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游记(上)
简介:5月中下旬,我们自行设计、拟定了一条以黔东南为主的自助游线路:贵阳/黄果树/七星桥景区/西江千户苗寨/都匀市/荔波樟江/榕江(车江侗寨)/增冲鼓楼/从江/肇兴侗寨/黎坪(地坪风雨桥)/锦坪/镇远/铜仁/梵净山/凤凰城。同行是一个十人团队,男女各半,全是半百开外的“老顽童”,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驴客和搜奇猎艳的色友。
沿途奇山秀水如诗如画。九天时间让我们领略不少黔东南神秘的茂兰喀斯特森林地貌以及古寨特色和民族风情,近距离体会原始古朴的内涵。三千多公里旅程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亲历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精义,不仅定格了许多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也定格了人生难得的精彩一刻。黔东南之旅为我们写下了难忘的、开心快乐的一页。
江山,确是如此多娇!
肇兴侗寨
5月18日,我们乘坐当晚飞贵阳的航班,带着兴奋、猎奇、又惶恐不安的心情,开始为期九天的黔东南自助之行。所谓惶恐不安是因为旅游路线是我们通过资料自行设计的,当中有些景点全是深山野岭,其习俗、人情、风物、安全有如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未猜透,还未摸着。云颠雾撞,两个小时后到了贵阳,早在机埸苦候的贵州朋友驾车将我们接到旅社已是深夜,旅伴们迫不及待地将早是已洗之身缩进了陌生之床,醉山梦水去也。
19日,黄果树是第一站,早晨的贵阳雾蒙蒙,很有凉意,车还未出市区,竟然让我们看到了一幕趣事:一辆敞蓬的奔驰小车上站着一位身着半截时尚的妙龄mm手持花束在风雾中奔驰,挥舞着上肢不知对空中高喊什么,似是在拥抱天空、似是在拥抱大地、又似是想拥抱还未曾拥抱过的人。后面跟着长长一串小车,两边车窗都伸出长枪短炮对着前面疯狂地扫射。可惜,我们来不及咔咔,凑凑热闹,迎娶的车队已呼啸远去(原来当地的风俗是半夜12点以后就要开始迎亲了,越早越好,夜里黑灯瞎火地结婚,盲摸摸的干活)。
黄果树—一个由来已久的老景点,却每日翻新着数不清的新客。不过,壮观的瀑布并没有我想像中那样的壮观,山水掩盖不了的岩石就像向天嗥嚎的野兽獠牙,狰狞可怕。水雾交融处那条淡淡的彩虹一闪即逝,空有欢声一片,千呼万唤再也不肯出来。话需如此,清澈的山水还是开发了我的贵州印象—山明水秀;特别是水帘洞里的水滴,沁人心脾,好一个清凉世界。
黄果树瀑布
天星桥;距黄果树大瀑布下游5公里左右的一个景区,里面湖光山色,集石、水、根、藤、洞、瀑等喀斯特原生态之大成于一体的天然景观,还算不错,可惜水资源欠佳且漂浮物多d,人为布局多d,沿景区索路而行亦 要两个多钟。由于贵阳是我们转折黔东南的歇脚点,因此,当日回到贵阳过夜,饭后夜游贵阳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甲秀楼
甲秀楼
20日,我们经凯里到雷山再转入西江,沿途风光秀美,远山朦胧有如一幅幅国画丹青、近陌田垅更像一行行诗篇韵律,石块堆砌、石片盖顶的民居在阳光下展示着贵州的独特风情,像是不舍但又无奈地目送着我们这群飞驰而去的过客。雷山入西江的路不好走,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好不容易到达了千户苗寨,这是一个集一千多户苗家同胞的中国最大苗族居住地。幽黑的房顶,木质的吊脚楼依山而起,鳞次栉比,门镂窗雕,铭刻着数千年的民族文化,被建筑界誉为民族建筑之瑰宝。据当地人说,住得越高越富有,不知是真是假。寨内青壮年男性同胞不多,(据说是到外面打工)所见的尽是老、弱、妇、孺,我们走访了一些苗家,居中摆设陈旧,生活物质简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汉化了,由于条件的限制,外间的事物对这里的人来说还是很茫然,当地政府为日后旅游业发展,让每户派出一人参加国语培训。
西江千户苗寨
中午,苗家小餐馆为我们准备了一锅极具贵州特色的风味菜—酸汤鱼,及山乡野菜。酸汤鱼在黔菜算得上是苗家王牌菜,尤以凯里地区最为正宗,当地有“做不来酸汤嫁不了人”的俗语。西江苗寨小馆当然不能为我们选料上乘,但更为原始厚实的风味正是我们千里寻求的根由,比起酒店那些程序式生产来得自然、淳朴。既然叫酸汤鱼,菜的主角当然是鱼(废话),主人苗姑先将本地鲤鱼煎至金黄色,再放入豆腐、番茄、大葱、香菇丝、香叶、酸菜、辣椒、花椒、醋及调味料等,小屋顿时香雾迷漫,色欲诱人。吾等不敢怠慢,筷勺齐下,杀个不亦乐乎。哇!辣、倒不辣,不过马上热血沸腾,鼻尖汗如泉涌,包括我尔他。
酸汤鱼
此菜鱼香肉嫩、味厚汤浓,没川菜麻,亦不及湘菜辣,柔中有刚、刚柔并济。感觉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好客的主人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临别还与我们的驴友合影一帧。
