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苏州拙政园杂记
周末被朋友拽去苏州,匆匆游览了拙政园。拙政园乃中国园林代表,世界文化遗产,本人才疏笔拙,不敢谈拙政园之美,只录下游园过程中的趣事杂想,以为记。说匆匆,实是因为去苏州完全临时决定、没有准备。周末睡足懒觉才起,驾车到苏州下了高速一路开出,全凭感觉。路途不熟,又没有地图,很快我们的车就开进了一条死路,掉转车头换个方向前行,还是觉得不对。我去过苏州,印象中苏州中心城区规划很好,路灯都是宫廷式的,公交车站台都是古典风格,且根本不允许建高层建筑,我们肯定走错了,这里全是新建筑,人烟稀少。下车到一家单位门卫,准备问路才想起来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情急之下,我想起苏州的景点大都在老城区附近,观前街就是老城区的中心,我对那里的小吃还有印象,就先到观前街吧。门卫年龄较大,满口吴侬软语,连说带比划,我也没听明白他的话,但总算知道了往观前街的大致方向。车入干将路,进了中心城区、各种旅游景点的标识就非常清楚了,虎丘、拙政园线、留园等路都非常清晰。本也没有什么目的,有一位同行者提议去拙政园,大家一致同意。经过折腾,到达拙政园已是中午十一点。不过70元的门票还是让我们有点吃惊,印象中也就30多元,打听才知道苏州园林近年来也搭上了全国的景区涨价风,且拙政园是苏州最贵的园林,淡季也要50元。本来旅游界朋友很多,完全可以找业内朋友搞个团价票,概因事前未计划,又恰逢周末,只得作罢。 拙政园是全国唯一同时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项荣誉为一体的园林,也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拙政园大小景点30多处,分布于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每一景点都有出处,每一视角均精心设计。而此三园又是相互分离,成为各具风格的三座园林。 东园即拙政园入园所在,仅有六处亭台,明快开朗、草地山岗、林木葱郁,一派田园风光。入园即是“兰雪堂”,但初入园人行接踵,未及细品,仅记得堂中有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及至“芙蓉榭”,凭栏四顾,荷擎烈日,鱼翔浅底,引得众人嬉水拍照。东园如天泉亭、秫香馆、等皆印象不深。不过东园连廊简约自然,酒店设计可借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园的果树,举头望去藤架上稀疏的是采后的葡萄、透着阳光的枣树结满了成熟的枣子,浑圆叶子掩不住的是青涩的柿子,这满园未经雕饰的天然风光,充满野趣,似又回到童年。 至中园我才真正感觉到印象中的苏州园林。中园以水为中心,池广树茂、厅榭典雅,系拙政园精华所在。中园入口右手有“梧竹幽居”,亭顶为方,亭设四个圆形门洞,形成四个通透的花窗,宜观四时之景春山、夏荷、秋叶、冬竹,上题“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经“绿绮亭”前行至“见山楼”,楼分两层,上为“悠然见南山”的见山楼,下为“藕香榭”依山傍水,传曾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榭外柳丝婆娑、荷风四面,室内家具简约明快、西墙悬四季山水画,甚是为我所爱。“远香堂”为中园的主体建筑,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堂仅以立柱为支,内外并行,长窗透空旷远;堂北平台外池水宽广清澈,荷叶田田,清香宜人,是赏荷的佳处。中园我喜爱的景致还有“听雨轩”,轩外植竹、蕉、荷,室内简单家具中间是一盘残棋,看得我入神,正所谓“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之意境。“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四时听雨,闲敲棋子,岂不妙哉。 西园现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由张履谦修葺,改名“补园”,回廊起伏,楼台倒影,清幽精致。从中园过“别有洞天”入西园,左手拾阶而上有一座六角亭为“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登宜两亭可观中西两园美景。“宜两”出自白居易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美景美意,忙拉朋友合影留念。西园最奢华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两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分为两部,南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北部三十六鸳鸯馆宜于夏、秋。北厅临清池,推窗可见荷池浮动,鸳鸯戏水,为主人私家赏戏之所,馆内陈设古色古香,书画挂屏精雅。西园印象较深的还有留听阁,为主人书房。留听阁正门上为清代银杏木雕,正上为“喜鹊登梅”寓喜上眉梢,其下为松、竹、梅“岁寒三友”,构思巧妙,技艺高超、浑然天成。留听阁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阁名正是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一路走马观花下来,已花费三个多小时,细数尚有近十个园内景点未游到,不甚尽兴。较少先前入口处导游所说一个多小时相差甚远,幸亏没找导游,岂不更是走马观花。不过由于时间安排不妥,出园已是下午两点,饥饿劳累之余,只觉惭愧。