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游白洋淀,赏荷花
周六一早,职能分会组织的赴白洋淀旅游团就出发了。渐渐远离了喧嚣的京城。盛夏已过,秋高气爽,阳光灿烂,蓝天白云,映衬着平坦的高速路和两旁高低错落的树木及远方绿色的原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清新靓丽的田园画卷,心情也格外轻松舒畅。
华北明珠――白洋淀离我们越来越近。过去她以抗战根据地而闻名,一提起她就会让人们想起“雁翎队”,想起“小兵张嘎”;现在她以旅游观光地而闻名,既有“芦苇荡”,还有“荷花莲藕”。
到达白洋淀,举目四望,水天泽国,簇簇的荷花逐波荡漾,密密的芦苇随风摇曳,荷红苇绿,原来印象中的白洋淀已经从粗犷的汉子变成了妩媚的少女。
我们乘坐小快艇在弯曲的水道中左拐右绕,曲径通幽的神秘感顿时油然而生......这里真不愧是昔日抗战游击的好战场!大家欢声笑语,随着小快艇飞扬起的涟涟水花声,传向远方。
我们的住所安排在王家寨,这里是一个较大的湖心岛,统一规划的农舍宽敞明亮,整洁的院落一排又一排。当我们来到这里时,热情的主人早已迎候着我们。放下行李,顾不得歇息,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走出院子。沿着农家修起的简易浮桥栈道,一会儿走进荷花荡,一会儿又钻进了芦苇丛,如此亲近的自然风光,赏景、拍照,我们忙的不亦乐乎。只可惜来的日期稍晚了些,盛开的荷花已经不多了,但是一片片绿丛荷叶中盛开的点点荷花,更是引人注目。中午的特色农家饭,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兴高采烈。
下午,我们又坐游船去了占地(水陆)2000多亩的“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这里荟萃了中外荷花300多种,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以赏荷为主题的巨型生态景区。“红荷点头迎远客,绿苇招手待嘉宾”。园内可乘船游览,可踏着蜿蜒在水面上的栈桥、浮桥、拱桥观览,也可沿着环园甬路来往或登高眺望。
第十七届全国荷展刚在这里举办过。虽然眼前季节稍晚了些,但是在这里的精品荷园中展出的荷花,品种多,花期长,大多都还在盛开,争奇斗艳,让我们饱了眼福。每个品种的荷花都挂有“名牌”,可以更加近距离地仔细观赏比较,闻闻不同荷花的袭人香气,比比不同荷花的绰约风姿。徜徉在百荷丛中,园内还有荷文化展厅,游玩的同时还长了不少见识,学习了一些养花知识。
晚饭后,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赶上周末,村里的戏迷们就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热闹,一是为了自娱自乐,也是为了给游客增加情趣,好像是电视剧《刘老根》中的情节再现。一个个没有化妆的农家大哥大姐,大叔大婶,演唱起《沙家浜》、《红灯记》、《打渔杀家》等等选段,却字正腔圆,高亢嘹亮,一招一式,传情达意,都很有些专业水准。尤其是《沙家浜》在这“北国的鱼米之乡”实地演唱,更是情景交融,意犹共鸣。又赶上当晚“安新县”“保定市”有领导来,县旅游局的文工团也来助兴,漂亮的服饰,现代的歌舞,与游客一起联欢------,歌舞升平,欢乐祥和的氛围弥漫在小岛上空,激荡在人们的心中……漂放在水面的“河灯”带着人们的祈福漫漫流向远方。与之交相辉映的是深邃的夜空中,近来离地球最近的火星,在这里也显的又大又亮,略带暗红,格外抢眼,遥望得真真切切。
第二天天一亮,有些人就悄悄起来了,赶早遛弯,又到芦荡荷丛,村前村后逛了一两圈,尽情享受都市中难觅的大自然的清馨气息。
吃过早饭还有一小时小汽艇才能来接我们。干什么呢?房东帮我们联系了小船,就象“雁翎队”使用的那种。船家是位70多岁的老大爷,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我们问“您见过打日本鬼子吗?”“见过!那年我13岁。咱们的三小队,就是在前面不远处跟小鬼子打仗”。要不是时间紧,我们真想去实地考察一番呢!
“让我们学着划划船吧!”大家跃跃欲试,轮流上场。这与在颐和园划船用劲可不同,不是坐在船中间双桨向后扳,而是站在船尾上双桨向前推。在大爷的指导下,有人划得左摇右摆,船总走之字,有人一下就适应,基本走直线,------哇哈哈,大家乐此不疲。
见到土特产,有人嘴上直念叨着“不再买了”,行动上还是难抵诱惑。莲蓬、莲子、菱角,咸鸭蛋、松花蛋、小河虾,鲜的、干的,东挑西拣,大包小袋,还是买了不少。
中午在安新县城,我们又美美地吃了一顿“全鱼宴”。
之后顺路到闻名的“白沟”一游,这里是有相当规模的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市场整顿已见成效,街道宽敞,整洁有序,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时间紧,只能走马观花,可还是有人能“淘金”,女士买到了可心的小包包、大袋袋、休闲鞋,男士购得了喜爱的大弓箭、小匕首、折叠刀。
大家游意未尽,可是时间到了,这才踏上归程。坐在车上,美丽的白洋淀还在脑海中萦绕。亦或再晚些时日,待到深秋,金色的芦苇顶着白色的芦花,在瑟瑟的秋风中挲挲作响,也许白洋淀又会别有一番情趣吧。
关键字: 华北明珠 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