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民俗文化村
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原小崆峒),是一处宗教特色浓厚的风景旅游区。据传说,该处宗教传播与天下道教宗主山、平凉崆峒山渊源深厚而被称为“小崆峒。因其山势三面接塬,一梁延伸,如凤凰卧巢状,故又称为“凤凰山。
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位于董志塬腹地,世界上黄土层分布最厚的地方。其山势形若游龙,蜿蜒险峻,山泉水质甘甜,便于饮用,山间窑洞错落有致,塬上广阔平坦,梁坡林茂草密,绿荫浓郁,季相变化丰富,四季景色各异,地势钟灵毓秀,风光引人入胜,特别是景区内囊括了黄土高原的地表、地貌、水文、植被等景观特征,被称为黄土高原的“天然标本园,成为黄土沟壑区少见的风景旅游胜地,也是陇东高原几百年来主要的佛道教活动场所,更是西峰区集黄土地貌、民俗民情、宗教雕塑为一体的典型旅游载体。风景秀丽的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历史悠久,人文史话厚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考证表明,明崇祯年间,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作为宗教胜地已远近闻名,“牛车锦延数里,游人香客莫可计数是当时宗教、旅游活动盛状的真实写照。几百年来,历经宗教信徒和民间香客的保护与建设,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已成为陕甘宁边界较为集中和典型的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佛道合一是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宗教文化的显著特色。
陇东农耕民俗文化村座落在小崆峒北门内,一座典型的陇东崖庄院落,背原面山向阳,崖背一砖到顶,窑洞排列整齐,院落雅致静谧,花园繁花似锦。大门外右侧因势修建一座高厦,另具匠心,增加了窑洞民居的层次和对衬,显得和谐而有情趣。院中央矗立一尊公刘巨像,怀抱谷穗,盘髻飘髯,目视远方,面带微笑,睿智而安详,似劳作归来,又似伫立筹谋。公刘是奠定周王朝基础的部落首领,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山之祖。公刘塑象是陇东民俗文化村点晴之笔。
庆阳农耕文明亘古久远,历史文化灿若星河。黄土地造就的民风朴实敦厚,粗犷豪放,绚烂多彩的民间文化是黄土儿女祖祖辈辈漫漫长夜点亮的灯,心灵深处流出的歌。集中一炉,荟萃一馆,建立一座民俗博物村,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尽可感受黄土文化的神奇魅力。
走进民俗文化村窑洞展厅,宇宙苍茫,大地洪荒,二十万年前后西峰巨家原就有了人类的足迹,他们在这黄土地采集狩猎,万年前后南佐圪瘩渠氏族部落村居近在目前,在这向父系氏族社会进化的前夜,原始农业、手工业己成了先民们赖以生存的主业。青铜器荟萃,石造像密布,各代陶瓷琳琅满目,屡朝文物美不胜收。公刘教民稼穑,先民春种秋收,人类早己迈进青铜时代的门槛。木轮牛车、犁耙锄耧、织机纺车、手工编艺hellip;hellip;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通过实物和造型,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农业传统是如此的深厚,数千年的沧海桑田,让人折返回久远的过去。剪纸、刺绣、香包、泥塑、木偶、字画,这些与农业劳动伴生的民间艺术璀灿夺目,古朴独特。一场电声伴唱的皮影戏更是先声夺人,观者如痴如醉。进入陇东民俗文化村,犹如进入历史隧道,使你亲身感受陇东人脚踏黄土地、一步快似一步地从远古走来,一直走到今天,从未止歇。即便走出民俗村,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与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仍然使你激动不己,感慨良多。学习历史永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
陇东历史上多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或王朝边塞,战乱频仍,荒旱相继。进入近代,行政区划导致其属三者交界的边缘地区,山大沟深,乡穷壤僻,交通不畅,信息封闭。这些,在造就当地人民群众贫穷闭塞的同时,也保留了原始的文化形态并使之世代沿续下来,其丰富的多民族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得以完整流传,并成为群众性的创作活动。这为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乃至美学、艺术、工艺等等提供了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研究土
关键字: 文化村 皮影戏 黄土地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