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帽峰山相看两不厌
进山三日亲身探访“广州第二个白云山”胜景相看两不厌初探帽峰山落日余晖下的铜锣湾水库,一位游泳者正独享这片清静水面,波光潋滟怡情之至。广州大变雏形初现开发帽峰山之行走游记9月9日下午,区域新闻部副主任王钧拿来一份有关帽峰山的报道提纲,要求焦点新闻组出动一两名记者去实地采访,虽然有广州第一高 峰之称的帽峰山主峰不过500多米,在北方可能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但焦点组同事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因为久居都市,大家都觉得紧张和压抑,都想去大自然里撒把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想看看广州第二个白云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11日早上9点多,几名记者在报社集中。临出发时,做好爬山准备的文字记者谢冰和胡杰发现摄影记者潘劲松居然穿着短裤和拖鞋,便吓唬他说山上到处是毒蛇,潘劲松顿时慌了手脚,穿上同事准备的袜子和运动鞋才得以踏实上路。我们为期3天的帽峰山探险之旅由此开始。柳暗花明初进山帽峰山林场是1963年建立的知青林场,现有山林2000多亩,只有5名职工。帽峰山主峰和帽峰古庙就在林场里面。首次去帽峰山,道路不熟,七拐八拐,25公里的路程,开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找到铜锣湾水库,在水库边问帽峰山林场管理处在什么地方,路人说一直往里走。走到一处挂着帽峰山九龙涧招牌的山门前再问,保安说倒回去从水库边上进去。返回水库边,过水库大坝,一山门边挂着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的招牌。沿路而进,找到公园管理处,才知道这里并不是我们要找的帽峰山林场,而是一个新近改造过的生态林管理站。返回原路边走边问,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半山腰的一座古庙前找到帽峰山林场场部。林场办公室门口除了帽峰山林场的招牌,还挂着一块帽峰山旅游开发总公司的招牌。林场场部所在的地方是足球场大的一块平地。进了大门,左边的台阶上是林场的一栋小小的二层办公楼,右边山坡下是林场的饭堂,前面几米高的石基上,便是帽峰古庙。事先已通过电话的林场场长罗绍洪,矮小瘦削,朴实少语,见面之后没有过多客套,简单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帽峰山林场是1963年建立的知青林场,现有山林2000多亩,鼎盛时期有 200多名知青,二十世纪80年代初陆续回城,现在只有5名职工。帽峰山主峰和帽峰古庙就在林场里面,规划中的帽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帽峰山林场所在的帽峰山登山游览区为主体,包括周围的几个景区,方圆45平方公里。我们路上所见到的挂着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牌子的地方,确切地说应该叫帽峰山森林公园铜锣湾景区,不过,这一带的山只有一个名字,都叫帽峰山。场长边说边走,将我们领到古庙左边一栋石块砌成的二层楼上,说这是当年知青住的地方,现在是林场的招待所。山上只有这一家招待所,平时用于工作接待,大部分时间空着。这家招待所其实只有位于二楼的5间客房,每个房间摆着2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既没有空调、电扇,也没有电视。房间虽然简陋,但地板和墙壁都很干净。看管招待所的阿姨是当年的林场知青,在广州市区退休之后没事做,上山来帮忙。