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99-2065

旅游产品分类

河南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华中旅游 > 河南旅游 > 河南民风民俗

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典故及特色民俗风情

新疆旅行网  时间:09-11  来源:  作者:
黄巾寨 黄巾寨最初的名字叫抱犊寨,由于它山顶平坦,土壤肥沃,当地农民早在秦朝时候就垦为耕地,而往山顶耕地的山道太窄,连一头耕牛都难以上下,所以当地老百姓将小牛犊抱到山顶搭棚喂养,等小牛犊长大后再耕地播种,抱犊寨因而得名。 东汉末年,民生调蔽,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张角领导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为了筹措起义费用,起义军选定抱犊寨为劫持水路(黄河)资财的据点,并改名为黄巾寨。那时黄河上下的官船,凡经此地,多被截掠,官府屡查未果。 原来,从寨门到河岸,陆上无路,起义军将士就是以寨门口一个山洞为通道的,难怪官府查访不出。说来奇怪,此洞从寨门直通河岸,不知是地质形成的自然洞,还是远古时祖先开凿的人工洞。 随着起义军的发展壮大,此据点离作战地越来越远,供给困难,起义军弃寨而去。起义军刚走,就从山西过来七八十名响马贼占据了此寨,他们见财眼红,不论官船民船,凡经过此水路,均被劫掠,寨内财物充盈,时人称为“黄金寨”。而且这些响马贼还不时劫持当地民女,肆意侮辱,民怨甚大。 数年后关公(关云长)路经此地,民人告知,遂登上此地最高的一座山峰观看,此时恰好有两只小船从三门峡会兴渡处漂流而下,只见黄金寨寨门哐当当打开,贼人20余名鱼贯而出,寨门随即闭上。贼上一出寨门向下走百米左右就钻进洞内,不一会儿,正在行驶的小船就遭到从水中冒出的水贼的拦截,掠物、翻船,船主也被推进水里,又过一会儿,这些贼人肩扛背驮,满载出洞,寨门再次打开,贼人进后即关。 关公看得真切,咬牙对身后引他上山的民人说:“为害太甚!天地难容!” 第二天,关公带着随从周仓奔回会兴渡,命人用柴草装满10只小船,并以破布掩盖。选10个当地有名的水手撑篙而下,他则带着周仓回到那座山头,等10只小船接近贼人出没的河段,果然寨门又一次大开,七八十名贼人涌进洞内。 此时关公飞身上马,直扑寨门。但马狂奔不远就将关公连人带鞍摔下,关公被周仓扶起,他来不及拾鞍,就搂着马脖子向寨门冲去。周仓策马紧跟其后,背上关公的青龙大刀一路寒光闪闪。主仆二人冲到寨门前时,寨门已闭。从石门下的缝隙里能看见贼人的脚在走动,关公当即抽刀从石门缝隙将刀插在守门贼人的脚上,门内贼人惨叫一声,脚已被牢牢地钉在了地上。关公喝道:“开门保脚!”守门贼人不得不把石门打开,关公和周仓闪身而进,周仓卡死了守门贼人,关公将石门半开,只留下一个人的宽度,然后举着大力立于门后。 一会儿,贼人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归来。他们进一个,关公大刀挥下,人头应声落地,周仓则立即将尸体搬走。一会儿功夫,七八十个贼人便被杀了个净光。他们的血水从寨门流出,一直流到山脚,至今那条被血染过的路还叫红土路。 当日黄昏,当地老百姓涌进寨中,齐刷刷向关公下跪叩头,一位绅士将书有:“为民除害功比天高”的布匾赠给关公。第二天,关公和周仓将寨内所有的财物都分给了百姓,然后才离去。 从此,关公当年搂马而下的那座山被老百姓知名人称为“搂马山”,不知到哪一朝,人们写成了“鹿马山”。为了铭记关公的奇迹,山腰一个马鞍形的山石,也被后人命名为马鞍石。 渔淋石人头 相传很久以前,柴洼乡渔淋村东石崖顶端有一石人。仡立岸边,目视对岸,河对岸有一姑娘,面容清秀,阿娜多姿,勤劳朴实,聪明伶俐,家里地里活样样能干,且经常助人为乐,善待邻里,村里人对她的德行品貌无不赞赏。渔淋石人目睹一切,甚为感动,便化一俊秀青年,与姑娘接近。