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苗寨漫记
若是一个普通的背包客,我更愿意随兴所至,去朝觐心中的圣地,去触摸体味。可身为户外先锋俱乐部的领队,却更多地是在故地重游中,找寻变化的新迹。但贵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每次去总能发现新奇的事物,每次去总能体会到陌生的感觉。 再见桃花源 凌晨大部队抵达安顺,这时天降贵州几年不遇的大雾,但依然能看到弦月高挂,心中才算踏实些?因为十月份的贵州正值雨季。车行不久便进入了苗区,路两旁出现了下地收割的苗家妇女,司机介绍说:这是角角苗,这是梳头苗,这是花苗,这些呢,是穿着苗服的汉人……大家都惊诧了。为何汉人穿苗人的土布衣服?看来民族习惯的融合是双向的。 时近中午,车到了路的尽头,环顾四周,已被包裹在标准的喀斯特地形中,山脉犹如驼峰交错地戳在视野里,脚下深谷中的格凸河从一个巨大的洞穴中缓缓释入水电站的坝子里。仰头,蜿蜒在驼峰上的小路虽然显得有些雄险,但大家还是按捺不住对洞中人家的好奇心,整装上路了。两个小时后,山腰上出现了一片葱郁的竹林,竹林后面便隐藏着神奇的洞中苗寨。这时,竹林下已有了星星点点的颜色攒动——洞中的孩子们率先发现了我们,我们也加快了脚步,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打量下冲进了令我们好奇的洞中苗寨。 穿过掩映的竹林,洞口的轮廓清晰了,洞口高约60米,宽约80米,地势外高内低,里面黑洞洞的,先看到的是一面挂在木杆上有些褪色的国旗,旁边是一个建在洞口的石头房子,这是洞里最好的房子,上面挂着牌子——中洞小学。据我的经验,中国贫困地区最好的建筑通常是学校,让人倍感欣慰。 站在国旗下,同伴们被震撼了,偌大的一个山洞中错落着十几个没有屋顶的竹楼。偶尔几家正升起袅袅炊烟,不时还传来隆隆的碾子声和着织布机清脆的开合声。两个挑着扁担的小娃娃低着头飞快地与我们擦身而过,几只小狗如临大敌般地狂吠着,一群在空场上觅食的小猪也抬着鼻子死死地盯着我们,此情此景,生分得让我们有了邻县土匪的感觉。大家拿着相机一顿狂闪后便作鸟兽散的各自寻找新奇去了。我和几个同伴跑进一个院落,屋门上挂着一张褪了色的奖状,上面是“王启英同学获中洞小学三年级第一名……”看来这可是令全家人振奋的荣耀呀。后来得知这个漂亮的女孩子将被一位好心人资助到大学毕业。 没想到的是,如此封闭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有门牌号码,而且有的人家钉着“遵纪守法户”的牌子,向导小毕告诉我们,在这里的人都很朴实不会犯法,只要谁家不超生谁家就是遵纪守法户了。虽说生活环境挺艰苦,洞里缺水没电,可家什和家事却从不凑合,家里大到苞谷碾子、手动风箱、织布机,小到粮缸、竹篓、懒人椅都是出自洞中人自己的手。转了一圈下来,感觉虽封闭落后,倒也落得个与世无争,平和逍遥,这不正如陶渊明笔下“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吗? 感情铁 喝吐血 向导小毕家倒不远,可路却不好走,70度泥泞不堪的斜坡一走就是半个小时。此时大家都注意着脚下,身旁——我们的终极目标格凸河、燕子洞竟也无人顾及了,任凭数百只轻盈的雨燕在洞口处唧喳穿梭着。我们归心似箭。 来到小毕家天色已大黑,我们几个对视了一下——皆是饥肠辘辘。梳洗已毕,人家早已酒上桌,肉下锅,等候多时了。我们几大吃货坐定后刚要大块朵颐,可小毕的酒碗又端起来了。我们慌忙打住,“小毕,我们先垫巴垫巴,饿疯了”,再三哀求之下,我们只干掉了半碗。忘了介绍这里的苞谷酒:均属20度自酿苞谷酒,不烈,但味苦,且喝得量大,次次要干。此地风俗定要喝双不喝单,而且见客上酒是苗寨人的风俗习惯,所以大家也就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了。 我们几个已然到量了,于是小毕父亲为我们解围:四个人把这一葫芦酒分了就不喝了,开始吃饭。我们大喜,这下小毕可就没的说了,于是把长把儿小葫芦拿过来,里面只有半葫芦酒,心想:一人小半碗就没了,太好了!酒碗凑齐,开始分酒,可一个循环下来我们都有了半碗酒,但葫芦里还是波光粼粼,再分,还有,再再分……我们四个碗全满了,葫芦里也正好没酒,我们互相对视:不能够,这是什么葫芦?