她说山里用不着空调、风扇。林场饭堂是山上唯一对外营业的餐厅。安顿好之后去吃午饭,潘劲松一个劲说不好吃。没想到此后的两天里,我们的每顿饭都只能在这里吃。曲径通幽古道行古道两旁是茂密的植被,在雨后散发着植物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不时有鸟的叫声传来,特别悦耳。 午饭时分,一场雨不期而至,山上空气特别清新凉爽。雨停之后,向一老者借问古道何在,老者一指停车场边正对古庙的小拱门。穿过上书“帽峰福地”的拱门,一条石阶梯路向山下延伸而去。老者说,这是早年山民烧香拜佛、砍柴打猎的唯一通道,共有668级台阶,与古庙一样有着千年的历史,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山上,除了前来旅游的人,当地人已经不再走了。古道不足两米宽,全部由整块的石条铺就而成,平坦处石条竖镶,陡峭处石条横呈,每块石条宽有尺余,横铺的石条两三块并列构成一阶,以求平缓易行。整条古道沿山势蜿蜒,山脚下一岩石前的坍塌处,已用一排圆木搭起了便桥,两边还架上了圆木护栏,原始古朴,与古道的风格极为和谐。经历千年风雨的古道,雨后虽有些湿滑,但并不难行,走在上面,如同走在历史之中。古道两旁是茂密的植被。高处多为松树、杉树之类的针叶植物,低处多为竹子和灌木,到了山下,则是一片果园,木瓜、芭蕉、龙眼夹杂其间。古道穿行在树木笼罩的山坡上,显得特别幽静,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两旁的植被和山坡在雨后散发着植物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不时有鸟的叫声传来,特别悦耳。粗略估算,古道长约千米,自上而下约需20分钟,山下便是新开发的九龙涧风景区,这条古道正好将九龙涧和古庙两个游览区穿成一线。到了山下,我们才发现自己走反了路,返回古庙需要绕过几个山头,只好再爬古道回去。一个来回下来,不常运动的记者个个气喘如牛,方知古道并不好爬。香火依旧帽峰庙古庙现存最早记录为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香客络绎不绝,广州、珠三角乃至香港等地的善男信女,也时常来烧香。不管是走古道还是走公路,帽峰古庙都是上帽峰山的必经之地。从帽峰山游览图上看,这座古庙位于帽峰山主峰以北,面向西北而建,为砖木结构,已经残败不堪,但香火依旧兴旺。从庙前左右两边的石级拾阶而上,庙门前的一座香炉香烟袅袅,已经十分破旧的木质大门上,写着“福地荫千秋,帽峰垂万古”的对联,两边门框上又是一副对联,门上方高悬一块做工精致的牌匾,上书“帽峰古庙”几个苍劲有力的镏金大字。进入庙门,左右各是一间厢房,里面挂满燃着的塔香,中间是一个小天井,摆放着4只大香炉,庙堂前又是一只香炉,几只香炉插满正在燃烧的香火。整个庙内烟雾笼罩,让人无法睁眼,足见这座残庙的香火之盛。庙堂内的一张案几前,坐着一位清瘦的老人。陪同我们来的林场工作人员说,这位老者是这里的庙祝公,他家世代做庙公,这座庙现在就是由他们管理的。老者边我们介绍说,这座庙自元明已有,修葺数十次。据有关考证,这座古庙始建于公元960年,由附近八方乡民捐资兴建。据说以前为古庵,后来改古庙,一度曾经道佛共奉,尼僧同在。古庙几度被毁,几度重修,现存最早记录为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这座古庙庙堂虽然残破,但香客络绎不绝,除了周边群众,广州、珠三角乃至香港等地的善男信女,也时常来这里烧香。进山三日亲身探访“广州第二个白云山”胜景相看两不厌初探帽峰山落日余晖下的铜锣湾水库,一位游泳者正独享这片清静水面,波光潋滟怡情之至。