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歌古镇
据民俗传说,武山羊皮鼓远古时代,原始部落征服自然、驱逐狼虫虎豹,需要激烈的声音和强悍的力量,武山的羊皮鼓便应运而生。武山羊皮鼓起源于滩歌旋鼓。武山滩歌镇在古代是一个天然林牧区,“传说一个放羊娃无意间敲打了羊皮,第二天在林子里发现一堆死着的狼胎。放羊娃又一次使劲敲打羊皮,第三天又发现了死狼胎。于是放羊娃做了羊皮鼓作为驱除狼虫的音响,从此狼虫渐渐退远,羊倌们为了喜庆安宁的生活敲打着羊皮鼓跳起了狂欢的舞蹈。这便是羊皮鼓的雏形生成。
后来羊皮鼓逐渐发展到有了舞蹈套路,又进一步演变成为祭祀、酬神、赛社火以及祈求五谷丰收的重要活动。后来又多了相亲和求偶的内容。姑娘向旋鼓的小伙子投掷荷包,以此方式表达爱慕,旋鼓又揭开了自由恋爱的序幕。在前些年,特别是端午节,远在在滩歌古镇十里外的黑池殿村黑池龙王大殿,各村旋鼓表演队纷踏而来,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年轻的小伙和壮年的汉子更是钟情于此。如今羊皮鼓舞已发展成为具有大西北文化特色的西部扇鼓。
扇鼓为椭圆的扇面,羊皮鼓面上绘有八卦图案,鼓炳上配着梅花形金属的鼓环。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鞭,敲击鼓心,边敲边舞。舞姿粗犷、豪迈,舞步旋转变幻复杂。震耳欲聋的鼓声中点缀着鼓环清脆的嚓嚓声,令人感到阴阳分明而又和谐统一。
鼓手服饰随着人民生活的变迁,由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白汗褂,青裤子,扁麻鞋,到上世纪80年代的白衬衫,蓝裤子。上世纪90年代鼓手的服饰又变成仿古黄缎服,比以往更富有艺术的美感。从滩歌镇走出的武山旋鼓作为大西北舞蹈代表之作曾多次在各种大型开幕式一展雄风和英姿,为甘肃人民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滩歌古镇的民间舞蹈俗称秧歌,也叫社火。滩歌的社火内容丰富,有龙台、狮子、高抬、腰鼓、跑驴、竹马灯、大脑壳等。边歌边舞的还有高跷、旱船、打虎、火龙等。富有民间特色的杂耍、歌舞及武术都是驰名秦州的民间舞蹈。
关键字: 古镇 武山县 滩歌镇 羊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