由西江苗寨到都匀市,走了近三个钟车,回程时汽车误入了一条狭窄的山路,更加难行,但错有错着,上午颠簸了近四个钟的山路,回来只用了一个钟左右就走完,快哉!快哉!在凯里上了高速,都匀也就不远了。
都匀市地方不大,是水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民族集居地,城区无什么特别,有条商业街,商铺地摊也能体现出这座小城的一种繁华,剑江流域被灰朦的夜色笼罩着,隐约中一架弧型的桥在几朵灯饰烘托下点缀着夜空,算是入乡随俗吧,饭后溜溜,留个“曾经”来过。
21日,早上大雨沥沥,贵州“天无三日晴”早就耳有所闻,记得18日来贵那天,就是因为贵阳雷雨 而延误航班两小时之久,今日刚好第三天,好灵,好灵啊!由都匀去荔波,百多公里,路还算好走,一半高速,一半省道,由于雨天,雾掩群山,路上风景欣赏不到,幸好快到荔波天色就放晴,真多谢老天爷眷顾。荔波樟江小七孔景区,是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景观浑然天成,涵碧潭柔美恬静,古老的小七孔石桥,造型古雅简朴,静卧碧波,闲看群山。
小七孔古桥
卧龙坝截流成潭,悠蓝深邃、幽绿如镜,清澈见底。坝头白浪冲天、飞流激湍
卧龙坝
树在水中生、溪流石上淌的水上森林,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这里的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天然奇景,令人耳目一新。老树盘根错节、穿溪截流,人穿行其间,有种踩波踏浪、飘飘欲仙的感觉,真人间仙境也。需说秀色可餐,但吾等乃五谷凡人,食欲天性,林间小食风味十足,一条竹筒饭,两只青山桃,背倚老木,面临流溪,实人生第一回,日后茶余饭后也可对儿孙唠叨。
离开荔波已是下午四点多,还要去榕江过夜,车程不短,在路上随便吃点裹腹,便勿勿赶路,翻山越岭,到榕江已近晚上十一时。一部分人找落脚点,一部分人抢入正要打烊的食肄……闲话休提。
22日,榕江三宝千户侗寨,号称“天下第一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天刚亮,我们就出发,离榕江县城不远,一会儿就到。精雕细琢的木构寨门和风格独特的侗家鼓楼,屋檐飞凤游龙,栩栩如生。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寨内民风淳朴厚实、自耕自织。鹅卵石道、临江洗槌。朝阳、晨雾、古榕、老屋,唉!够你穷追猛拍。巧的是遇上贵州“多彩舞蹈大赛蓉江选拔赛”在当地举行,有幸一睹多种民族的风采。可惜,今日增冲路远,不敢留连,平白错过了这幕,这可是五年一次的盛会啊!有一点依依,有一点眷恋,亦带着一种惆怅,一种遗憾追向渐远的同伴。
车江侗寨
不知跨过几座山,也不知跨过几道梁,君行已不早,路上少行人。借问增冲何处是,侗民摇指向前行。哈哈,篡改前人诗句,一大罪也。不过也确实如此。几经周折终于见到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卢山真面目。然而,好像有点访贫问苦的味道,增冲侗寨处在深山重重之中,交通十分落后,生活物资缺少,一条小河,两边吊脚楼依河而起,沿山筑寨,村民就在小河上捶衣、放养、梳洗、沐浴。寨内一座塔楼,拔地而起,经年的风雨侵蚀,显得古老残旧,不过雄风还在,依然风采。读得出当年的辉煌,侗族的骄傲,这就是全国有名的清代遗物—增冲鼓楼: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楼高25米,共13层。建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 高处两层八檐八角伞顶形,是鼓楼的顶部,内置有皮鼓一面, 作为召集寨中族人议事和报警之用。这两层采用斗拱结构,孔隔交错,工艺精美。
增冲鼓楼
增冲鼓楼是一九八八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不过我们看不到有丝毫保护痕迹,只看到它还在风雨中摇曳,或许是明天,或许是明年,或许是……都会随风而去。
寨内没有餐馆或小排档什么的,如果你想祭祭五脏庙,当地人就会告诉你“不用找,你可以随便上哪家,他们都会为你煮”。真的不用找了,憨厚朴实的内涵在这里得到解读。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世代留传下来的就是这种淳朴的民族风情。
侗家自织
告别增冲,一路豪歌又出发,下一个目的地是到从江歇脚。可是,刚转上一个山头,汽车就陷入一个泥坑,团队就是团队,穿着红、黄、兰、白、黑的我们不由分说,拉枯枝的、捡石头的,填泥坑的,忙个不亦乐乎,笑容依旧,在荒山上上演了一埸男女平等、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编写出这次旅途的第一首插曲。沿途山高路陡,村店难觅,错过了就餐时间,加上见到好的景物(如侗家古法织布、芭莎侗寨、从江鼓楼等),总是一人发烧、全车感冒,宁可拍错,决不放过。在贵州居然玩起了过“节食节”。
——By草物风华
关键字: 千户苗寨 荔波樟江 贵州 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