当姑娘上山砍柴,他帮着拾柴扎捆;当姑娘回家,他帮着背柴送行。当姑娘上山放牧,他帮着赶牛赶羊;当天空霹雷闪电时,他就送去雨伞;当盛夏烈日炎炎,他就送支草帽蒲扇,他的善行也打动了姑娘的心。久而久之,爱上了这位青年,整天相伴,形影不离。事传到父母耳中,问其详情,姑娘不知,偷偷跟踪,次次落空。后姑娘将青年带回家中,待青年返身要去,姑娘的母亲假意拦挡,趁机将事先准备好的丝线一端缀在青年的衣襟上,青年便带着丝线飘然而去。 后姑娘父亲顺着丝线寻去,竟然发现是一石人成精作怪,于是恼羞成怒,带领族下一伙人,手持铁锤,将石头像砸烂投之荒滩。当姑娘得知这一消息后,痛不欲生,连夜悄悄来到河边借着月光面对南岸的无头石像相对许久投河身亡。至今这一无头石像还站在渔淋村的半山腰上。 黄河鲤鱼的故乡 当初,舜王在柴洼乡治水,晚上出来视察工地时,看风鞍子山脚下总有两盏明灯,见的次数多了,觉得有些奇怪,就想去看看。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两条金色鲤鱼,鲤鱼见有人来就钻进山里去了,舜王要看个究竟,就率领工匠们凿山。凿呀、凿呀,白天凿开了,晚上又长住,舜王把人分成两班,轮换着凿,日夜不停,可是他们在山北边凿金色鲤鱼就从南边出来,他们又转到南边,金色鲤鱼又从北边出来。舜王亲眼看见,两条鲤鱼头并着头,就象个“八”字,就是逮它不住,舜王恼了,拉满马,搭上箭连射三箭,两条金鱼受惊,顺箭底河跳入黄河,向北跑去,今天“神箭崖”的三支箭头和箭底河村的“村名”即由此而来。两条受惊金鱼从清水河赴入黄河,被迫分散。其中有一条想观看伙伴去向,就在岸边立了起来,而后随伙伴而去,在清水河与黄河入口处的村就叫“鱼立”村。后人们转叫“金鱼窝”。 从那以后,金鱼就离开了故乡到黄河中繁衍后代,也就是今天驰名的“黄河鲤鱼”。 汉文帝拜河上公 西汉初期,黄河涨水,有个鹤发童颜的老人从上游浪涛里被翻卷漂流到陕州城附近,让人们打捞上来。从此,这老人就在与黄河相连的苍龙涧岸边,用树枝和柴草打成一个草庵。他终日坐在庵门口,一遍又一遍地背诵道德经。时间长了,人们便称他河上公。 一天,汉文帝出京巡守,途经陕州。行至苍龙涧旁,见一老人闭目静坐庵旁,聚精会神地背诵经文。他侧耳细听,发觉老人背诵的是老子李耳的道德经,心里格外高兴,便让随从停下车辇,轻手轻脚从车上跳下来,恭恭敬敬地来到老人身边,垂手侍立,静听经文。河上公仍继续背诵经文,毫不理睬。文帝侍从见老人不把圣上放在眼里,都拔剑在手,张目怒视,想杀老人。汉文帝连忙制止,斥退侍从,自己则整冠掸尘,然后跪在河上公面前,求道取经。 河上公见此人虚心求教,十分高兴,便搀起文帝,让他坐在身边石头上。此时,文帝作了自我介绍,讲明意愿,敬请老人赐教。河上公见此君圣明,便问他有何所求。 汉文帝说:“自吕后专权,在朝杀戮功臣,暴政于民,国家历尽浩劫,无人致力生产,人祸大于天灾,实在民不聊生。陈平、周勃将军依先王白马之盟,扶孤登基,本欲振兴国家,使百姓富强,怎奈动乱过后,国库空虚,民心不安。特求仙翁指点,治理该从何处下手?” 河上公开导说:“以威创天下可得天下,以德治天下可安天下。为人君者,要顺天意,惜民众,广施恩德,少使苦役。” 汉文帝拍掌说道:“然也,我正是这样去做的。几年来广开言路、轻徭薄赋,禁止肉刑,废除连坐,让民众自由竞争,生产致富。” 河上公说:“好啊!正该如此。” 汉文帝却愁眉不展地说:“本想着对下面宽了,百姓好好生产才是,谁知经济之道是活了,但做人之道却乱了,图财害命的,毁林伐树的,行奸做商的,贪污受贿的,简直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这样乱纪违法下去,国将不国,中兴之治,从何谈起?有心暴政镇压,又恐重陷前辙,至今犹豫未决。唉!叹我汉朝百姓,如此不争强,暴政之下服服唯唯,看着可怜!仁政之下胡作非为,实在可憎。这该怎样去治理他们呢?” 河上公说:“广施仁政,以法治恶”。 汉文帝一拍大腿说:好!我马上回京都下诏示,加强法制、惩罚邪恶。” 河上公拦住汉文帝:“慢着,圣上再听我说几句。倘若治标不治本,必然邪恶丛生,制不胜制。