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香期庙会
茅山香期庙会——规模
茅山香期已形成传统。香期到来前,道院内布置得庄重典雅,干干净净。全体道士明确分工,各司所事,严守岗位,迎接节日的到来。送灶之日一到,香客们就陆续上山,道士们穿着节日盛装彬彬有礼地接待香客。太元宝殿前的“九霄宫天炉”香烟缭绕,香味分外浓郁。富丽堂皇的太元宝殿内,在一道道一层层色泽鲜艳的帷幕和各色吊挂的映衬下,三茅真君的金身塑像显得肃穆安祥。长长的烛台上摆满了各种供品、锡箔、香、烛等,巨大的红烛点燃着,光焰闪耀,大殿内排列有序的红烛,象一条条火龙跃跃欲飞。“九霄仙境”中香客与茅君伴坐,游客流连忘返。太元宝殿后的恰云楼、白鹤厅是香客游人休憩的场所,室内明窗净几,古色古香,陈列的“茅山四宝”、名人字画和许多历史文物,供人们欣赏,还备有香茗供客人品尝。
香期庙会期间,自古以来,信徒朝圣进香和游客参观游览的规模就较大。1400多年前,陶弘景在其所著的《真治》中就记载每年“三月十八日辄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据统计自11982年以来,每年香期庙会期间,都有香客和游客数十万人次。当香期进人高潮时,一天就要接待数万人次。刃986年农历二月十五(老子圣诞日),九霄宫一天就接待5万余人虔诚信徒对三茅祖师的崇拜更是五体投地,三步一叩五步一拜,直到山顶。进人山门即频频作揖磕头,烧香敬神,祈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万事如意……毕恭毕敬地将供品供奉在神案上,将“功德钱”投人“功德箱”内,或记录在“功德簿”l,以此留名在洞天福地,作为消灾增福的德行。改革开放后,随着上山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多数香客、游客乘车直到顶宫,但仍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徒步上山才显得自己对三茅祖师的心诚。有的还带着相机、录像机拍摄留念,录下香期盛况和委婉动听的道教音乐。
香客游客进香完毕,下山时还要带回“一炷香”,为讨吉利“回香(乡)得福”之意;“黄丹箩”,是模仿三茅君炼丹箩制成的,大小如大枣一般,用桅子果泡成黄色,再用麦冬草串连起来,串28只,中间再串一只大小如鹅蛋,代表祖师炼丹的“丹炉”,共29只。带回家中,若小孩头痛、发烧。肚痛等,均可取其中一只煎汤给小孩喝下,可治病,传说是三茅君遗传下来的几味草药合成品,其中有淡竹、麦冬、桅子等药料,如果一年中全家平安,没有使用或未用完的到农历腊月二十四就一齐焚毁,待香期时再到茅山去“求请”。另外还有松木喇叭。项链。图片、画册等许多纪念品。
关键字: 多 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