广州大变雏形初现开发帽峰山之行走游记9月9日下午,区域新闻部副主任王钧拿来一份有关帽峰山的报道提纲,要求焦点新闻组出动一两名记者去实地采访,虽然有广州第一高 峰之称的帽峰山主峰不过500多米,在北方可能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但焦点组同事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因为久居都市,大家都觉得紧张和压抑,都想去大自然里撒把野,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也想看看广州第二个白云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11日早上9点多,几名记者在报社集中。临出发时,做好爬山准备的文字记者谢冰和胡杰发现摄影记者潘劲松居然穿着短裤和拖鞋,便吓唬他说山上到处是毒蛇,潘劲松顿时慌了手脚,穿上同事准备的袜子和运动鞋才得以踏实上路。我们为期3天的帽峰山探险之旅由此开始。柳暗花明初进山帽峰山林场是1963年建立的知青林场,现有山林2000多亩,只有5名职工。帽峰山主峰和帽峰古庙就在林场里面。首次去帽峰山,道路不熟,七拐八拐,25公里的路程,开车走了一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找到铜锣湾水库,在水库边问帽峰山林场管理处在什么地方,路人说一直往里走。走到一处挂着帽峰山九龙涧招牌的山门前再问,保安说倒回去从水库边上进去。返回水库边,过水库大坝,一山门边挂着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的招牌。沿路而进,找到公园管理处,才知道这里并不是我们要找的帽峰山林场,而是一个新近改造过的生态林管理站。返回原路边走边问,又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半山腰的一座古庙前找到帽峰山林场场部。林场办公室门口除了帽峰山林场的招牌,还挂着一块帽峰山旅游开发总公司的招牌。林场场部所在的地方是足球场大的一块平地。进了大门,左边的台阶上是林场的一栋小小的二层办公楼,右边山坡下是林场的饭堂,前面几米高的石基上,便是帽峰古庙。事先已通过电话的林场场长罗绍洪,矮小瘦削,朴实少语,见面之后没有过多客套,简单向我们介绍了这里的情况:帽峰山林场是1963年建立的知青林场,现有山林2000多亩,鼎盛时期有 200多名知青,二十世纪80年代初陆续回城,现在只有5名职工。帽峰山主峰和帽峰古庙就在林场里面,规划中的帽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帽峰山林场所在的帽峰山登山游览区为主体,包括周围的几个景区,方圆45平方公里。我们路上所见到的挂着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牌子的地方,确切地说应该叫帽峰山森林公园铜锣湾景区,不过,这一带的山只有一个名字,都叫帽峰山。场长边说边走,将我们领到古庙左边一栋石块砌成的二层楼上,说这是当年知青住的地方,现在是林场的招待所。山上只有这一家招待所,平时用于工作接待,大部分时间空着。这家招待所其实只有位于二楼的5间客房,每个房间摆着2张单人床和一张桌子,既没有空调、电扇,也没有电视。房间虽然简陋,但地板和墙壁都很干净。看管招待所的阿姨是当年的林场知青,在广州市区退休之后没事做,上山来帮忙。她说山里用不着空调、风扇。林场饭堂是山上唯一对外营业的餐厅。安顿好之后去吃午饭,潘劲松一个劲说不好吃。没想到此后的两天里,我们的每顿饭都只能在这里吃。曲径通幽古道行古道两旁是茂密的植被,在雨后散发着植物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不时有鸟的叫声传来,特别悦耳。 午饭时分,一场雨不期而至,山上空气特别清新凉爽。雨停之后,向一老者借问古道何在,老者一指停车场边正对古庙的小拱门。穿过上书“帽峰福地”的拱门,一条石阶梯路向山下延伸而去。