因此,要使民德化,民之有德,其行必正、温、良、恭、俭、让,天下必成文明礼义之邦。” 汉文帝眼睛一亮,连说:“对对对,民之有德,其行必正,天下文明之治,本孤愿也。可是……怎样才能使民之有德呢?” 河上公掷地有声地说出四个字:“施教于民。” 汉文帝恍然大悟,拍掌连声说:“好啊!要重教化,施教于民。孤回京师,即下诏示,建造学馆,自孩童起便入学受教。兴农重商富国强民。仙翁教诲,价值千金,孤人多谢……”他感激地连连拜了十拜。当起身抬头,眼前的河上公已经无影无踪了。忽听鹤鸣长空,文帝朝天而望,只见河上翁坐骑一只仙鹤腾飞云端,飘然而去。汉文帝这时才领悟到原来是位神仙下界来点化他的。他恭恭敬敬、恋恋不舍地望着河上公升天而去。 汉文帝求教道德经的故事,被群众口碑流传至今,人们把他拜河上公的地方,当成了瞻仰的圣地,这个村子就取名叫十拜王村(十拜王村在张湾乡,已改名为新桥村)。 虢公拜神亡国记 2500多年前,陕县一带统属虢国所辖。周武王十三年封虢仲于虢。他知文善武,博古晓今,且体察民情。他同百姓一道,兴修水利,屯兵垦荒,开劈梯田,启工兴商,把虢国治理的繁荣富强。300年后,继位虢公的虢丑,独断专横,一向身居楼台宫阁,闻歌戏舞,从不刻苦学习,更不知民间疾苦。 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2年)秋七月,一道流星白光落至虢国莘原(现陕县东凡乡)。虢公问史官是何原故,善于拍马逢迎的史官为取悦君主而编造说:“那道白光是先主的神灵自天而降,辅助虢国治理国家,保佑振兴百业,强大势力,征服其它国家。”,虢公听史官这么一说,非常高兴,便依照史官策划,派上万工匠在莘原建造社稷坛,坛上雕塑先主神象,并将先主在世时批阅过的卷宗摘录成册,供放在神象前的香案上,奉为至圣天书。从此,他对国家一切事务就不再动脑子了。一遇国家有事,他就到这里献物摆贡,烧香祷告,然后掀开“圣书”,看看上面怎么样说,便照样去做,“圣书”上没有写的事,就不再去办理了。 一天,管理土田的官吏向虢公启奏说:“咱们虢国的树太少了,应该把山山岭岭都栽上树,这样十几年后,虢国不仅有米粮川,还有花果山,水土不流失,黄河也变清了,将为子孙后代造福不浅。” 虢公听奏后,不知这样做对不对,便去求神拜书。一看,顿时大怒,痛斥土田官:“先主‘圣书’上明明说应把山岭开成梯田种粮,你却要栽树,为何反其道而行之?” 土田官据理争辩说:“先王在世时,连年兵荒马乱,粮食奇缺,兵民饥饿,当然应该屯田开荒种粮。现在粮食仓盈,先主之道已有欠缺之处,应当据实另定良策。” 善于拍马逢上的史官,在旁看到再次讨好虢公取得信任的良机已到,随即落井下石,“你亵渎神灵,背叛先王之道,可恶之极,罪该万死!” 虢公听史官这么一说,更加生气,便下令以“离经叛道”罪将土田官绑赴刑场砍头。土田官在临刑前留下遗言,劝虢公不要再迷信神灵,要集众人智慧,倾听多方面意见,据实治理国家,虢国才能兴旺发达。可惜,虢公全然不予理会。 从此,朝中再也没人敢向虢公提出新的见解了。 一天,镇守边防的武将禀报说:“晋国陈兵黄河北岸,演兵习武,图谋不轨,我国应加派重兵把守下阳(陕州老城西门外,今太阳渡)才是。” 这等军情大事,虢公更无主见。他打开“圣书”一看,沉吟道:“圣书上并无派兵驻守下阳之言,我们怎好擅自妄为。” 武将说:“以前两国和好,自然无需重兵驻守,如今局势险恶,还应以恶抗恶。” 虢公还是摇摇头不予理睬。 此事传到东都洛阳,周惠王连连汉息说:“国之将兴,听命于人,国之将亡,听命于神,虢公受拘不合时宜之‘圣言’则事业毁,虢国亡矣。”果然,两年后晋国就出兵占领了下阳关(周惠王二十二年十二月),在此紧急关头,虢公却逃到莘原先主社稷坛,求神拜书,寻找救国之策,突听杀声震天,晋兵已攻破虢都上阳(今三门峡市崖底乡李家窑村)。 乾隆火烧红崖寺 在观音堂和柴洼乡交界的马头山顶,有一个红崖寺,寺院面积有50亩大,建筑规模宏伟,和尚众多。这些和尚饱食终日,为非作歹,打着佛教的幌子,欺骗善男信女,常常化装为盗贼,拦路抢劫,霸占民女,肆意蹂躏。百姓们告状到陕州,州官视佛教为神灵,不敢受理。告到省府,省府又将公文批到陕州。