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草海观鸟3
草海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省西北部威宁县城西南侧,有“高原明珠”之称。草海的历史是一个变迁的历史,总体上可分为自然衍化和认为影响两个阶段。据考证,草海形成于15万年以前。早在更新世纪初,草海的雏形是一条古河道,曾经是长江上游洛泽河一级支流的河段。到中更新世纪末,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断层构造活动,使草海断块下陷而积水成湖,草海得以生存。之后,由于草海下游的地区地下裂隙通道、落水洞等岩溶作用发育以及河流溯源侵蚀作用,草海漏水而成无水盆地。1857年,“落雨四十昼夜,山洪暴发,夹沙抱木,把盆地大部分落水洞堵塞,水淹盆地,草海得意复苏。”草海复苏后,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从1958开始,草海即多次遭到认为破坏,尤以1958年和1970年为最。由于每年6、7月雨季时节,草海常因洪水泛滥而淹没湖滨的滇黔公路干道及部分农田,形成水害,为保证交通、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于当年实施了排水工程,草海水域面积减少到31平方公里。1970年,为了得到更多的耕地,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排水工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耗费了130多万元和200万个劳动工日,炸毁了草海出水口的大桥节制闸,到1972年,草海仅存约5平方公里的水面,而原计划造田46500亩的打算也落空,仅开垦出农耕地5700余亩,而有高原名著之称的草海却就此消亡。草海消亡的后果是什么呢?贵州师大教授黄威谦主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草海排水后使局部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空气湿度减小,威宁当地大气中每年损失970万吨水汽,大气降水量减少,年均气温降低,灾难性天气增加,春旱加剧,夏季低温,秋雨增多,大风、冰雹增多,霜冻加重,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由于湖泊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流量减少,湖滨周围村寨井水干涸,水质矿化度增大,生物种类减少,迁飞鸟类几乎绝迹,等等。有鉴于此,专家,学者和公众一致呼吁恢复草海水面,重建草海湿地生态环境。1980年贵州省政府决定恢复草海水域。1981年动工蓄水工程,1982年水面恢复到25平方公里。1985年,省政府决定建立草海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并列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管理处对草海进行管理。1992年草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重新蓄水后,水生植物、鸟类、鱼类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草海开始真正复苏。草海海拔2172米左右,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淡水湖,它的生态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草海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又因为湖底存在的1亿吨的泥炭,但部分的沼泽地形成了温度较适宜的湿地撑着小船通过这个人工渠道进入草海,据考证:草海已具15万年以上的历史了....引用:“草海被认为是世界水生植物种类最繁多、世界黑颈鹤越冬聚居最多和世界观鸟区中最佳的淡水湖泊,在科学界又被称为“物种基因库”和“露天自然博物馆”。眼前的草场风平浪静,静的背后是沧桑,如今当地的民众对草海的生态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过去因为穷,打鸟卖,与草海争地,现在知道正是因为穷,才要保护好草海,破坏了它是要遭到惩罚的,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家园.
关键字: 保护区 国务院 水生植物 淡水湖 独一无二 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