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三看之一:丽江的店铺
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丽江古城,很多人都对满城的流水感到惊讶和神奇。有人撰文,说丽江是一座活的水城。从广场上那呀呀做声的大水车,到穿堂入户的千百条水流,还有那随处可见的古老水井,无一不在向游客炫耀古城水的文化。确实,丽江是建在水上的。它以水为笔,勾勒出城市的骨骼,以水为墨,充实了城市的灵魂,以水为琴,弹拨出城市的乐章。在古城里,水是活的,无时不发出欢快的笑声。能听懂水在欢笑的,除了细心的游客,还有满城的数百座姿态各异的桥,桥边有些年代的树,树上刚刚飞来的鸟……
我走上小桥,走在水边,走过水井,确实感到丽江,确实像一位刚刚沐浴过的姑娘。街道是姑娘冰清玉洁的身躯,溪流是姑娘青春迸发的血脉,垂柳是姑娘飘柔的长发,水井是姑娘深邃的眸子。可是,仔细琢磨,水并不是姑娘的灵魂。丽江的魂,是纳西人凝聚在街道上的那种文化底蕴,那种看似不事雕琢,其实颇具匠心的文化显露。犹如饱读诗书的文人一样,其文化涵养,往往就在这一举手,一投足,甚至在一个眼神之间。
走过了太多的旅游胜地,见惯了太多的风景名胜,任何景点都可以看到卖旅游纪念品的店铺。不过,这些店铺,无论是布置的格局,还是陈设的商品,似乎都有点大同小异。纺织品是蜡染,玉石器是手镯,服装除了上面的字略有差异外,连颜色式样都相差无几。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地域特点,那也是大山里卖药材,大海边卖珍珠,给人看上去有点牵强附会,可又无可指责。
丽江的街道,也是店铺林立,尽管也时时处处都在瞄准游客的口袋,可似乎在漫不经心地过程中,让你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来。
说起丽江文化,首先当推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这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店铺里卖手绘t恤衫,上面用生动神秘的东巴文,写上祝福,写出心愿。看守店铺的,有的戴着眼镜,有的披着长发,年老的汉子,年轻的姑娘,都旁若无人地坐在门口,用不退色的纺织染料作画。这些画,常常寥寥几笔,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信息。在人们追求个性的当今,穿一件手绘衫,绝对的独一无二。店铺开着,画笔动着,样品摆着,游客立等可取,全城统一价,35元,连衣服带作品,物质伴精神,给人带走了丽江的特色与神韵。
书店是文化的集中载体,丽江城的书店,门脸都不大。但是,最讲究,也是最有特色的,大约是书店的招牌。招牌大都是原木锯开,粗糙得连树皮都没剥掉,可上面的字,却绝对很有功底。有篆刻,有阳文,有轮廓勾画,有铁划银钩,一问,还大都出于主人的手笔。进门后,没有常见铝合金玻璃,看不见俗气的大红大绿,在几乎有些晦暗的粗犷书架上,陈列的书却是古今中外,无所不有。进门来,耳畔一种若有若无的音乐,甚至还飘拂着一种时隐时现的檀香,让人很快忘了外面的世界。除了最后交钱,是没人前来打搅的。
还有一些木刻店,满墙都是作品。有丽江街景,有名人头像,有玉龙雪山远眺,有三江并流山水。店主人坐在一旁,专心地用刻刀创作新作,对进店的客人似乎有点熟视无睹。一个来过多次的游客看中了一幅,店主人不得不停下来与之讨价还价。客人叫道:“我上次来你这里,每幅不过几十元,时间才过两三年,你的标价为什么翻了几番?”店主人不慌不忙回答:“你上次来的时候,我才不过是个匠人,过了两三年,我都成艺术家了,这作品能一个价吗?”
是不是艺术家,这可能需要时间和行家来判断,但是,木刻店的主人一把刻刀,游走在空白的木版上,除了腹稿,没有任何参考。这些画,仔细品味,还真有点高原的粗线条风格。到底应该卖多少钱,恐怕物价局都不好掺乎了。买家卖家,斗智斗勇,看谁胜在最后。
关键字: 东巴文字 丽江 活的水城 玉龙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