恶和尚得势,更加气焰嚣张,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村民马宝珠,因其姑母被红崖寺和尚抢去蹂躏致死,气愤不过,上访告状,直到北京。乾隆皇帝得知,亲自出京私访,他只身来到马头山红崖寺,一边拜佛,一边观察。为首的恶和尚见他相貌不凡,便命众和尚将乾隆押起扣在寺院的大铁钟下,自行饿毙。夜间,乾隆皇帝便服纽扣(系夜明珠)放起光来。一小和尚见钟孔发光,钟内有人,便问原故。乾隆说:“我本是算卦的,被无故关押。”小和尚请求算卦,乾隆说:“我算着你能见皇上一面,寺里的和尚多行不义,必自毙,将死无葬身之处。唯有你还有一席之地。”小和尚将信将疑,便将乾隆从钟内救出,送下马头山。临分手,乾隆对小和尚交待说:“你若见寺院火起,便朝东跑就是。” 乾隆朝西走到甘豪街,又饥又渴,就在张点的豆腐铺里吃了一碗豆腐,写下调兵令让张点送到硖石兵营。硖石驻兵马上将马头山团团围住。众恶据险顽抗,乾隆便下令火烧红崖寺,寺院和恶和尚全在大火中焚为灰烬。小和尚则按照算卦交待的,冲出火网朝东跑了数里,一时心火交瘁,倒地死去。乾隆命人在小和尚死的地方划出一席之地,建了一座和尚塔葬之。现在,马头山还留有红崖寺的遗址,东张村县一中校园内还保存有完整的和尚塔。传统戏《火烧红崖寺》的素材即源出于此,其中的折子戏《张点卖豆腐》更是脍炙人口,久演不衰。 黄河小浪底的特色民俗风情 豫西锣鼓 豫西锣鼓以灵宝的亚武天锣、齐天圣鼓、程村女子锣鼓、湖滨区威风锣鼓最为著名。 亚武天锣可行进表演亦可站场表演,它阵容庞大,雄壮激烈,激昂感人,以气势见长。 齐天圣鼓常用于站场表演,乐曲结构灵活,鼓点多变,鼓手在表演中摹拟猴子种种机智灵巧、滑稽可爱的动作,边演奏,边舞蹈,大抵一组猴鼓乐队为15人,猴王一人,打锣击鼓,显得异常活泼热闹,引人入胜; 程村女子锣鼓动作优美,充分发挥女性特长,鼓点流畅自如,热情奔放,多为行进表演; 湖滨区威风锣鼓,气势恢宏,讲究队列变幻,多为站场表演。 百佛顶灯 湖滨区向阳村的"百佛顶灯"为三门峡黄河风情表演中的一个"绝活"。一百名“和尚”身披袈裟、头顶碗灯、手摇芭蕉扇、走着梅花步表演民间绝技。“百佛顶灯”以高、难、险著称,主要靠眼力、颈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讲究一个“稳”字。那虔诚、滑稽的神态足以让人感觉到"佛光无边"。 相传,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位于长安、洛阳之间的陕州早受到影响,一时间寺院林立。有一位高僧奉旨到京都(洛阳)讲经,途经陕州,各寺主持、方丈闻讯跪道迎留讲经。因其学问广博,使听者如醉如痴,当京都复旨催促,众人才知误了大事,连夜送高僧入京。时值正月,各寺僧众百余人,手持灯笼,隆重送别,引来不少群众围观。佛教有一规矩,即见俗人便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可众僧手提灯笼,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便止步不行。为难之机,一机灵和尚,从灯笼中取出灯碗来,放在头上顶着,既能照明,又能腾出手来,高僧便口颂:"善哉!善哉!"众皆效之。后来每逢正月,陕州城众僧人便顶着碗灯,在城内讲经数夜,招徕听众,光大佛门。久而久之,顶灯便在陕州城流传下来。 百佛顶灯在元宵节前后表演,供群众观赏。 黄河灯 黄河灯是渑池县独有的传统游艺。清朝期间,从山西省传入渑池仁村镇,当地群众十分喜爱这一活动。黄河灯形式大,走道曲折,易使人迷。灯节期间,摆灯结彩,配之竹马、旱船、烟火等开展活动。用数千根木桩先绑外围再用麻杆、高梁杆筑成。每绑一次需占地30调,也可略有大小。内有灯盏数千个,灯柱用木棒插入地下,露出地面约四尺高,灯柱之间相距五尺,每个灯柱设一盏灯或间隔设一灯,其间空隙有柏枝装饰,形似灯壁,并以各种纸花点缀其上。而灯之间,成为走道,走道有规律的通入灯阵。阵内"道路"曲折,迂回百转,需要找准路线方可进入。若想省美事,抄个近路必将碰壁,更难以出阵,黄河灯阵有入口、出口各一处。