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村”天天新龙船入水
端午将至,广东到番禺大石上漖村这条被称为“龙舟村”的小村里兴旺得很,造船基地天天都有新船入水,越近端阳下水越多。
老人正在扎龙舟
新龙船忙下水
踏进上漖东环路,沿河涌一片全是简陋的连片棚架,走近才发现这些高大的棚内“藏龙卧虎”,龙舟一只连着一只,只只尾部朝着水面方向。“距端午只有十来天了,每天各处来迎接新龙船的人络绎不绝,”黄师傅指点着,“你看每家厂下水处、村前水闸铺满炮仗红屑就知道了。”造一只传统龙舟,流程有开料、放样、雕刻、装嵌、校正、成型、打磨、上色装饰等。人手足够一切顺利时,一星期就可以下水了。
番禺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专家屈九介绍,上漖、夏窖村从清朝已经开始造龙舟,历经300多年,至今已是海内外闻名的龙舟基地,造船厂多是祖传家业,手艺非常精良。每年都有龙舟出口到世界各地,广东省约八成的龙舟都产自番禺。传统龙舟下水有一套仪式,要择取吉日良辰,供上金猪、米酒、果品,燃香烛、放鞭炮,打出自己村族的锦旗罗伞热闹一番。
造舟好手不多
上漖一带现存约15家龙船厂。有黄氏、卢氏和陈氏一批造舟好手现存约二十多人。69岁的黄根师傅是第四代传人,他已退休10年,仍然“落手落脚”干活。现在他正在为一只旧龙舟作维修保养,而这只龙舟是20多年前他亲手制作的,正是因为信得过他,村民仍不惜用机船拖送两百里运来。记者见到,每家厂棚上面,都吊着几只大龙舟,原来这是一些村因为船只维修、河涌淤塞、村庄征地等各种原因将他们的船拿来这里托管的。75岁的卢伯是造龙舟手艺首屈一指的,他告诉记者,标准龙(15米长比赛用龙),重约800公斤;传统龙短的约20米,可容40人;长至48米,可容84人,曾经最长的达50余米,可容百人,“这种龙一般用传统坤甸木制作,一般都有3到5吨,适宜表演,小心保养一两百年不成问题”。
这些年柚木、杉木船因为船身轻造价相对便宜也很受欢迎。造价由两万元至20万元不等。不单珠三角许多地方订造,湖南、福建、广西等地也开始模仿广州龙舟在此定制。远至东南亚、南非、美洲等地都有订单。陈氏龙舟厂一年约可接40余只龙舟的单,集中在旺季赶工,但一年到头,都会有活儿干。
龙舟制造前景会怎样呢?无论第五代还是第六代师傅都表示,自己儿子都另有工作,龙舟作坊里,工人几乎都是四五十岁以上。而且没人将这门手工技术用文字记载下来,基本上都是口耳相传、现场传授,而且家族式传承居多。黄师傅望着河涌外青青的田地说,这片地方也是尺土寸金,不知何时就被征地了,那时广州唯一的龙舟基地恐怕就只能存在下一代记忆当中了。
关键字: 多 广东 水 沿河 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