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明珠白洋淀
白洋淀距离保定市不过60公里,交通便利。因为很近,因此我第一次游览白洋淀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骑自行车去的。借助影视作品(如《小兵张嘎》、《红旗谱》)的无形宣传,也因著名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此前在文坛的一时之重,白洋淀的美丽如今蜚声中外。它的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床穿梭往来,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可任自由驰骋。
如此的描写非常容易令人产生神往的感觉的,因此连我这个本地人都每隔两年都去重游一次,去领略这颗华北明珠年年不同的秀丽气质。
看了报纸上白洋淀举办荷花节的广告,早就张罗着出去玩一趟的老舅就找了量小面包和轿车,带上他一双儿女、几个属下、四个亲戚和我们两口子,浩浩荡荡驱车前往景区。
走津保高速路,下路再走一段很平坦的专通景区的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白洋淀新码头,进码头停车场之前,就已车辆拥挤,起起停停,终于进到车位。迫不及待我们跳出汽车,一股夹带着新鲜芦苇味道的空气铺面而来,这味道太熟悉了。
码头大堤上,游人如织,方言各异,穿着时尚-----每年白洋淀都吸引京津地区乃至更远大城市的人前来观光,作家徐光耀取材于“雁翎队”而撰写的《小兵张嘎》最近被演绎重拍,更是加大了白洋淀在新生代中的知名度。
码头泊处人流熙攘,排队很久才买到票,这张门票包含主景点“荷花大观园”和一些辅景点,这时天气阴转雨,我们找到一艘带顶棚可以遮雨的机动游船。启动后开往苍绿芦苇荡的纵深。
此时的码头水面上花花绿绿的是船进船出。每当游移穿梭的快艇高速从旁驶过,荡起的巨波冲击的我们的游船立刻剧烈摇晃起来,同船的女性时常惊叫起来,再看船老大,则闲逸无事般,很有“纵有排天巨浪,我自岿然不动”的大将风度,想必经多不怪。雨点渐大,船蓬掉下的水珠渐缀成水线往下淌,此时的淀沟景色居然别有情致:两边芦苇沙沙起伏,水面飞珠溅跳。竟略有张志合诗里“斜风细雨”的情景。偶尔也有两边瑟瑟站着鸬鹚的人力捕鱼船在波涛涌动的水面费力划过,看那鸬鹚的眼睛昏昏欲睡,似乎也不看好这种天气能有什么好收成。
船在曲折绵延的芦苇荡中继续穿行,不断旁逸斜出的沟岔使人联想到当初日本鬼子是如何狼狈的被雁翎队在里面搞的晕头转向的。因为水位略有下降,交连纵横的白色芦苇根不时露出,叫我联想起小时候在家乡一片小芦苇荡里摸鱼的情景,每当在错综的芦苇根中摸到肥硕的鲫鱼,为了不叫它跑掉,就索性连鱼带苇根一起牵牵连连的抓出水面。
不到半个时辰,水面再次开阔,众多人力和机动游船在我们行进的主河汊右侧一水寨摸样景点前依次泊定,红色隶味十足“荷花大观园”五字镏书于古色古香的牌楼正顶,主景区终于到了。弃船登岸时,雨势依然未小,众人只好撑伞随其他游客迤俪前进,过一雅致竹桥后,正式进入景区,左侧清池按区域则开始有睡莲、碧莲、红莲等莲花的展示,大家都知道这是正餐开始前的开心点,真正美味在后面,因此都未及细看,继续迤迤前行,偶尔回观,游人们花花绿绿的伞与水中争奇斗艳的荷花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过不多时,一排古色古香平房建筑赫然眼前,细看,原来是荷花大观园书画展览馆,因为跟我们的职业有关,另外也权当避雨,大家鱼贯进入画馆。粗略观赏,其中所有绘画以及书法皆以荷花为题材,绘画中无论工笔还是写意,表现的荷花的精气神都奕奕纸上,书法也苍劲老到,最后大家的结论是:作品还算可以。
游览完画廊,抬头时,万亩田田荷花豁然眼前,流翠泻碧接天而去,我们到了大淀荷花主景区.主景区布局独特,为了营造人在万亩荷中游的美丽情景,荷花大淀中铺设了曲折回环的木制浮桥通往景区各角度和方向,浮桥中间断续点缀着亭、廊和高拱的月桥。走浮桥入淀赏荷虽没有泛舟弄莲之诗意,但当有别样感受。试探般迈上晃晃悠悠的只有两根粗大缆绳牵连的水上浮桥,,待习惯这种“水上行”的方式后,不甚塌实的心情逐渐被一种刺激和新鲜感所代替,不觉间,已入荷花深处,荷叶晶碧如斗,水珠在叶中轻灵滑动到叶心汇聚成更大的水珠,盈盈的如美人娇卧般。硕大新绽的荷花在浮桥两侧触手可及.无论粉红、淡绿、堇紫还是素白,皆婀娜轻灵,摇曳多姿,娇嫩花瓣含珠带露,迎风楚楚轻摆,幽香暗送,好令人心动的出水芙蓉。想到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中描写的“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觉得简直贴切无比。仔细注目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之花,一种飘渺的意识油然升华.《诗经》中说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想必古人睹此纤尘不染的高贵植物,心中亦必欣然有感。