只见苗家人笑成一片,于是细端详葫芦,原来这葫芦把儿里竟藏满了酒。这样的酒,这样的情意,这样的苗家人,醉卧苗寨不能回又有何妨!夜渐渐深了,虽然我们都累了,可大多没睡,有的火塘边烤衣服缓酒劲,有的肚歪着满屋溜达。我是撑不住了,在席梦思般弹性的竹地板上卷铺盖倒下了,一宿好梦! 再别格凸 晨起,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燕子在飞翔,只有我们这两艘小艇在格凸河里乘风破浪。 我来过格凸河四次了,可一次也没乘船往上游来过,听说是可以和桂林山水小有一比。眼见为实,喀斯特地貌的山水相连中,矗立水中的孤峰,竹林后的吊角楼,河畔浣衣的苗女,雾气中时隐时现的溶洞,芭蕉树上嬉闹的猴群……连我这艺术细胞缺失的人也竟在心中勾勒出了幅水墨,名字就叫《早发格凸河》吧! 船行尽头是悬棺洞,可悬棺已剩不多了,散落地放在洞壁的下面。据说以前这里有三百多悬棺,可寨子里一个木匠偷偷来拆棺材打家具到镇上去卖,结果没多久,儿子莫名地死了,于是他一怒之下将洞中的悬棺付之一炬,畏罪跑了。可这场大火将洞壁烧塌了一半,悬棺也所剩无几,现在看到的悬棺已是幸免于难的了。告别悬棺洞,我们到了这段水域的下游燕子洞。格凸河缓缓地流进洞中,可距离好远就听到了洞中隆隆的水声,我们的船靠在了洞里的一片沙滩上。抬头仰望,洞顶约有150米高,格凸河水径直地往洞深处流去,巨大的水声说明里面是个地下瀑布。当年多国探险队历时两个月探通了这个长约13公里的地下溶洞。 我们头顶上是一个直径百米的天井,可以直接看到天空,每年春夏,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天井划进洞堂,几十万只金丝燕便从洞中呼啸飞出,像朵朵彩云一般,此洞故得名燕子洞,据考是世界第二大燕子栖息洞。同伴发出啧啧赞叹:这要是早上在洞中观看燕潮,谓为壮观!遂有人反驳:燕潮虽壮观,可燕子是边飞边泻,您老观燕潮出洞后,恐怕已是一身鸟粪迷彩了吧!出了洞,我们 若是一个普通的背包客,我更愿意随兴所至,去朝觐心中的圣地,去触摸体味。可身为户外先锋俱乐部的领队,却更多地是在故地重游中,找寻变化的新迹。但贵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每次去总能发现新奇的事物,每次去总能体会到陌生的感觉。 再见桃花源 凌晨大部队抵达安顺,这时天降贵州几年不遇的大雾,但依然能看到弦月高挂,心中才算踏实些?因为十月份的贵州正值雨季。车行不久便进入了苗区,路两旁出现了下地收割的苗家妇女,司机介绍说:这是角角苗,这是梳头苗,这是花苗,这些呢,是穿着苗服的汉人……大家都惊诧了。为何汉人穿苗人的土布衣服?看来民族习惯的融合是双向的。 时近中午,车到了路的尽头,环顾四周,已被包裹在标准的喀斯特地形中,山脉犹如驼峰交错地戳在视野里,脚下深谷中的格凸河从一个巨大的洞穴中缓缓释入水电站的坝子里。仰头,蜿蜒在驼峰上的小路虽然显得有些雄险,但大家还是按捺不住对洞中人家的好奇心,整装上路了。两个小时后,山腰上出现了一片葱郁的竹林,竹林后面便隐藏着神奇的洞中苗寨。这时,竹林下已有了星星点点的颜色攒动——洞中的孩子们率先发现了我们,我们也加快了脚步,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打量下冲进了令我们好奇的洞中苗寨。 穿过掩映的竹林,洞口的轮廓清晰了,洞口高约60米,宽约80米,地势外高内低,里面黑洞洞的,先看到的是一面挂在木杆上有些褪色的国旗,旁边是一个建在洞口的石头房子,这是洞里最好的房子,上面挂着牌子——中洞小学。据我的经验,中国贫困地区最好的建筑通常是学校,让人倍感欣慰。 站在国旗下,同伴们被震撼了,偌大的一个山洞中错落着十几个没有屋顶的竹楼。偶尔几家正升起袅袅炊烟,不时还传来隆隆的碾子声和着织布机清脆的开合声。两个挑着扁担的小娃娃低着头飞快地与我们擦身而过,几只小狗如临大敌般地狂吠着,一群在空场上觅食的小猪也抬着鼻子死死地盯着我们,此情此景,生分得让我们有了邻县土匪的感觉。大家拿着相机一顿狂闪后便作鸟兽散的各自寻找新奇去了。我和几个同伴跑进一个院落,屋门上挂着一张褪了色的奖状,上面是“王启英同学获中洞小学三年级第一名……”看来这可是令全家人振奋的荣耀呀。后来得知这个漂亮的女孩子将被一位好心人资助到大学毕业。 