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游记
第一次见到九龙山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相约已久而未曾谋面的朋友,后来,我象是受了她的召唤,零距离地与之朝夕相处了三个春秋,于是,原先的那份亲切感生长出了浓深的契合,在以后的岁月里铸就了成了一种怀守。现在想来和山水真正结缘更是人生之大乐。我倾慕山里的住户,他们终日与景为伴,享受着山里的四季阳光、皎月、云雾和雨霜。有时觉得他们很奢侈,把眼前这景致给无视了,一切都那么地习以为常,难怪他们见着城里人在山里的那种投情的目光和忘情的喊声而痴痴地发笑。九龙山并没有名水胜景,但她所透出的那种空纯的灵性和虚淡的野性,也着实让人滋生诸多向往。李白路过溧阳,与友人一道游览北湖亭,北湖的浪花没能让他释怀,而他止游驻足,久久地凝望着并不高大的九龙山,诗兴竟随着山影起伏,那张能吐半个盛唐的秀口欣然洞开,留下了“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的千古豪情。与李白不同,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却实实在在地游历了九龙山,也是是身临其境,他的情来的很直白,这位连张居正都敢蔑视的人,却把最华美的诗句毫不吝啬地给了九龙山:瓦屋如云春作花,华阳绛气属青蛇。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其实九龙山原本是座旅游之山,唐朝天宝年间这里就建有寺庙,被称作九华山的下院,曾三建三毁,最后一次毁于民国。如今那不屈的庙宇又一次高高地挺立于山巅,有关它的传奇故事早已被密匝匝、苍翠翠的丛林覆盖了。说与九龙山的缘,有一件事至今难忘,那一天,我突发奇想要去看九龙山深处的石壁,于是约了几个同事一道前往,可去石壁没有路,我们便向农家借了砍刀,一晌的披荆斩棘,石壁终现眼前。就是那一刻,我们还未能静下心来欣赏石壁,居然发现在石壁底部的凹缝里安详地躺着一枚古钱币,这枚粘有尘土的古钱币是块康熙通宝,它竟如此完好。没有一点锈迹。透过中孔,我与古人的灵魂相遇了,它仿佛在向我讲述着九龙山,此时那石壁成了历史的一面镜子,把这片山都装进了久远的时间和辽阔的空间里……当我拂去康熙通宝上的积土,走出了那些段历史时,才觉得九龙山是寂寞的,寂寞所凝成得厚重还是那么地不张扬,朴质得象个少女,甚至显得有些羞涩。以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都不太了解她的历史,只是享受她的精华,就象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这就是九龙山的品性。九龙山的景不属于壮观的那类,而且藏秀于不显眼处,粗放地走走,再也发掘不了她的细部之美。仙人居、龙台泉、通京桥、钓鱼台、扬子角等等,这一处处、一个个都是九龙山鲜活的灵魂。不仅如此,只要在山里你稍作留心,就会强烈得感觉那花草树木都萌动着一种灵性。这几年,山里一些高大而俊美的树木,被连根挖起,运进了大城市,数万元的身价使之成了城里的娇贵一族,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钉上牌子,标榜起来,作为城市一景,替陌生的地方充当历史去了。然而,在山里那些同样是高大而俊美的林林总总的树儿,是这般的静谧,毫无纷争地,安详地生长着自己。在这里,随便掬起一束野花野草就能作为你案头清供。无论在啥状态下,我都会徜徉在九龙山的怀抱里,从没厌倦。高兴时,我漫步山间,听虫鸟鸣唱,任清风抚摸,那好似流淌的满山绿色把我的心情酿成了汩汩泉水,欢跳而清澈。苦闷时,我躺进山坳齐膝的草丛,聆听松涛的诉说,让自然界的十面埋伏掠去心灵的积尘,把自己融入在九龙山那苍老的寂寞里。每一次走进九龙山,我心里都存有一种怀守,九龙山既象接纳一个拜谒者,又象是招待一个老朋友,始终象个慈祥而又不言语的老者。真正能领悟山水是困难的,浮光掠影后的那种抒怀让人总觉得虚迷。走进了九龙山后,我寻找一种感觉,那种抒怀让人总觉得虚迷。走进了九龙山后,我寻找一种感觉,那便是,惟有把心灵交给了山水,才能得到山水灵性之真谛。
关键字: 九龙山 人生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