沉浸于绿海花乡,不觉天已放晴,大家欢呼起来,这样就不必在因雨而湿滑的木浮桥上小心翼翼的挪行了。行程加快,很快将走到浮桥东尽头。荷花掩映围绕的一座淀中小岛上,一组灰瓦白墙色彩庄重且典雅的北方民宅式建筑映入眼帘,近前后看清原来是孙犁纪念馆.孙犁,这位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开创者,曾以其不露雕痕、平素却饱含感情的的文字展开过发生在冀中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画卷,这些文字记录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也使白洋淀随这些文字蜚声海内外。怀着对大师的景仰,我们入馆肃然瞻仰了这位布衣大师的雕像,并认真览读了他的生平事迹。大师一生写白洋淀,最终魂驻这片美丽的土地,其心当堪慰。
从浮桥上岸,环淀堤而行,杨柳丝丝近水,袅娜轻摆,点缀万亩荷花,使人几疑身在西湖。环堤路很长,我们一行索性搭上一种象长长的旱船般的环堤观光车,这样走车观景,半小时后,到了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荷花陆地展览区,设这个景点的目的是叫游人近距离接触、欣赏荷花。整个展览区微型荷池星罗棋布,各种颜色、形状的荷花移栽其中,有“睡莲”“千瓣莲”、“碧血丹心”、“白牡丹”、“落霞映雪”、“杏花春雨”“焉然一笑”等等,如美人娇卧,如新丽出浴,象小娥含羞,似仙子凌波,但皆琼英照水、绢绾素结,楚楚动人之至!我们不停的拍照,忘情的欣赏,惊叹的赞美……
白洋淀距离保定市不过60公里,交通便利。因为很近,因此我第一次游览白洋淀是在上高中的时候骑自行车去的。借助影视作品(如《小兵张嘎》、《红旗谱》)的无形宣传,也因著名的文学流派“荷花淀”此前在文坛的一时之重,白洋淀的美丽如今蜚声中外。它的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濠连接,淀淀相通,沟濠相连,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春季,水域清澈,烟波浩森,芦苇翠绿,一片勃勃生机;夏季,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湖内白帆点点,使人暑意顿消;秋季,白洋淀天高气爽,气候宜人,鱼跳水面,蟹肥味香、鱼船队队、捕捞繁忙;冬季,白雪皑皑,冰封大淀,一派北国风光,各种冰床穿梭往来,如同燕子在空中飞翔,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滑冰场,可任自由驰骋。
如此的描写非常容易令人产生神往的感觉的,因此连我这个本地人都每隔两年都去重游一次,去领略这颗华北明珠年年不同的秀丽气质。
看了报纸上白洋淀举办荷花节的广告,早就张罗着出去玩一趟的老舅就找了量小面包和轿车,带上他一双儿女、几个属下、四个亲戚和我们两口子,浩浩荡荡驱车前往景区。
走津保高速路,下路再走一段很平坦的专通景区的公路,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白洋淀新码头,进码头停车场之前,就已车辆拥挤,起起停停,终于进到车位。迫不及待我们跳出汽车,一股夹带着新鲜芦苇味道的空气铺面而来,这味道太熟悉了。
码头大堤上,游人如织,方言各异,穿着时尚-----每年白洋淀都吸引京津地区乃至更远大城市的人前来观光,作家徐光耀取材于“雁翎队”而撰写的《小兵张嘎》最近被演绎重拍,更是加大了白洋淀在新生代中的知名度。
码头泊处人流熙攘,排队很久才买到票,这张门票包含主景点“荷花大观园”和一些辅景点,这时天气阴转雨,我们找到一艘带顶棚可以遮雨的机动游船。启动后开往苍绿芦苇荡的纵深。
此时的码头水面上花花绿绿的是船进船出。每当游移穿梭的快艇高速从旁驶过,荡起的巨波冲击的我们的游船立刻剧烈摇晃起来,同船的女性时常惊叫起来,再看船老大,则闲逸无事般,很有“纵有排天巨浪,我自岿然不动”的大将风度,想必经多不怪。雨点渐大,船蓬掉下的水珠渐缀成水线往下淌,此时的淀沟景色居然别有情致:两边芦苇沙沙起伏,水面飞珠溅跳。竟略有张志合诗里“斜风细雨”的情景。偶尔也有两边瑟瑟站着鸬鹚的人力捕鱼船在波涛涌动的水面费力划过,看那鸬鹚的眼睛昏昏欲睡,似乎也不看好这种天气能有什么好收成。