社火队和游人均可入阵。 传统迎亲活动 传统迎亲活动是豫西民间一项重要的庆典活动。它的全部过程由娶亲、嫁女、拜天地、入洞房等环节组成。迎亲队列前导是四杆三眼铳,随后是四盏贴有双喜的大纱灯,象征着喜庆吉祥;八面铜锣响彻云霄,五匹高头大马上坐着新郎、伴亲、送姑等显要人物,二班唢呐吹吹打打。唢呐队后是一顶朱红八抬大桥,上坐凤冠霞披、如花似玉的新娘,伴娘和一应知事紧随轿旁,最后是娘家人的米面盒、马伞等陪嫁之物。这一行百八十人,排场、热闹、俨然象一大户人家。 黄河岸边的地下人家 三门峡是黄河中游的一处峡谷。这里的黄河两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渑池县仰韶村南面的盆地上发现的文化遗址,是距今五六千年前母系氏族晚期的一个较大的部落的住地。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中国古文化的典型代表。 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三门峡这快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的名胜古迹。我有幸参加了具有浓郁乡情的三门峡黄河游的活动,参观过古代军事要塞函古关、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作《道德经》的太初宫和著名的回音建筑宝轮寺塔,并乘鱼形游船观赏了黄河景观之后,我驱车来到了河南岸的张家湾村。 黄河两岸的人都有种树的习惯。一般来说,只要远远地看到一片茂盛的树林,往那儿走去就会找到一个村子,然而我在张家湾村只看到许多绿树,却看不到一间住房。这村里的人都住在什么地方呢? 向导带我走上一个小土岗,那上面有一道约1米高的矮墙,从那儿向地下望去,啊!原来那底下竟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面积约有100平方米,四周开的是窑洞,居民就住在这里。 站在这矮墙边向四周望去,地面上有不少这种四四方方的矮墙,那下面便是一户户人家。矮墙可以挡住尘土、杂物和雨水,不让它们跑到地下的小院里。这种独具特色的民居称为天井式窑洞或地穴式窑洞。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地质、地形、气候和经济条件,他们自古以来就有住窑洞的习惯,这是由人类远祖的“穴居”发展而来的。窑洞式住宅有多种形式。这种天井式窑洞是在平坦的岗地上,向下凿掘深10米左右的方形或长方形平面的深坑,然后再沿着坑面开凿窑洞作为居室。如今这种“穴居”方式已成为游览黄河两岸农村的一个景观,也是考察、研究黄土高原民俗和窑洞建筑发展演进的实物。 在南边的矮墙外面有一道长长的斜坡。从那里顺坡而下,到达坑底的高度位置后,通过一个过道式的洞口便进入了小院。小院很宽大。 见到有客人来访,小院的主人迎了出来,热情地欢迎我们进窑洞里去坐。沿北面坑面一排建有三座窑洞,那便是主人的居室。我随着主人进入窑洞,看到窑洞很宽敞,阳光可以照进窑洞内,因此室内显得很亮堂,一点也没有身处地下的感觉。 主人姓赵,一家四代九口人。赵的老母亲住一孔窑,赵夫妇带着小儿子住一孔窑,他们的两个女儿住一孔窑,大女儿和女婿带着小外孙住在西边的窑洞里。我走进两个姑娘住的窑洞。那是全院最整洁、最漂亮的一孔窑。窑的四壁和拱顶都抹得很平整,墙壁上糊着白纸,上面粘贴着许多年画;床边靠墙处还挂着白布,显得很素雅。与床相对的另一面墙边摆放着一排组合柜。室内还有她们学习和梳妆打扮用的长桌和椅子,东西不多,整理得让人看了很舒服。两姐妹都已读过初中,现在在家务农。 东面的窑洞是厨房。那里有好几代人使用过的锅灶,有古老的风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还有煤气灶。不过主人说,因为用的是罐装煤气,换一次要跑很远的路,所以他们非到农忙轻易不用。平时用旧式锅灶烧柴、烧煤做饭。我发现这儿的妇女特别会做面食。