老者说,这是早年山民烧香拜佛、砍柴打猎的唯一通道,共有668级台阶,与古庙一样有着千年的历史,如今,水泥路通到了山上,除了前来旅游的人,当地人已经不再走了。古道不足两米宽,全部由整块的石条铺就而成,平坦处石条竖镶,陡峭处石条横呈,每块石条宽有尺余,横铺的石条两三块并列构成一阶,以求平缓易行。整条古道沿山势蜿蜒,山脚下一岩石前的坍塌处,已用一排圆木搭起了便桥,两边还架上了圆木护栏,原始古朴,与古道的风格极为和谐。经历千年风雨的古道,雨后虽有些湿滑,但并不难行,走在上面,如同走在历史之中。古道两旁是茂密的植被。高处多为松树、杉树之类的针叶植物,低处多为竹子和灌木,到了山下,则是一片果园,木瓜、芭蕉、龙眼夹杂其间。古道穿行在树木笼罩的山坡上,显得特别幽静,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两旁的植被和山坡在雨后散发着植物的芳香和泥土的气息,不时有鸟的叫声传来,特别悦耳。粗略估算,古道长约千米,自上而下约需20分钟,山下便是新开发的九龙涧风景区,这条古道正好将九龙涧和古庙两个游览区穿成一线。到了山下,我们才发现自己走反了路,返回古庙需要绕过几个山头,只好再爬古道回去。一个来回下来,不常运动的记者个个气喘如牛,方知古道并不好爬。香火依旧帽峰庙古庙现存最早记录为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香客络绎不绝,广州、珠三角乃至香港等地的善男信女,也时常来烧香。不管是走古道还是走公路,帽峰古庙都是上帽峰山的必经之地。从帽峰山游览图上看,这座古庙位于帽峰山主峰以北,面向西北而建,为砖木结构,已经残败不堪,但香火依旧兴旺。从庙前左右两边的石级拾阶而上,庙门前的一座香炉香烟袅袅,已经十分破旧的木质大门上,写着“福地荫千秋,帽峰垂万古”的对联,两边门框上又是一副对联,门上方高悬一块做工精致的牌匾,上书“帽峰古庙”几个苍劲有力的镏金大字。进入庙门,左右各是一间厢房,里面挂满燃着的塔香,中间是一个小天井,摆放着4只大香炉,庙堂前又是一只香炉,几只香炉插满正在燃烧的香火。整个庙内烟雾笼罩,让人无法睁眼,足见这座残庙的香火之盛。庙堂内的一张案几前,坐着一位清瘦的老人。陪同我们来的林场工作人员说,这位老者是这里的庙祝公,他家世代做庙公,这座庙现在就是由他们管理的。老者边我们介绍说,这座庙自元明已有,修葺数十次。据有关考证,这座古庙始建于公元960年,由附近八方乡民捐资兴建。据说以前为古庵,后来改古庙,一度曾经道佛共奉,尼僧同在。古庙几度被毁,几度重修,现存最早记录为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这座古庙庙堂虽然残破,但香客络绎不绝,除了周边群众,广州、珠三角乃至香港等地的善男信女,也时常来这里烧香。千年圣水百年树千年的古庙,千年的圣水,几百年的古树,相互映衬,这里因此也成了整个帽峰山的风水宝地。古庙左边十几米处,有一眼山泉,千年流淌,当地人称其为圣水。山泉地处山坡边,原来裸露在外,如今泉口已被砌成一口水井状。站在井口往下看,泉口一米见方,水深一米左右,清澈见底。打一桶水上来品尝,泉水冰凉,水质甘洌,城市叫卖的任何矿泉水都无法与之相比,每天都有不少的附近居民前来取水。以前,泉水沿地下暗道流淌,至庙前石阶前喷涌而出,泉眼上方石碑上写着“龙口泉”。现在,庙前的空地被打成了水泥地做停车场,泉眼也被砌成井口状,泉水已经无法流出地面,只能沿地下暗沟流走。古庙所在的这块山坳,古木参天,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古庙左右各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左前方十几米处有一棵巨大的小叶榕,高约40米,树干直径超过一米,树冠硕大无比,遮天蔽日,上山的公路就从树下穿过。