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秋韵
天一天天地凉了,当空气中又布满了树叶枯萎的气息时,就又想起常熟来了。 常熟的秋天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首先,远远地朝着城外望,就望见原来黛色的山峦已经有了柔和的色彩。山,是一抹儿黄,一抹儿红。黄,有淡黄浓黄;红,也有浅红深红。满山的树叶像在魔术师手里,神奇地变换着色彩。 城在山边,山在城里,"十里青山半入城"。这使我们站在城里的每条小巷,站在自家屋檐下就能望到山,似乎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她的肌肤。有山在城边,常熟总是温情的,常熟的人也总是温情着。 秋天来了。古城的人们望着山出门,在大街小巷里穿梭,就闻到桂花香了。 桂花的香是古城的香。在热闹的大城市或空旷的野外,闻桂花的香似乎不太协调;都市里闻着那香觉得太淡了,僻壤间闻着那香又觉得太奢侈。只有在古城,在常熟这样一个有长长的水巷、有粉墙黑瓦的古城,闻起来似乎才合拍,才有韵致。当小巷里飘起细雨时,你撑着一把花伞,在那走着,走着,忽然闻到桂花香,会觉得那香也带点湿漉漉,有点滞涩,挥之不去。回到家里,坐下来,发现桂花香味似乎已沾在衣服上了,身上若有若无总是香着,就想起"衣香鬓影"这个好词来,虽然知道自己比美女是别如天壤,可也觉还可揽镜一看呢。 走过小巷,走到琴川河边(常熟古城有七条河流,像七弦琴,故名琴川),就可以看到裹着花头巾的大嫂在卖秋天的吃食了。秋天有什么可吃的呢,很丰盛很多呢,到了常熟就知道了。当年,光绪帝的老师翁同禾要跟人对对子,那人诵的是"无锡锡山山无锡",他对出"常熟熟田田常熟",“田常熟”就不必担心没有吃的。翁同禾正是常熟人,。 常熟的特产有桂花酒,有叫花鸡。桂花酒自然酒里有桂香,叫花鸡却是叫花子吃鸡的方法。传说一位本地的“叫花子”得了只鸡,没处烹饪,他就把鸡杀了,也不洗,也不褪毛,只用拾来的荷叶包了,外面涂上泥,塞进火螗里胡乱地烧起来。烧得差不多了,他就拿出来,砸掉泥吃起来,竟分外的鲜美,“叫花鸡”从此出名,成了常熟的名菜。秋天时,吃“叫花鸡”正是当令,河边巷里的小店就有卖的。 常熟特产还有很多。水里的红菱,产于水乡,水泠泠,红扑扑。大嫂们乘着菱桶从河里采来,马上就下锅烧熟,挑着上城来卖了。冒着热气的熟菱一下子变成了紫色,我们称为紫熟菱。菱是紫皮紫肉,肉香糯绵柔,吃起来很有回味。吃过了常熟的菱再吃别地的,总觉得不同,似乎只有常熟有这好菱,异地只见黑黑的乌菱,有的煮了硬得能咯掉牙齿。 大嫂卖菱还卖栗子。栗子在山边种着。山边的深山古刹名叫“兴福寺”,唐代的常建曾为此寺题过一首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这个古刹又叫“破山寺”,就在青幽幽的虞山边。古寺外就是高大的栗子树,苍郁得极的。想起十几年前,看人爬树打栗子的情景,包着栗子的毛球卟卟地往下落,人们把栗子捡起来,去掉外面的毛球。捡的人多了,地上是厚厚的一层带刺的栗子壳,走上去松软松软的。那时,“兴福寺”里卖的“桂花栗子羹”只有一角钱一碗。现在大嫂在街上卖栗子,栗子是嫩嫩的白色,还没有变成褐色。除了栗子,大嫂还卖油炸的巧果,和扯成船帆的豆腐干,她们一边侍弄着所卖的,一边大声哟喝着…… 秋天里,闻着桂花香,吃着小食,走过小巷,走过临街河上的桥,就来到了古城的大街上。大街是越来越宽了,秋风飒飒,吹过大街。忽然看到树叶间有那种漂亮的灯箱广告牌,上面写着的竟是"秋艳"两个字。灯箱上的两个字红彤彤的,旁边还有几枚红色的秋叶,噢,原来这是常熟出的一种著名的品牌服装。 秋艳,秋浓。古城在秋色里,韵味绵长。而古城的人呢,不紧不慢地享受着这一切。爬山,山绵延着;荡湖,湖清澈着;看天,天明朗着;望地,地丰盈着。怎么着看,古城的秋都美丽着。
关键字: 常熟 最好 树叶 色彩 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