船在曲折绵延的芦苇荡中继续穿行,不断旁逸斜出的沟岔使人联想到当初日本鬼子是如何狼狈的被雁翎队在里面搞的晕头转向的。因为水位略有下降,交连纵横的白色芦苇根不时露出,叫我联想起小时候在家乡一片小芦苇荡里摸鱼的情景,每当在错综的芦苇根中摸到肥硕的鲫鱼,为了不叫它跑掉,就索性连鱼带苇根一起牵牵连连的抓出水面。
不到半个时辰,水面再次开阔,众多人力和机动游船在我们行进的主河汊右侧一水寨摸样景点前依次泊定,红色隶味十足“荷花大观园”五字镏书于古色古香的牌楼正顶,主景区终于到了。弃船登岸时,雨势依然未小,众人只好撑伞随其他游客迤俪前进,过一雅致竹桥后,正式进入景区,左侧清池按区域则开始有睡莲、碧莲、红莲等莲花的展示,大家都知道这是正餐开始前的开心点,真正美味在后面,因此都未及细看,继续迤迤前行,偶尔回观,游人们花花绿绿的伞与水中争奇斗艳的荷花交相辉映,煞是好看。
过不多时,一排古色古香平房建筑赫然眼前,细看,原来是荷花大观园书画展览馆,因为跟我们的职业有关,另外也权当避雨,大家鱼贯进入画馆。粗略观赏,其中所有绘画以及书法皆以荷花为题材,绘画中无论工笔还是写意,表现的荷花的精气神都奕奕纸上,书法也苍劲老到,最后大家的结论是:作品还算可以。
游览完画廊,抬头时,万亩田田荷花豁然眼前,流翠泻碧接天而去,我们到了大淀荷花主景区.主景区布局独特,为了营造人在万亩荷中游的美丽情景,荷花大淀中铺设了曲折回环的木制浮桥通往景区各角度和方向,浮桥中间断续点缀着亭、廊和高拱的月桥。走浮桥入淀赏荷虽没有泛舟弄莲之诗意,但当有别样感受。试探般迈上晃晃悠悠的只有两根粗大缆绳牵连的水上浮桥,,待习惯这种“水上行”的方式后,不甚塌实的心情逐渐被一种刺激和新鲜感所代替,不觉间,已入荷花深处,荷叶晶碧如斗,水珠在叶中轻灵滑动到叶心汇聚成更大的水珠,盈盈的如美人娇卧般。硕大新绽的荷花在浮桥两侧触手可及.无论粉红、淡绿、堇紫还是素白,皆婀娜轻灵,摇曳多姿,娇嫩花瓣含珠带露,迎风楚楚轻摆,幽香暗送,好令人心动的出水芙蓉。想到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中描写的“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觉得简直贴切无比。仔细注目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之花,一种飘渺的意识油然升华.《诗经》中说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想必古人睹此纤尘不染的高贵植物,心中亦必欣然有感。
沉浸于绿海花乡,不觉天已放晴,大家欢呼起来,这样就不必在因雨而湿滑的木浮桥上小心翼翼的挪行了。行程加快,很快将走到浮桥东尽头。荷花掩映围绕的一座淀中小岛上,一组灰瓦白墙色彩庄重且典雅的北方民宅式建筑映入眼帘,近前后看清原来是孙犁纪念馆.孙犁,这位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开创者,曾以其不露雕痕、平素却饱含感情的的文字展开过发生在冀中大地上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画卷,这些文字记录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历史,也使白洋淀随这些文字蜚声海内外。怀着对大师的景仰,我们入馆肃然瞻仰了这位布衣大师的雕像,并认真览读了他的生平事迹。大师一生写白洋淀,最终魂驻这片美丽的土地,其心当堪慰。
从浮桥上岸,环淀堤而行,杨柳丝丝近水,袅娜轻摆,点缀万亩荷花,使人几疑身在西湖。环堤路很长,我们一行索性搭上一种象长长的旱船般的环堤观光车,这样走车观景,半小时后,到了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荷花陆地展览区,设这个景点的目的是叫游人近距离接触、欣赏荷花。整个展览区微型荷池星罗棋布,各种颜色、形状的荷花移栽其中,有“睡莲”“千瓣莲”、“碧血丹心”、“白牡丹”、“落霞映雪”、“杏花春雨”“焉然一笑”等等,如美人娇卧,如新丽出浴,象小娥含羞,似仙子凌波,但皆琼英照水、绢绾素结,楚楚动人之至!我们不停的拍照,忘情的欣赏,惊叹的赞美……
清香醉人不知暮,和风动襟方醒初。沉浸于仙境般莲花世界,不觉日已西斜,几乎环淀一周后,我们出“寨门”找到来时我们乘坐的游船,马达响起,我们恋恋不舍的结束了浪漫的白洋淀之游!
关键字: 保定市 白洋淀 芦苇荡 荷花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