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黑龙潭
#formatimgid_0#
丽江黑龙潭
我们出了旅店门,向北没走多远,就到了黑龙潭,它位于丽江古城北面象山脚下,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7年),乾隆六十年、光绪十八年均有重修记载。旧名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而得名,后改称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在大门的正面高悬“玉泉公园”四个字,其笔法苍劲有力,气韵非凡,为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所书。门口四尊石狮,肌理秀美,威武雄壮,过去守护木氏土司衙门,1966年迁此守护玉泉。
进入公园门,往右,沿五彩石铺就的小道缓缓行进,但见垂柳飘指,一潭澄碧,树底天光云影,树梢楼台隐现。沿潭右堤,便可看到一座长10余米的廊桥,即为“锁翠桥”。桥下有三个小瀑布,翠液飞迸,所以取名“锁翠”。桥上古人有联云:“惊涛撼树飞晴雪,未雨垂虹卧曲波”。它生动地描绘了桥边景致。右边桥下三孔飞瀑,水花四溅,流向古城,玉泉河畔,杨柳依依,浓荫蔽日。往桥的左边看,一座五孔石拱桥,长虹卧波一般,将潭一分为二,玲珑俊美的一文亭、得月楼分别屹立内外潭心,四面临水,得月楼有桥与岸相连。此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楼名取自古人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中三字。1963年重建时,郭沫若为该楼题写了匾额“得月楼”三字。站在“锁翠桥”上向北望去,远处玉龙雪山倒映潭中,可见“雪山四万八千丈,银屏一角深插底”奇景。象山半壁也映入水中,使黑龙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映,景色无比秀丽。此处是拍照留念的最佳位置,所以我等四人当然不能错过机会,每人都照了一张。此景已为丽江古城的标志,书报杂志、广告商标上随处可见。
过去,黑龙潭的出水口为九眼洞,本意为九龙治水,九眼洞上面覆有一水楼,这座水楼是1985年修造下池时移到下池三孔出水口上面重修的。而九眼洞则改造成五孔的石拱桥,即玉带桥。
黑龙潭的水清且亮,静静的流淌着,跳跃着、嬉戏着。黑龙潭里面的树也是奇型怪状的,好像是从水里长出来,又朝着水的方向生长。水草清晰可见,还有大个的鱼和数不清的小鱼。这沉默的溪水是丽江之灵,黑龙潭是这灵气的发源吧。我在里面不管方向胡乱的走着。我喜欢公园深处的林荫道和溪水,兰圃里面的小庭院和石凳石椅。这里适合漫步,树林秋色尽染,水流缓慢。最好与情人互相依偎,喃喃细语,没有什么可以打搅你,也许是风。连风也是柔和的,除了“安宁”,我想不到其他的词语可以形容。听着潺潺的水声,走在林荫小道上,这个下午异常轻松。
顺山迤逦前行,古木蔽空,尘氛顿失,清幽洁净。南山坡上掩映着迁建于此的明代建筑光碧楼、解脱林门楼,登上石阶便到东巴文化研究所,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东巴文化的翻译和研究中心。东巴文化因主要保存在纳西族宗教东巴教中而得名,东巴文是迄今仍活着的象形文字。从国内外收藏在这里的东巴文经书有2万多册,这些珍贵的纳西文化遗产,引起世界上很多文化学者的关注,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有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学者来丽江学习研究。
前行至地势较宽阔的地方,可见一组古式建筑,其主体是建于乾隆二年的龙神祠。这是过去纳西人民祭龙求雨,做龙王庙会的地方。祠外二层楼上高悬“天光云影”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四字出自南宋朱裹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祠内繁花斗艳,有书画展览。祠前有一片半圆形的草地,顶端是一个亭阁式古戏台,过去每逢三月龙王庙会,当地群众在此唱戏娱乐。我们到时,台上正在演奏纳西古乐。我继续向北走去,终于看见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凤楼。
关键字: 丽江古城 石拱桥 黑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