她们蒸的馒头特别大,我真担心那馒头是不是会蒸不熟。所以我特意掰开了一个,里面还真松软,而且很可口。 南面的窑洞因为阳光照不到,所以比较黑暗。这是堆放杂物的地方。还有两座小窑,分别养着猪和鸡,有时猪和鸡跑到院子里,一会儿就把小院弄脏了。卫生大概是这种天井式窑洞的最大问题吧。 在小院的西北角有一孔窑是粮仓。它与其他窑都不同,因为它的顶上有直通地面的“天窗”。那上面有个打谷场,在收获的季节里,他们在场上晒麦子、豆子。粮食晒干了,就从那道天窗把粮食直接送下粮仓。为了避雨和不使尘土落入仓内,在天窗上盖有小小的遮雨棚。 说到下雨,我立刻想到如果雨水都流到小院里,还不把它淹了?主人告诉我,在小院里的地下有一个十几米深的渗水坑,雨水都渗到那个坑里去了。渗水坑很大,再大的雨也填不满它,而且雨水在坑里会很快地向四周渗透。 渗水坑的上面有盖,盖上铺有厚厚的一层土,在院子里看不到它的存在。只是在院中一块圆形的水泥板下,可以看到有一个方孔,从那儿有通道可以到达渗水坑,住户家中的污水就是从那儿倾倒到渗水坑去的。这可算得上是一个古老的排水方式了。 供水也很简单。在小院里有一眼深井,井与渗水坑离得比较远。这是为了防止污染。 这种天井式窑洞建筑具有省工省料、节约耕地、保护植被、冬暖夏凉等优点。据主人介绍,窑洞内一年四季温度保持在10℃至20℃之间,在炎热的夏天,进到洞内也会凉意顿生,就是在盛夏三伏天,晚上也要盖被子睡觉。而在冬天,尽管外面冰天雪地,窑洞内仍然暖意融融,凛冽刺骨的寒风是刮不到洞内的。 小院内一般都栽有花草树木,使小院增添了生气。居住在这里的人很少有患关节炎、风湿病和气管炎的。他们说,这儿的“地气”养人。 尽管这种窑洞住宅有许多优越性,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向现代化迈进,张家湾村有一些人还是走出窑洞,寻找新的地方建起了小楼,有些天井式窑洞住宅因此正在被废弃。与此相反,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窑洞建筑已引起不少中外游客的兴趣,国内外的建筑专家和学者也很关注它。三门峡市旅游部门已经在这里修建了一批窑洞式宾馆,并开辟了窑洞民俗村旅游的新项目。
关键字: 历史 小浪底 抱犊寨 牛犊 老百姓
相关线路
在线评论

  验证码:验证码    匿名发表

联系我们
  • 新疆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xjlxw.com
  • 地址: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伊宁路89号新丰大厦A座7楼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经济型

林州宾馆

林州宾馆

已有 266 人关注
山阳宾馆

山阳宾馆

已有 194 人关注
友谊宾馆

友谊宾馆

已有 294 人关注
美食餐饮所有美食

李记红焖羊肉

黄家包子宴

以包子为主

第一楼包子宴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源于我国

时尚小牛排

时尚小排牛作为一家中西餐厅,始终
河南游记所有游记

卢家大屋街拍澳门

“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

六朝古都的完美殿

龙亭,其实,这不是亭,而是建筑在一座

寻找开封的历史足

最近,似乎是对古城上了瘾。又或者

开封的古朴年华

最近,似乎是对古城上了瘾。又或者
出疆旅游电话: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电话: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

新公网安备 65010302000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