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陕西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北旅游 > 陕西旅游 > 陕西民风民俗

陕西民间辟邪物五毒图

新疆旅行网  时间:06-27  来源:  作者:
五毒图 所谓“五毒”,是指人们心目中五种有毒或有害的动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所说的五毒有一些区别。有三种说法比较常见:一说是蝎子、蜈蚣、蛤蟆、蛇和壁虎;另一说则是蝎子、蜈蚣、蛤蟆、蛇和蜘蛛;第三说是老虎、蝎子、蜈蚣、蛤蟆和蛇。把这些动物称为“五毒”,主要是一种民间思想观念,并不完全符合科学道理。按照科学观点,这些动物不都是有毒的。比如壁虎就没有毒性。蛤蟆略有毒性,但毒性不大。只是在古人心目中,它们都是高度危险的动物。 五毒图案的使用目的共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它们的凶恶面目驱逐各种邪气从而保护人,即辟邪。另一种是为了消灭它们,免得它们给人造成伤害。 五毒肚兜 五毒图案是西安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辟邪图案。关中人认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种动物是最毒的动物,俗称"五毒"。人们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绣制五毒图,是按照"以毒攻毒,厌(古时厌字与压字形相近,意相通)而胜之"的原则,对伤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约。经过长期的女工实践,关中妇女对五毒造型进行了修饰美化,逐渐失去了当初凶御凶的本意。80年代以来,随着西安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妇女们将五毒图案精心绣制于马夹背心,受到海内外旅游者青睐,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儿童最容易遭受疾病侵袭,所以,儿童服装上出现五毒图案最多,甚至出现专供儿童穿用的五毒衣。天津旧俗给幼儿穿五毒衣、五毒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疾病,兼防蚊虫叮咬。 端午时五毒挂件 古人为了抵御端午时节的邪气,通常悬挂、张贴神像(如张天师、钟馗)或者各种符咒。把五毒图案用作驱邪方法的时候,五毒图案实际上也是一种巫术符咒。其中的原理是以毒攻毒。 有时候人们把五毒当作所有害虫的代表,在节日里驱逐或“杀死”它们,以象征驱逐和杀死所有害虫。明代吕种玉《言鲭》记载:古代山东地区并不在端午节使用五毒符,而是在谷雨日:“……绘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蛇、虺(毒蛇)、蜂、蜮(蛤蟆)之状,各画一针刺。刊布家户,贴之以禳虫毒。”画面上用针刺毒虫,显然不是想利用它们来驱邪,而是为了杀死它们。 五毒之一蟾蜍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蜘蛛、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五毒”之谓据说是宋、明道家盛行的产物,古代民间要在五月五由道士画一符,上画五毒再各刺一针,后来发展为红纸印刷的五毒图,贴在屋中。民间在衣饰上绣五毒,也是同样的意思,通常也是在这天给孩子穿的。同样五毒饼也是这天吃的。所以端午还有“五毒日”的别名呢。 五毒图案肚兜 “五毒”说到底是一种很民间的图案,“土”得掉渣。它是民俗中“以毒攻毒”,厌胜精神的体现,若是去临潼参观秦始皇兵马俑,景点附近除了大大小小的兵马俑复制品,最多的就是上缀五毒造型的马夹背心和肚兜布袋。看看那些图案,不但不再丑陋,反而十分可爱,多少会对这种民间精神有所领会。
关键字: 五毒图 兵马俑 山东地区 陕西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西安西门酒店

西安西门酒店

已有 234 人关注
长安城堡大酒店

长安城堡大酒店

已有 598 人关注
皇城花园酒店

皇城花园酒店

已有 269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美味诱惑之华山脚

华山脚下玉泉路上,以及华阴市都有

来西安必吃饺子宴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使这种寻

陕西风味大锅涮牛

杨翔豆皮涮牛肚生意甚好,如果你非
陕西游记所有游记

西安旅游攻略

西安,古称长安,是世界文明古都,建城

西安古城历史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

壶口·实拍憨厚的

壶口瀑布的景观随着季节变化,呈现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