一个目标:准确、牢固、一次成功。开始时又快又准,就为到顶节省了体力。要百发百中必须长期练习。不过若将合适的技术与装备配合起来,我们应该能轻易准确地使用攀冰,工具把安全的姿势保持足够长的时间,并能用最小的力量把它拔出)。
采取步骤之前先仔细观察冰壁。若略向内凹或侧凹则很可能大有帮助。在凹处冰更容易咬住镐尖,若在凸处,冰可能被砸碎。选择不透明的冰,因为透亮的冰较脆,里面空气较多。尽可能把镐挥高,减少砸镐的次数。
因为能力与攀登的历史的差别,即便在同一冰壁用同样工具攀登,众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更有经验的攀登者只用将镐尖稍稍砸入就敢攀上,而其他人可能要把镐砸得深才放心。其实任何工具都只有前面几个齿最管用,主要依靠它们咬昆冰面,而镐尖向上的角主要是为了让人握住。(冰镐的齿越小越好)。要保持工具锋利。
根据工具尖端的不同,锲入与取移技术都有所不同。
技术性弯曲的工具:这种在尖部弯曲的工具与伯冰镐颇有类似,但镐尖更弯,好在冰上固定;反把更短,在峭壁上更易挥动。使用这类工具只需自然挥动,砸入肩却上前方的冰中。第一下砸入应伴着“通”的一声实响,表示已经砸稳了。这种工具可在软冰塔冰到硬冰应用。拔出这种工具时一般直接握把垂直向上拔出。
逆弯工具:技术性弯曲工具只用自然挥动即可,镐尖弯成直垂的,工具要快捷,像削东西一样地砸出。这种工具在攀冰瀑时使用,向下呈钩状扎入冰中,容易取出。
垂直向下的镐尖:对在使用这种小角度的工具,小幅度挥镐,向下果断地砸入冰中。适用很广,较软或较硬的冰上均可使用,拔出来很容易,上下摇动即可,但要避免左右摇。
管状工具:使用此类工具只须小弧度挥镐,一般砸一下就能固定。抓住镐头,左右摇动镐把,就能容易地取出工具。(不可上下摇,容易损折镐尖),这种镐尖很容易弯曲,如果冰中沙石太多,这种镐就特别容易坏。
第七章 结绳攀登技术
攀冰中经常采用结绳攀登。除非全队认为无绳攀登更加安全有利、才不用绳。例如在有风暴时,天气已晚,就不宜用绳在峡谷中行走,人容易被滚下的岩石砸伤对全队安全也不要用绳。这时快速分散行走比沿绳同速行走相对较为安全,所以在难以相互救助的地形中,也不宜结绳,因为假若一个人滑落,其他人也会被扯下去。
有一种介于握住系绳自救与不结组活动自救(running-belay)的保护方式,当全队必须快速行进时采用。风暴、雪崩等袭来时,速度就是安全。在缓坡到中坡尽管滑落可能性不大,(尽管雪崩或有冰、石滚下的可能较小),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尽管滑落可能性不大,因为真正结绳自救(actual belay)太费时间。
冰上的running belay与岩壁上或雪坡上方法相同(见第10章、第12章),全队同时行进。领队在攀登途中将保护工具置入相应位置,并把绳穿过此装置、夹紧;后面一个人经过时再将它拔出。这样做目的在于:无论何时全队中至少有两个固定保护点,万一有人滑倒,也能被绳子拉住。使用这种方法比实际结组安全性小得多,所以在决定是否采用时一定要审慎、并要有广泛的经验。
冰上真正的结绳保护要使用一个结绳器、结绳锥和中间许多个保护的点。这与结组攀岩与结组雪坡行走相同。先固定结绳锥,第一个人沿绳攀上一个坡,再固定另一个结绳锥,沿这条路线让后面的人结组攀上。领头的人可以在中途换。
一、冰上保护
现代使用的冰上丝大大提高了攀冰的安全。但是,把它们固定在冰中也相当耗时耗力,从而在另一方面降低了安全。在冰上结组时,领队使用的保护点经岩壁结组要少。同时要注意使用天然的保护点。
1、天然保护点
在高山冰川上,想找到现成的保护点绝非易事,但人们可以用工具把保护点加工一下,作为系绳的固定柱。好的点不一定都在冰上,一般可利用线路附近或突出冰外的岩石。
冰瀑上的天然保护点很多,尤其是冰柱周围。攀冰者还可以利用一些不大常用的保护点。在冰瀑或高山地带,大冰柱之间大约只相距1-2英寸,可以用tied off with webbing(用网绳结住的)冰螺丝锲入冰柱后面,有时也能发现一块冰与冰下岩石之间有一线缝隙,此时,可将(用网绳结组的)冰螺丝锲入其中作为锚定桩。还有一个办法是在一块冰上凿两个眼,穿进一个runner(滑环),再把绳固定好。在岩、冰混合的地形中,可以把岩钉钉入冰中。
2、天然系绳柱
天然系绳柱是攀冰中使用最多的。直接用冰镐凿成。选一块没有裂缝或孔洞的冰,越硬越好,用镐尖刻出水珠形轮廓,最宽处直径为30-40厘米。在“水珠”周围凿一条槽,至少要15厘米深。
凿好后的天然系绳柱从正面看像一滴水珠,从侧看像一只羊角。只要冰足够结实、坚硬,系绳柱会比绳子还要牢。
可将两个系绳柱连在一起,一边向下拉绳,一边向上拉,这就成了双向固定锥。