这棵古树少说也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正对古庙的山门口,是一棵几乎同样大的木棉树,也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千年的古庙,千年的圣水,几百年的古树,相互映衬,使这块山坳显出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气息,这里因此也成了整个帽峰山的风水宝地。晚风轻拂铜锣湾山上风大,又下着雨,打开房间前后窗户,夜里特别凉快。房前屋后,雨打芭蕉,梦里都是诗意。日落时分,驱车至铜锣湾水库大坝,坝上山风猎猎,坝下湖水碧绿,波光荡漾,山风掀起的水波有节奏地拍打着堤坝,涛声四起,水库四周层峦叠嶂,山上树木茂盛,风景如画。站在大坝之上,顿觉心旷神怡,让人有一种忘却都市的轻松感。铜锣湾水库库内水面415亩,由周边的山溪汇流而成,湖中有半岛,四周岸线曲折优美,山水林相映,湖边建有一亭,名曰“洗秋阁” ,此外还有垂钓区。整个水库与旁边的白云区生态公益林一起,构成了目前的帽峰山森林公园,也就是规划中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铜锣湾景区。从水库大坝上的森林公园大门进去,驱车几分钟,便到了铜锣湾生态示范中心区。在一山坳里的一块开阔地带,已经建起了一个停车场,一栋2层的管理站办公楼,停车场边上开有几家小店,后面一水塘边开有一家餐厅。周围的几个山头上,建有观日厅、示范区标志塔,还有百步梯等设施,四周的山上是经过改造的生态林,树种多达20多个。管理处一名姓廖的女工作人员说,这里去年8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今年6月份每天开始宣传之后,游客日益增多,现在平均每天有五六百人来游览,周末超过上千人。返回古庙驻地途中,停车到水库边拍照,因为天气不好,潘劲松正在失望之际,眼尖的谢冰突然发现上百米之外水面上冒出一个脑袋,潘劲松立即兴奋起来,又是打手势又是大喊大叫,让那人朝我们这边游。几个人为那人是男是女猜了半天,等那人游近了,才发现是一位大男人。他说自己是广州一家公司的职员,市区的游泳池没什么意思,最近常来这里游泳,一口气可以沿水库游好几圈。当晚,仅潘劲松一人草草洗了个澡,谢冰怕被褥不干净,和衣而睡。山上风大,又下着雨,打开房间前后窗户,夜里特别凉快。房前屋后,雨打芭蕉,梦里都是诗意。玉带环绕沙田水通往沙田的公路去年才通车,沿这条路盘旋而行,山谷里云雾缭绕,风吹云跑,每过几十米,便能听到山涧溪流淙淙。12日早晨起来,凄风冷雨依旧,打电话到家里,方知台风已经登陆,大家都担心无法采访。等到10点多,风雨渐渐小了,林场副场长赵桂亮自愿为我们做向导,带我们上帽峰山。从古庙旁新修的一条水泥路蜿蜒而上,道路两旁是茂密的森林,越往高处,林木越茂盛,驱车大约10分钟,到距离帽峰山山顶三分之二处,有一地处山腰的大鱼塘,赵桂亮说这里的人叫它天池。这里是通往帽峰山的上山公路和通往沙田水库的下山公路的交汇处,站在鱼塘边就能看到帽峰山的主峰,四周的山峦云蒸霞蔚,水气弥漫。通往山顶的水泥路目前只修到这里,赵桂亮说还需要20多天才能完全修通,刚刚下过大雨,上面几公里的泥土路不好走,我们只好放弃登顶。通往沙田的公路去年才通车,路坡陡峭,弯道众多。沿这条路盘旋而行,沿途山谷里云雾缭绕,风吹云跑,每过几十米,便能听到山涧溪流淙淙,景色十分宜人。转过几道山梁,突见一条玉带环绕山脚,为我们做向导的赵桂亮说,那就是沙田水库。出山脚下的林场山门,便到了水库的大坝前。水库大坝高约十几米,大坝的一头建起了一栋几层的大楼,据说是可以住宿吃饭的地方,外观很豪华。水库有几处成片的网箱,用来进行养殖,边上还有一个规模不大的养鸭场。雨中登顶眺中信朝西南方向远眺,广州市的最高建筑中信广场及后面的白云山若隐若现,珠江支流水影飘渺。12日中午时分,大雨倾盆而下,雨水在庙门前的水泥路上汇成了河,沿着坡路向山下倾泻。暴雨中的帽峰山和古庙显得很冷清。等到下午4点半,雨终于停了,我们决定登帽峰山主峰。从古庙驱车5分钟至半山腰的水塘边,弃车徒步而上,沿修了半边的水泥路走了大约一公里,“凸”字形的帽峰山主峰便展现在前方。