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行之棠樾牌坊
到了棠樾村,我们游览了鲍氏花园,花园内主要是一些盆景,没有什么好看的。与苏州的盆景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从鲍氏花园出来,往村里走,游人稀落,沿着进村的马路一溜儿摆满了做生意的小摊,都是些地方特产和地方工艺品。转过村角,便可以望见牌坊群了。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是根据封建社会“忠、孝、节、义”的顺序排列的。7座牌坊的来历介绍如下: 1、白麻石牌楼,建于明嘉靖十三年。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是个博学多才的书生,没有做到官,但他对父母很孝顺,其母两脚病疽,医治多年无效。鲍灿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因鲍灿曾孙鲍象贤官至兵部左侍郎,并为皇帝屡建战功,皇帝饮水思源,荣封三代,并追赠鲍灿为兵部右侍郎。 2、慈孝里坊,为旌表宋末处士鲍宗岩、鲍寿孙父子而建。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若交不出银子两个杀一个,让他们自己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朝廷为旌表他们,赐建此坊。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还有明永乐皇帝的诗句,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 3、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 据县志记载,汪氏为棠樾人,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20个春秋。 4、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5、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吴氏守寡31年,60岁辞世。 6、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二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之父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顺治三年,逢昌才14岁,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终在雁门古寺与父相见,并将父请回家中。后其母重病,他又攀崖越洞,采药医治,更能割股疗母,因造此坊。 7、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建。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死后封赠工部尚书。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 棠樾村大姓鲍氏,棠樾鲍氏是一个严格奉行封建礼教、倡导儒家伦理道德的家族。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用来标榜功德,宣传封建礼教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贞节牌坊,我看了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号召妇女守寡,在这种氛围熏染下,徽州女子被愚化了,麻木了,慢慢地接受了这种吃人的制度,不知有多少悲剧故事发生在徽州女人身上,真为那时的徽州女人感到悲哀!
关键字: 工艺品 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