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鼓楼是quot;天津卫、三宗宝quot;之一。相传初建于辽、金时代,是屯兵隙望的地方,后来废纪。明朝初年重建鼓楼,恰好在天津城正中十字路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鼓楼遭到洗劫,1921年重建。 鼓楼的四门为quot;拱北quot;、quot;定南quot;、quot;镇东quot;、quot;安西quot;,其上有楷书匾额。鼓楼中央为覆锅形、建筑奇特,分两层。第一层供着南海大士、关(羽)、岳(飞)二圣、天后圣母、天仙圣母诸神。第二层最初当然有大鼓一面,那才与鼓楼的名称相符。后来为报时需要,把大鼓换成洪钟。每天早晚各撞钟一次,每次l08响,作为开城门和关城门的信号。钟声情脆响亮,传遍城里城外和海河南北很远的地方。鼓楼第二层还悬挂着清代诗人梅小树书写的一副楹联:quot;高敞快登临,看七十二沽往来帆影;繁华谁唤醒,听一百八杵断续钟声。quot;这副楹联不仅把近处高敞的鼓楼、清脆的钟声和周围繁华的城市、壮阔的沽水描写得具体而鲜明,而且能引发人们对市民、商户、渔民、船工的振奋忙碌情态的联想。天津鼓楼在解放初因拓宽街道而拆除。鼓楼早年的大鼓也早已没有了,仅留下一段关于董师傅治服巨蟒,用蟒皮绷鼓的传说。唯有那口大钟幸存,现在人们还能看得见。它被移放在天津历史博物馆旁的邃园中。鼓楼的大钟直径1.4米,高2.3米,重约1500公斤,被誉为天津的quot;钟王quot;。此钟用铁铸成,铸工精细,造型古朴。钟体都是阳铸浮雕,钟钮铸成交尾双缡,片片鳞甲清析可辨双缡的两个头和四只脚,连接着钟体,另四只脚互相抓攀,弓身欲吼。钟肩倒覆莲瓣二重,沿钟身周围分隔成八块长方形框格,上下两层。钟的腰部铸着云龙和折枝花卉连续纹样,作为装饰。钟口八个莲瓣的凹处,各铸一个八卦符号。从铁钟的下框格间所铸quot;衮(究)州长老院quot;五字可知,此钟原为建于宋朝元佑年间的克州长老寺的东西,最晚铸于明末清初,是后来移到天津鼓楼悬挂的。这口大钟现在放在邃园回廊的水泥座上,虽然不能撞响,但仍是一件铸型精美的艺术品,可供人们观赏、联想。
关键字: 八国联军 历史博物馆 看得见 艺术品 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