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城的“四回想”
老城回想之一
老城生活
公元二○○三年六月,天津老城在城墙被拆后的一百零三年,开始了建城以来最大的改造,这次改造既是酝酿已久的,又是突然的。说已久,是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酝酿.说突然,是人们大都没有想到改造的范围是如此之大。
改造老城里的原因是因为其中的危漏,从改革开放到今的二十多年的危漏速度快于从解放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而这五十余年的危漏速度快于这之前的数百年。五十余年人为的放纵,使众多的深宅大院断送了她们的精美,断送了他们的威严,断送了他们为后人讲述历史的机会。
自六月始,我几乎跑遍了老城里在先前几次扩路和圈地盖楼后仍保留下来的胡同,其中不乏深宅大院。我就象是在为她们照遗像。
很多有保留意向的文物保护单位被搁眼挖肉后拆除,另人痛心。当然不能否认有的被保留下来。但只是凤毛麟爪。
1904年时是天津建城500年,那时天津满目创痍,那坚实的城墙刚被列强拆除。
2004年是天津建城600年,希望我们再次迎接她的百岁生日时,不会让我们忘掉老城,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老城回想之二
老城旧景
具我现在记得的杨家大院建筑群,卞家大院,东南角姚家胡同的一处院子等都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现在已经是平地了,我在杨家大院中曾经问过那里看管的人员,这里拆不拆,他说,说是不拆,最后把这里有些价值的建筑材料拿走还得拆.这也是对多数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的办法.
现在仓敖街的江苏会馆还没有被全拆,是因为相关单位对拆后的建筑构件的分配没有达成一致,也就是最后的命运大体是拆的,这里也是文物保护单位,是爱国主义的教育点,曾经是邓颖超等活动开会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有国内外的学生来此访问。
一座能够体现城市历史的建筑不应只是其建筑的本身,建筑应是整体的需要环境氛围的,在天津、北京其建筑应该有胡同为环境,现在仅存的经司胡同、旧津道还能体会到一些氛围,恐怕在我打字时已经消失。
至于那些砖雕,她们与建筑是一体的,一旦离开的建筑的本体便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就象将一位美女的头割下来房在橱窗中展出,就算她曾经倾国倾城人们看后留下的大多只是遗憾。
老城回想之三
旧货市场
今天我又去了江苏会馆,很痛心,那里正在拆下龙雕和门洞中的木雕,上面的两副照片从今天起已经成为历史了!华家大院只剩下靠近二道街的正屋了其余的都成了平地了。梁思成在解放初哭保北京城时曾经说过,应保存北京老城,在城外建新城,在保城失败后又曾说过五十年后会有人后悔的!
五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建筑理念和话语都应验了。北京建起了城墙遗址公园,听说又有规划重修某些城楼和牌坊.天津一个老城博物馆能装下老城600年的历史吗,600年的历史不只是一块块扣下来的砖雕,木雕,建筑构件这些可陈列在橱窗、展厅的东西.我所说的并不是说老城厢的改造没有必要,我的感觉的确是,这样的拆迁速度对于老城来讲,进度太快了。很多有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的东西还没来及发现便消失灭迹了。(此文写于9月10月间江苏会馆,华家大院已经没有了)
老城回想之四
胡同--这种称呼只有北方几个城市有,而据统计天津胡同的规模虽比不上北京,但数量却超过北京,如果说北京的胡同有一股王者气派,那天津的胡同就具有一种百姓的温情,随意性较大,但也决非没有章法,融入了更多的民意,更多的便利。
老城改造是好事,不可否认,但胡同不可全无保留,那寄托着大多数天津人的情和根,也许再过几年,胡同一词将会从邮递员投递的信封上消失,取代的是**花园**广场**小区,全国皆同缺少了特色,失去了曾经远去的人们回来寻找记忆的机会。
关键字: 天津 改造 改革开放 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