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
到达神秘古朴的呈坎是一个细雨霏霏的午后,第一眼看到的是有着毓秀石桥的水塘和倒映在水中的明代古宅,立时想到的词汇就是“惊艳”。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讲求风水、追求阴阳平衡的国度,呈坎人选址时就专门选这样有山可靠的地方。唐末,深谙天文地理的罗隐针对阴阳失律的村居态势,开凿河道,垒筑堤坝,引汰川河水穿村而过。
汰川河呈s形,正如太极图中阴阳的分界线。在太极两个鱼眼的方位,建了两座道观。村落建设中,呈坎严格按《易经》阳阴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布局,巧借山水形势,在占地仅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
呈坎村天然八卦与人文八卦的巧妙结合,使它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八卦村,千年来占尽风水、人丁兴旺。呈坎建村后果然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涌现出一大批高官、隐士、巨贾、诗人、史志学家、制墨家、书画家、医学家、教育家等。朱熹来呈坎后曾写诗赞誉说“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一百多人;其中有宋代吏部尚书、岳飞案的主审官罗汝楫,编写安徽省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史志学家罗愿,明代户部右侍郎罗应鹤,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明代徽墨制作大师罗小华等。尽管罗汝楫的名声并不好,尽管罗小华是严嵩一党的死硬分子,但掩盖不了呈坎成为风水宝地的事实,保存完好的历代古匾更是实物佐证。
年代最古老的“大司成”匾,是元朝高官李孟题赠国子监祭酒罗绮的,距今已有近七年的历史;罗东舒祠中的“彝伦攸叙”长六米五,宽两米半,有“天下第一匾”之称;
还有喻英才盖世的“经文纬武”、“鹰扬发轫”,喻文识渊博的“文献”、“耆年博学”,喻官职爵位的“文元”、“进士”等,也充分说明了呈坎人才辈出。同样让世人叫绝的是呈坎村的古建筑和村落体系。
呈坎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为明朝遗留,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拥有元、明、清的古宅、祠堂、民居、亭、桥、更楼等三百余处。在西递和宏村,以徽商住宅居多,而呈坎则以官家宅见长,尚存罕见的明代三层楼八幢,更值得一提的规模宏大的“罗东舒祠”。
作为徽派建筑的典范,罗东舒祠被誉为“国之瑰宝”、“江南第一祠”。罗东舒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三十五年续建,到万历三十九年完工,前后耗时八十七年、花费白银逾四万五千两。罗东舒,宋末元初隐士,罗氏子孙为祭祀他在此兴建家庙。该祠堂按孔庙格局建造,整个建筑包括照壁、棂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庑、拜台、享堂、后寝等,共四进四院,且一进比一进高。
穿过仪门,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匾高悬享堂上。彝,鼎彝之器,不可侵犯,是指祭祖的神器,帝王用鼎祭江山、社稷,平民用彝器祭列祖列宗;伦,则是指人伦五常,天地君亲师、父子兄弟等伦常关系;攸,意之久长;叙,指延续。封建时期的族权统治充分体现在这个词上,即人伦和社会秩序,在祖宗定的法度面前,人人遵循,代代延续。
享堂前一株长达400余年的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宝纶阁为后寝,用于珍藏历代皇帝赐予呈坎罗氏的诰命、诏书等恩旨纶音,成为整个建筑的主体,高近十四米,面阔十一开间,进深十米。
宝纶阁斗拱雀替玲珑剔透,梁架彩绘精美典雅,历经四百五十余年仍色彩鲜艳,让人啧啧称奇。
迷宫般的呈坎五街九十九巷的街不大、巷也不深,但整个街巷网状分割、星罗棋布,而构成网状的经纬线就是水圳和各条街巷的道路。河西的前街、钟英街、后街、钟二街四条街,是呈坎村的河西主经线;横向是数十条巷子垂直于南北主街,形成呈坎村的纬线,经纬线把村落划分成数十个方块。
漫步街巷之中,各种民居、祠堂或者其他建筑目不暇给,偶尔一声犬吠、几曲鸡鸣,或者数只鸭子跺着方步穿街而走,更是为古老的呈坎注入新的活力。
呈坎是底蕴十足的,它的内涵不是几小时的驻留可以体会的,要真正读懂这样一本厚重的书,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功力。自己作为众多普通游客中的一员,还是保持着“惊艳”的第一印象为好吧!
关键字: 中国 古村落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