没想到的是,如此封闭的地方家家户户都有门牌号码,而且有的人家钉着“遵纪守法户”的牌子,向导小毕告诉我们,在这里的人都很朴实不会犯法,只要谁家不超生谁家就是遵纪守法户了。虽说生活环境挺艰苦,洞里缺水没电,可家什和家事却从不凑合,家里大到苞谷碾子、手动风箱、织布机,小到粮缸、竹篓、懒人椅都是出自洞中人自己的手。转了一圈下来,感觉虽封闭落后,倒也落得个与世无争,平和逍遥,这不正如陶渊明笔下“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吗? 感情铁 喝吐血 向导小毕家倒不远,可路却不好走,70度泥泞不堪的斜坡一走就是半个小时。此时大家都注意着脚下,身旁——我们的终极目标格凸河、燕子洞竟也无人顾及了,任凭数百只轻盈的雨燕在洞口处唧喳穿梭着。我们归心似箭。 来到小毕家天色已大黑,我们几个对视了一下——皆是饥肠辘辘。梳洗已毕,人家早已酒上桌,肉下锅,等候多时了。我们几大吃货坐定后刚要大块朵颐,可小毕的酒碗又端起来了。我们慌忙打住,“小毕,我们先垫巴垫巴,饿疯了”,再三哀求之下,我们只干掉了半碗。忘了介绍这里的苞谷酒:均属20度自酿苞谷酒,不烈,但味苦,且喝得量大,次次要干。此地风俗定要喝双不喝单,而且见客上酒是苗寨人的风俗习惯,所以大家也就入乡随俗,客随主便了。 我们几个已然到量了,于是小毕父亲为我们解围:四个人把这一葫芦酒分了就不喝了,开始吃饭。我们大喜,这下小毕可就没的说了,于是把长把儿小葫芦拿过来,里面只有半葫芦酒,心想:一人小半碗就没了,太好了!酒碗凑齐,开始分酒,可一个循环下来我们都有了半碗酒,但葫芦里还是波光粼粼,再分,还有,再再分……我们四个碗全满了,葫芦里也正好没酒,我们互相对视:不能够,这是什么葫芦?只见苗家人笑成一片,于是细端详葫芦,原来这葫芦把儿里竟藏满了酒。这样的酒,这样的情意,这样的苗家人,醉卧苗寨不能回又有何妨!夜渐渐深了,虽然我们都累了,可大多没睡,有的火塘边烤衣服缓酒劲,有的肚歪着满屋溜达。我是撑不住了,在席梦思般弹性的竹地板上卷铺盖倒下了,一宿好梦! 再别格凸 晨起,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燕子在飞翔,只有我们这两艘小艇在格凸河里乘风破浪。 我来过格凸河四次了,可一次也没乘船往上游来过,听说是可以和桂林山水小有一比。眼见为实,喀斯特地貌的山水相连中,矗立水中的孤峰,竹林后的吊角楼,河畔浣衣的苗女,雾气中时隐时现的溶洞,芭蕉树上嬉闹的猴群……连我这艺术细胞缺失的人也竟在心中勾勒出了幅水墨,名字就叫《早发格凸河》吧! 船行尽头是悬棺洞,可悬棺已剩不多了,散落地放在洞壁的下面。据说以前这里有三百多悬棺,可寨子里一个木匠偷偷来拆棺材打家具到镇上去卖,结果没多久,儿子莫名地死了,于是他一怒之下将洞中的悬棺付之一炬,畏罪跑了。可这场大火将洞壁烧塌了一半,悬棺也所剩无几,现在看到的悬棺已是幸免于难的了。告别悬棺洞,我们到了这段水域的下游燕子洞。格凸河缓缓地流进洞中,可距离好远就听到了洞中隆隆的水声,我们的船靠在了洞里的一片沙滩上。抬头仰望,洞顶约有150米高,格凸河水径直地往洞深处流去,巨大的水声说明里面是个地下瀑布。当年多国探险队历时两个月探通了这个长约13公里的地下溶洞。 我们头顶上是一个直径百米的天井,可以直接看到天空,每年春夏,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天井划进洞堂,几十万只金丝燕便从洞中呼啸飞出,像朵朵彩云一般,此洞故得名燕子洞,据考是世界第二大燕子栖息洞。同伴发出啧啧赞叹:这要是早上在洞中观看燕潮,谓为壮观!遂有人反驳:燕潮虽壮观,可燕子是边飞边泻,您老观燕潮出洞后,恐怕已是一身鸟粪迷彩了吧!出了洞,我们 这次旅程的第一部算告结束。 随后,我们又悠游了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的凯里郎德镇,便揣着兴奋和欢跃返京了。窗外不时滑过依稀的灯火,大概是河南境了。这里已经是黄河水滋养的地方,孕育着古老的汉文化。列车离北京越来越近,我有种空荡荡的感觉就愈明显。每次远足返京总是这样,大抵是心还没回来,眷守着那方水土那方人吧!
关键字: 席梦思 桃花源 竹地板 织布机 苗家人 遵纪守法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