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门
古城门在苏州是一种永久性城市象征,至今苏州人还是习惯用齐门,娄门,平门,这些已经消失多年的城门名来标示方位。
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奔吴,从此吴国的历史便开始了。公元前514年(春秋时期周敬王六年,亦即吴阖闾元年),雄才大略的吴王阖闾即位,任命相国伍子胥修建新城。伍子胥在动工之初,“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做了大量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历时六年,终于建成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这就是苏州城的前身。
阖闾大城周围47里,建有有陆城门八座,“以象天之八风,水城们八座,“以象地之八卦;在大城内还筑有小城。时为土城,有陆门8座,它们分别是阊、胥、盘、蛇、匠、娄、齐、平
苏州城之父伍子胥像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吴越王以砖砌苏州城,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城河),城墙筑有凸出的“马面。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城遭破坏,后相继修治。宝佑二年(1254),知府赵汝历增置城头女墙。德佑元年(1275),元军入侵,因蒙古人是游牧部落,马上春秋,随处游荡,不喜筑城设防,故城池悉命夷堙。元至正十一年(1351),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苏州城墙,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张士诚据苏时各城门增置月城,也称瓮城,以利守卫。后城墙又被徐达、常遇春攻破,明初再次大规模修建。清康熙元年(1662),巡抚韩世琦改筑苏州城墙,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今之砖城乃清初所遗苏州从春秋建城到清代,有过阊门(阊阖门、破楚门)、胥门(姑胥门)、盘门(蟠门)、蛇门、娄门、相门(匠门,干将门)、齐门(望齐门)、平门(巫门)、子城门3座(吴子城)、葑门、栗门、鲂鱮门、赤门。民国新拓了金门和南门
关键字: 体育场 图片资料 太守府 所在地 护城河 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