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墙
宋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历经数个朝代近20次修葺,城墙上可找到宋代以来历朝历代的砖,被专家称为是“广东第一、全国罕见的砖的博物馆。小万里长城之称的宋城墙,该历尽沧桑,至今保存完整,实为全国罕见。蜿蜒2800多米的宋城墙巍然屹立,位于城墙西北段最高处的披云楼高高耸立。青砖垒成的斑驳城墙和钻出墙缝的顽强小草,向人们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 1924年-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 1987年以后,肇庆市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但到今天,宋城墙除了北侧一段,四周仍处在后世建筑的包围之中。如何使城墙摆脱包围,恢复本来面目。肇庆市有关部门在开通北侧宋城东路以后,今年又投入巨资建设宋城西路,使之与宋城东路连接,将北侧首先展现给世人。开通宋城西路,整治修复宋城墙西北段,这在广大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肇庆市民对宋城墙厚爱有加,如何更好地恢复宋城墙的原貌成为广大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日前,记者就如何进一步开发保护宋城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等问题走访了一些专家学者。早在1996年1月,肇庆市政协副主席刘伟铿就受市政府的委托,主持召开了“肇庆宋城墙修葺论证会,并具体参与了东段宋城墙的修复工作。他提出的“肇庆古城墙是历代青砖博物馆的见解,得到了许多史学家,古建筑学家的认同。围绕宋城西段宋城墙的修复,如何深入开发挖掘肇庆历史文化内涵,刘伟铿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刘伟铿认为,肇庆市开发、挖掘、修复历史文化遗产,首先应该明确古城文化的历史背景,遵循宋文化和明清文化两条主线。按照史实,肇庆的历史文化大体来说可分为宋文化和明清文化两大部分。人民中路以西,属于内厢段的宋城墙西段、披云楼、丽谯楼和西厢段的梅庵、包公祠、白沙龙母祖庙属于宋文化的范围,应该恢复宋文化。人民中路以东,宋城墙东厢段,包括阅江楼、崇禧塔、古崧台书院,这些古代建筑大都在明清时代建造,属于明清文化的范畴,应该考虑恢复明清文化。刘伟铿认为,伴随着宋城西路的开通和修复宋城墙西段,打通宋城墙西门和南门的条件已经成熟。宋城墙在民国初期,被拆去了城门楼。为了便利交通,还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加以填塞。西城门和南城门两边都是土堆填没的斜坡,施工比较容易。而且西门城墙的基本原状长期填埋在土堆下,至今大体应该基本保持完好,开发修复对研究整个宋城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 专家学者 博物馆 历史文化 市政府 肇庆市 街谈巷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