凿系绳柱要特别小心“水珠”的宽部即绳受力的地方,要将它凿出一条细槽,可以“扣”住绳子。但千万不要把冰凿裂了。
3、螺旋冰锥
固定螺丝较好的地点是自然凹进处,因为在凹进处螺丝凿出的裂纹不大容易蔓延到冰面上。假若打在凸起处,冰会裂得很厉害,这样不安全。出现这种情况时,将螺丝取出,隔1-2英尺远再凿入。一般冰面上两个丝间要相隔至少2英尺,在将融的冰上要更远,以防一个丝下的裂纹蔓延到另一个,把两个弄粘了。
根据不同的冰面状况,固定螺丝的程序也有所区别,但总的步骤如下:首先用镐尖或镐尾挖出一个小洞,挖这个洞动作要轻,轻轻叩击冰面,以防冰面破裂,放入螺钉,钉的螺纹或螺齿与洞咬牢。钉的方向朝山上,角度是拉绳方向成45°到60°夹角。(冰面较硬时,可以放钉后再轻叩钉几下,让螺纹真正咬住。
有时冰面将要融化,或同上铺了一层新雪,此时要用镐的横口将面上一层软雪(冰)清除,直至足够坚固的冰面为止。在融解得很严重的冰上,用镐挖出一个水平的大台阶,在台阶靠后处竖直凿入螺丝钉向下用力压螺丝,同时把螺丝扭入冰中。
如果冰川有裂纹,并蔓延到浪面,只要把破碎的冰向旁边切掉(用镐尖),继续旋进螺丝即可。这样仍然安全。
螺齿锋利的螺丝有时用手就能旋入。如果不行,可以用扳手,穿过钉上的眼,把钉旋入。没有扳手可以用另一个冰钉或镐尖。
要把钉旋到钉上的眼已经顶到冰面,十分牢固方可。用铁锁套住螺丝眼,锁眼向下朝外。为防止夏日或太阳直晒时冰会融化,可以在螺头处堆上一堆冰。如果螺丝只能钻入较浅的地方,为减轻它的受力,可在空面上把螺丝和一个滑环连接起来,把绳穿入滑环。
攀极陡冰壁时人在身心上都会极累。为了节省体力,提高上升效率,要尽可能少用螺丝。如果冰硬并且坚固,或是坡并不特别陡,一个坡上大约一两个保护点就够了。除非冰已经融化,否则一个保护点只需要钉一个螺丝。
固定一个螺丝通常需双手操作,在极陡的冰上必须十分细心。为了省力,可以先将两只冰镐固定在身体上方,将手臂穿入镐上的皮带套里)。或者固定两只冰镐,把镐上皮带套与腰间安全带用两只铁环连起来。
在中度陡坡到陡坡上,可以在凿个台阶作为脚点,再固定螺丝。但若在极陡坡上就免了,因为这样特别困难,还是省点力气吧。如果要装螺线,直接用前踢法站稳,尽快安好螺丝,再继续攀登。
二、冰上系绳保护
如果你是结组中的第一个人,在快攀上一个冰坡时,要留心找一个好点系绳。一个凹进或不大陡的冰面均可。向身体一侧凿入冰镐把绳系在镐上作为暂时的保护,然后凿一个台阶,站在台阶上面朝冰壁,脚踩稳台阶成外八字形。
1、系绳锥
两个螺丝构成一个标准的系绳锥。在腰至胸的高度上,略往体测固定第一个螺丝。用一个铁锁将安全带、攀登绳与冰螺丝三者连接起来。系一个丁香结或八字结。
再将临时固定在冰镐上的绳解下,将镐拔出,砸入螺丝外侧上方。用皮套带或滑环把冰镐与螺丝固定在一起,作为系绳锥的后盾。通知下面的结组同伴你已经停止结组。
此时开始固定第二个螺丝。把它固定在你的上方,与第一个相距2-3英尺。把绳牵到第二冰螺丝系一个丁香结,用铁锁把冰螺丝和绳子连在一起。两个螺丝间的绳子不能松。这样一个系绳锥就完成了。
下一个步骤:用铁锁将第二个螺丝和制动绳锁在一起。下面的队员就是从这儿拉绳。当下面的队员也攀到此处,这个系绳锥就成为下一个冰坡上第一个保护点了。
2、系绳方法
你可以选择机构系绳工具,munter结或者坐式系绳法hip belay选择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与冰锥(系绳柱)稳固程度而定。坐式系绳法活动性产大,在人滑倒时停下来略慢,但系绳锥受力相对小一些,对保护点的影响也小一些。机构工具等munter结就不那么灵活,当人滑倒时马上就能牵住他,但这样系绳锥与中间保护点受力很大。
3、机械工具
许多人使用这一整套标准工具,其实也可以直接从冰椎上系绳。
4、坐式系绳
面朝冰壁站好,将制动绳穿过腰部的铁锁、绕过背后,再单独用一个铁锁把绳与第一个螺丝连接起来,最后用手握绳,用以制动。这种方法在绳被冻硬时尤其适用。
5、把冰靴与螺丝系在一起
这种方法最适用于平坡与缓坡。首先将螺丝固定好,套上铁锁,将制动绳穿过铁锁;将上山的脚踩到螺丝上,与拉绳方向垂直。注意让靴底中部的冰爪穿过铁锁。不要踩绳或弹绳。如图将绳绕好。
绳的松紧度可由绑在脚踝上的圈数决定。亦可调节靴外延与铁锁外延之间的距离。若有人滑落,慢慢用手扯绳向上。
还有两种有用的方法。一是用一个梨形铁锁(直径正适于打一个munter结),方法之一是在铁锁上直接打一个munter结,而不用将绳绕过脚踝,方法之二可让你站着也能制动。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