脚下的道路变成了泥土路,沿山坡盘旋而上。刚刚下过暴雨,红色的沙土路面被雨水冲刷得沟壑纵横,到处都是石块,越往上越陡峭。在泥土路上跋涉不到一公里,又进入了一段约一公里长的水泥路,路面十分粗糙,行走吃力,连走过滇藏公路的谢冰也感到气力不支。山道两旁树木茂盛,山腰间云雾缭绕,林涛阵阵。艰难攀登半个小时左右,终于抵达峰顶。山顶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好几栋水泥房子,上面架着大大小小近10个发射塔,开着两三家小商店。帽峰山主峰海拔534·9米,是广州市区的最高峰,绝对高度并不高,但相对高度较大,主峰下部平坦,上部陡峭,形如竹笠,故而得名。山顶最高处为一10平方米土包,上面散落着几块巨石,最大的一块直径达10 米左右。站在最高处俯瞰四周,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群山连绵,郁郁葱葱,山谷里朵朵白云随风飘动,山坳里村舍星罗棋布,水库点缀其间。朝西南方向远眺,广州市的最高建筑中信广场及后面的白云山若隐若现,珠江支流水影飘渺。一路听着林涛鸟鸣下山,下山时才发现,这座山难上难下,由于路面太陡,根本无法停步,只能一路小跑下山。生态乐园九龙涧玫瑰园鲜花烂漫,百果园果树飘香,大棚里的非洲菊四季开花,荷花池里荷花盛开,小水塘里几只野鸭在嬉水。9月13日早晨,天气放晴,空气更加清新。招待所停水,几个人打来龙口泉的泉水洗脸刷牙,感觉特别舒服。下到古道尽头便是规划中的帽峰山森林公园九龙涧景区。这里行政区划上属于九佛镇华坑村,广州立帜公司1998年从村里租下包括山坡在内的2000多亩土地,本来是搞三高农业,建花卉种植基地,已经搞起了100多亩连栋调温大棚,种植了非洲菊,前几年市场不错,但这几年越来越差。正好广州市开发帽峰山旅游,公司便在花卉基地的基础上搞起了生态旅游。这里有从山上流下来的九条山涧溪流,公司和旅游部门商议之后,将其命名为“九龙涧”风景区,在前期花卉基地投资8000多万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几百万元,建起了餐厅、茶舍、凉亭、荷花池、九曲桥、放竹排的水塘等设施,于今年的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正好与古道古庙、亲亲农庄、广州水果世界连成一条线。现在有不少旅行社在推这一线路,每天都有几百名游客光顾,节假日还有不少家庭来这里感受大自然。公司旅游部的一位李小姐带我们游览了一圈,基地内玫瑰园鲜花烂漫,百果园果树飘香,大棚里的非洲菊四季开花,荷花池里荷花盛开,一片专供游客撑竹排的水塘边,泊着几条竹排,水塘边便是竹子搭建的餐厅,田园氛围十足。园区后面的山坡竹林与树林交错,山涧溪流清澈,山窝里的一个小水塘里,几只小小的野鸭在嬉水,路边不时有野鸡飞过。这里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九龙涧现在的定位是花卉生产为主,结合生态旅游。这里的特色是山、林、花、水、果,不搞都市化的东西,不搞游乐场所,不搞人造景观,保持自然特色。沿九龙涧前的公路朝九佛镇方向前行几公里,便是亲亲农庄。再往前行几公里,是广州市水果世界。回广州的路上,我们才发现从通往帽峰山的路上一直往外走,从太和镇沙亭村一出来,便是105国道太和收费站,这才觉得帽峰山其实离广州很近,离我们很近。帽峰古庙香火依旧守庙老太,清晨洒扫,此庙至今善男信女仍往来其间。千年古道曲径通幽斜风细雨,屐齿青苔,古道宽不足两米,668个台阶。千年圣水龙口古泉一眼山泉,千年流淌,泉眼上方石碑刻有“龙口泉”。林荫小道亲亲农庄花果山水,田园之趣,远离都市尘嚣,远离丝竹声色。登上帽峰鸟瞰四方一览众山,云蒸霞蔚,帽峰山主峰海拔534·9米。
关键字: 帽峰山 新闻组 白云山 记者 铜锣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