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之尾青铜峡之畔
独自挺立在阻隔浩瀚腾格里沙漠的贺兰山之尾细细体会西北高原的苍茫,色阴冷、山色青蓝,这山上绿色在慢慢的消退,在远处的我几乎已经看不到那生命的颜色,可眼前确是似雾似烟的青色在渐渐的包围这山,直到在我眼里事青蓝一片,这山身躯被夏季雨水洗刷的沟沟坎坎,此时也跟这山一样青蓝一色,这山的苍茫、雄壮、不屈不挠,都以在深秋穿上那青蓝的外套,我试着在这山身躯找寻人们走过留下的小路,可是它们和山一样青蓝不再是白绿相间,而且不见行走路人的悠闲身影,忽然间山也像西北的汉子友体恤杉换上夹克,我知道在秋风山也冷,我还知道那些小路仍在,只是在来年的春天它们会显露出来;站在山的身躯之上看那北边的山岗是矮的,几乎没有高度,但是当我远离这山的时候,它却高耸的挺立在我眼前,这不高的山顶不止飞过多少鸟儿,可我未曾在这里找到半缕鸟羽,只有忽忽而过的西北风回头的那一抹笑容,当我把这一切在脑海里重叠的时候,我想起那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贺兰山的最后的尾巴在青铜峡之南与与黄河之水形成了天然的峡谷,“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山,”然而就在黄河进入宁夏的前一段,这山河都在宁夏的西边,只是黄河调皮向东的拐了弯才有银川平原,而贺兰山好像往西继续延伸;在青铜峡之北看那那面的山连绵起伏,好像不曾中断,但是就在此时它就拐了弯,折叠幢的山峦许多个夏天我从没见到它身上有绿色的衣衫,但是今年夏天于后我出奇的发现它也绿了,娇美起来,是相当我向南继续走翻过山就是有名“一百零八塔”那种兴奋是多么强烈,可我就是没有走过,我把目光停留在那残缺的烽火台,那交织、断裂的山脉、这种错综复杂的路我怕走错,因为看上去平坦的山岗其实在它里面是不同深度山谷,这有点黄土高原的土著味道“千沟万壑”,苍凉的美,原始的美,仅仅这些就已经让我细细体味西北这块神奇土地美。
我曾经也是同样的季节去过青铜峡,我记得当我要找到青铜峡水库的时候经过许多沟沟坎坎,那剥落的黄土随着我的脚步“哗啦”落地并带起一缕尘雾,就在我坐过那条水泥路转弯看到那水库的时候我居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黄河上游很难看到有这样宽阔的河道,而且是在你走过了叠叠山岗有些劳累时坐在黄河岸边那种惬意、那股凉风怎是一个爽字能概括,站在青铜峡水库黄河的东岸,向对面望去那有名的“一百零八塔”就在眼前,我小时候曾经多次的问家人或别人究尽穆桂英来到过宁夏吗?他们有的说来过,有的说没有,直到我初中上了历史才知道那时候除了宋、辽和有一个西夏,宋辽的争斗自然不能波及西夏,但是西夏和大宋斗争有少至又少局部战争,而且宋朝的兵不可能在西夏腹地。于是我又纳闷了,究竟这些是什么?到后来我才知道是舍利塔,因为西夏是一个十分重视佛教的朝代,而黄河岸边历来就有许多的不知名的庙宇,而一八零八塔往南部远处就有残破的庙,当年成吉思汗大军进入西夏对这里进行了灭绝式毁坏,而西夏史也流亡国外,悠悠西夏成为神秘的历史,哪怕我想找些典籍作为我文章的修饰都很难,所以注定我文章的平庸。那么青铜峡里那泛舟留诗的文人又是谁呢?惭愧~惭愧~~居然到今天我还没找到。
那在瑟瑟秋风中不停点头的狗尾草茂盛的长满对面的河滩,错落有至的一百零白塔绝强的在风中挺立,背后青黑的山崖连绵不断的延续只是显的尽头,夕阳斜照,一种西北特有的荒凉在此泛起心头,这是一种别样的美,一种孤独的美,甚至是一种神秘的美,沿着这山岭修建的烽火台,贺兰山上的岩画、拜寺口的双塔……太多太多的文化、历史之迷直今未解,但也给了后人更多的机会去揭开那消失许久的西夏历史之迷。宁夏神奇而有历史悠久的土地,在今天依然留给世人更多的期待。
关键字: 水泥路 烽火台 贺兰山 青铜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