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的祖庭--南华禅寺(二)
来到南华寺,不得不提六祖大师的经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华寺座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韶关市区24公里。是中国佛教著名古刹之一,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开宝三年(970)赐额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因禅宗六祖慧能(亦作惠能)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南华寺镇山之宝流传万古的六祖真身像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就是被僧人称作镇山之宝的六祖真身像了。六祖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从塑像中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多思善辨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这座六祖造像的确是以六祖慧能的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苎法塑造的。其法是:慧能圆寂前,身披袈裟,双腿盘屈,打坐入定,不吃不喝,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然后将遗体放在两个盖密的大缸之中的木座上,座下有生石灰和木炭。座上有漏孔。经过相当时间后,内脏和遗体上的有机物腐烂流滴到生石灰上,不断产生热气,水分被吸干,变成坐式肉身干体。然后进行塑造。先上香泥,其次加布,再以铁叶、漆布固颈。由于方辨是慧能弟子,不止一次为慧能塑过像,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 六祖真身像历史 唐代宗时(762—779)下诏赐六祖真身像为“国宝”,令寺僧严格守护。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又诏谥“大鉴禅师”,安置六祖真身像的塔为“灵照之塔”。北宋初年,塔毁于战火,而六祖真身像为守塔僧保护,毫发未损。宋太宗建“太平兴国之塔”,安供六祖真身像。元朝--两次下圣旨,在南华寺内,“使臣不下榻,不得索取铺马,不得征收地税,商税,不得抢夺寺院所属土地、河流、人畜、园林、碾磨、店舍”。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木塔为砖塔,并造六祖殿,安置六祖真身像。因塔内和六祖殿供奉真身像之处地势较高,比较干燥,加上历代王朝特殊的礼遇和僧人精心的保护,使这尊塑像经历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沧桑而保存下来。今天,这尊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国宝不仅具有杰出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南华寺概况六祖慧能在此传授佛法37年,法眼宗远传世界各地,因而南华寺有“祖庭”之称。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鉴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经有1480年的历史。经历代修建,现有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关键字: 东南 佛教禅宗 南华禅寺 广东省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