书到用时方恨少,欲赞园林之美,深感文辞匮乏,真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游拙政园是一次精神大餐,待游这苏州园林时,更觉自己对中国美学、文学、建筑等还知之甚少,感觉好吃却品不出多少味道来。 游记本应就此打住,可这游园之外的杂想也和游拙政园有关,不吐不快: 一、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拙政园被称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我们在拙政园中移步换景,尽情享受园林之美时,很多游客很多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古代富人真是会享受,也真正是有钱人。的确,建造这样一座园林的精力与金钱投入绝非一般人能为,能设计建造如此精妙园林,其生人的生活品质当可想而知。然拙政园自明朝御史王献臣始建,迄今五百多年,其间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历经各种官宦、学士、富商入主。这些园林的主人对于拙政园的修复、扩建、发展都付出过心血和财资,无一不把这座园林视为已有,永世家业。料想当初如我等平头百姓断没有机会进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游玩吧。现在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随意进园参观游览,然这些园林的主人们何在呢?我不由想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年无论是何等显赫的主人,就拙政园来说,也只是过客而已。世间万物只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 二、从出口的设计看苏州人的精明:拙政园南临苏州的东北街,原正门位于拙政园中园中部,现在大门及售票处则东移到东园。待我们游园完毕欲从原入口处出园时,却被劝阻要从其标明的出口路线到东出口出园。这么做或许是考虑到黄金周时人多拥挤吧,我们又沿路线多走了近百米从东出口出园。待到出园后我才发现,我们并未到达街上,而是进入了一个旅游纪念品市场。市场中众多的商铺展示各式各样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同行者边走边欣赏这些工艺品,一位买了一个苏州蓝印花布的小肚兜,另一位则给小孩买了一个宜兴陶制的动物口哨。一些临东北街的通透商铺为了吸引人流量,纷纷在北打上了“出口”的标牌,让人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出口。我当时就和同行者说,苏州人真是精明啊,我断定这个市场不是拙政园投资的就是拙政园管理的。任何游客要想回到东北街上就必须从这个市场中穿行。拙政园一年接待人数上百万,这么好的人流量,何愁这些纪念品商店生意不好啊,这些商铺的生意好,那商铺的租金自然是水涨船高,生财有道啊。 周末被朋友拽去苏州,匆匆游览了拙政园。拙政园乃中国园林代表,世界文化遗产,本人才疏笔拙,不敢谈拙政园之美,只录下游园过程中的趣事杂想,以为记。说匆匆,实是因为去苏州完全临时决定、没有准备。周末睡足懒觉才起,驾车到苏州下了高速一路开出,全凭感觉。路途不熟,又没有地图,很快我们的车就开进了一条死路,掉转车头换个方向前行,还是觉得不对。我去过苏州,印象中苏州中心城区规划很好,路灯都是宫廷式的,公交车站台都是古典风格,且根本不允许建高层建筑,我们肯定走错了,这里全是新建筑,人烟稀少。下车到一家单位门卫,准备问路才想起来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情急之下,我想起苏州的景点大都在老城区附近,观前街就是老城区的中心,我对那里的小吃还有印象,就先到观前街吧。门卫年龄较大,满口吴侬软语,连说带比划,我也没听明白他的话,但总算知道了往观前街的大致方向。车入干将路,进了中心城区、各种旅游景点的标识就非常清楚了,虎丘、拙政园线、留园等路都非常清晰。本也没有什么目的,有一位同行者提议去拙政园,大家一致同意。经过折腾,到达拙政园已是中午十一点。不过70元的门票还是让我们有点吃惊,印象中也就30多元,打听才知道苏州园林近年来也搭上了全国的景区涨价风,且拙政园是苏州最贵的园林,淡季也要50元。本来旅游界朋友很多,完全可以找业内朋友搞个团价票,概因事前未计划,又恰逢周末,只得作罢。 拙政园是全国唯一同时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名园、国家4a级景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项荣誉为一体的园林,也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拙政园大小景点30多处,分布于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每一景点都有出处,每一视角均精心设计。而此三园又是相互分离,成为各具风格的三座园林。 东园即拙政园入园所在,仅有六处亭台,明快开朗、草地山岗、林木葱郁,一派田园风光。入园即是“兰雪堂”,但初入园人行接踵,未及细品,仅记得堂中有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及至“芙蓉榭”,凭栏四顾,荷擎烈日,鱼翔浅底,引得众人嬉水拍照。东园如天泉亭、秫香馆、等皆印象不深。不过东园连廊简约自然,酒店设计可借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园的果树,举头望去藤架上稀疏的是采后的葡萄、透着阳光的枣树结满了成熟的枣子,浑圆叶子掩不住的是青涩的柿子,这满园未经雕饰的天然风光,充满野趣,似又回到童年。 至中园我才真正感觉到印象中的苏州园林。中园以水为中心,池广树茂、厅榭典雅,系拙政园精华所在。中园入口右手有“梧竹幽居”,亭顶为方,亭设四个圆形门洞,形成四个通透的花窗,宜观四时之景春山、夏荷、秋叶、冬竹,上题“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经“绿绮亭”前行至“见山楼”,楼分两层,上为“悠然见南山”的见山楼,下为“藕香榭”依山傍水,传曾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榭外柳丝婆娑、荷风四面,室内家具简约明快、西墙悬四季山水画,甚是为我所爱。“远香堂”为中园的主体建筑,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堂仅以立柱为支,内外并行,长窗透空旷远;堂北平台外池水宽广清澈,荷叶田田,清香宜人,是赏荷的佳处。中园我喜爱的景致还有“听雨轩”,轩外植竹、蕉、荷,室内简单家具中间是一盘残棋,看得我入神,正所谓“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之意境。“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四时听雨,闲敲棋子,岂不妙哉。 西园现布局形成于光绪三年,由张履谦修葺,改名“补园”,回廊起伏,楼台倒影,清幽精致。从中园过“别有洞天”入西园,左手拾阶而上有一座六角亭为“宜两亭”,它踞于中园和西园分界的云墙边,登宜两亭可观中西两园美景。“宜两”出自白居易诗:“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以此来比喻邻里间的和睦相处,美景美意,忙拉朋友合影留念。西园最奢华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两馆为鸳鸯厅,中间以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分为两部,南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宜于冬、春,北部三十六鸳鸯馆宜于夏、秋。北厅临清池,推窗可见荷池浮动,鸳鸯戏水,为主人私家赏戏之所,馆内陈设古色古香,书画挂屏精雅。西园印象较深的还有留听阁,为主人书房。留听阁正门上为清代银杏木雕,正上为“喜鹊登梅”寓喜上眉梢,其下为松、竹、梅“岁寒三友”,构思巧妙,技艺高超、浑然天成。留听阁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阁名正是取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 一路走马观花下来,已花费三个多小时,细数尚有近十个园内景点未游到,不甚尽兴。较少先前入口处导游所说一个多小时相差甚远,幸亏没找导游,岂不更是走马观花。不过由于时间安排不妥,出园已是下午两点,饥饿劳累之余,只觉惭愧。书到用时方恨少,欲赞园林之美,深感文辞匮乏,真真是“眼前有景道不得”。游拙政园是一次精神大餐,待游这苏州园林时,更觉自己对中国美学、文学、建筑等还知之甚少,感觉好吃却品不出多少味道来。 游记本应就此打住,可这游园之外的杂想也和游拙政园有关,不吐不快: 一、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拙政园被称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我们在拙政园中移步换景,尽情享受园林之美时,很多游客很多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古代富人真是会享受,也真正是有钱人。的确,建造这样一座园林的精力与金钱投入绝非一般人能为,能设计建造如此精妙园林,其生人的生活品质当可想而知。然拙政园自明朝御史王献臣始建,迄今五百多年,其间屡易其主,几度兴废,历经各种官宦、学士、富商入主。这些园林的主人对于拙政园的修复、扩建、发展都付出过心血和财资,无一不把这座园林视为已有,永世家业。料想当初如我等平头百姓断没有机会进入他们的私家园林游玩吧。现在每个普通百姓都可以随意进园参观游览,然这些园林的主人们何在呢?我不由想到“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当年无论是何等显赫的主人,就拙政园来说,也只是过客而已。世间万物只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 二、从出口的设计看苏州人的精明:拙政园南临苏州的东北街,原正门位于拙政园中园中部,现在大门及售票处则东移到东园。待我们游园完毕欲从原入口处出园时,却被劝阻要从其标明的出口路线到东出口出园。这么做或许是考虑到黄金周时人多拥挤吧,我们又沿路线多走了近百米从东出口出园。待到出园后我才发现,我们并未到达街上,而是进入了一个旅游纪念品市场。市场中众多的商铺展示各式各样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同行者边走边欣赏这些工艺品,一位买了一个苏州蓝印花布的小肚兜,另一位则给小孩买了一个宜兴陶制的动物口哨。一些临东北街的通透商铺为了吸引人流量,纷纷在北打上了“出口”的标牌,让人搞不清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出口。我当时就和同行者说,苏州人真是精明啊,我断定这个市场不是拙政园投资的就是拙政园管理的。任何游客要想回到东北街上就必须从这个市场中穿行。拙政园一年接待人数上百万,这么好的人流量,何愁这些纪念品商店生意不好啊,这些商铺的生意好,那商铺的租金自然是水涨船高,生财有道啊。
关键字: 中国 地图 拙政园 朋友 游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