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首次东江漂流
我在黄草镇工作十二年,直接见证了影响黄草经济发展的几件大事,在所有大事中,令我最难忘的是首次东江漂流。 东江漂流(当时叫浙水河漂流或浙水漂流)地处资兴市黄草镇(当时叫黄草乡,1993年撤乡设镇)羊兴、源兴、龙兴三个村,全长28km,在未修建移民造血工程浙水电站之前,它是羊兴村木材外销的主要通道。1989年11月,我从蓼市乡(后撤乡设镇改为蓼江镇)调到黄草工作时,尚未听说“漂流”二字。记得在1991年上半年召开的乡党委民主生活会上,大家议论黄草经济如何发展时,有一位乡领导根据时任资兴市常务副市长黄诚的指示提出在羊兴浙水河搞漂流,乡党委、政府领导成员讨论时认为在黄草搞漂流是一件可望不求的难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没有制定抓旅游促旅游、兴旅游的具体措施。1992年8月底,资兴市委对黄草乡党委、政府班子进行了调整,组建了以黄亚林同志为班长的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到位后,迅速围绕“如何加速黄草经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当年10月召开的黄草乡第七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了“立足山水资源,开发东江漂流”的口号,至此,东江漂流列入黄草经济工作的重要议程。 东江漂流沿河两岸到底是些什么情况,东江漂流能否象猛洞河漂流一样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带着这些问题,黄草的主要领导反复思考,多次研究,最终决定,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领导和旅游部门汇报,争取领导重视,尽可能将东江漂流纳入资兴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另一方面由肖平亮同志负责(时任黄草乡党委委员,主管办公室、宣传工作),李芳光协调(时任资兴市旅游局副局长,开发东江漂流的主要倡仪者),羊兴村配合,认真做好首次漂流筹备工作。 1993年7月16日那天上午,天气晴朗。由郴州市旅游局(当时为郴州地区旅游局)、资兴市委宣传部、资兴市旅游局、黄草镇等单位抽调的20名首批东江漂流试漂人员全部到位。我们备足必备用品后全部集中在羊兴村浙水组河边的大桥下。漂流伐由几十根大小不一的杉木分上下两层扎成,每个杉木排可坐10人,由前后两名水手掌握着杉木排前进的方向和速度。11时许,在进行简短的漂流安全知识讲解后,我们怀着胆怯而又兴奋的心情坐上了杉木排。随着一声令下,两艘杉木排载着20名试漂勇士顺流而下,穿梭于急流险难之中,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河道时宽时窄,河水时而湍急,时而平静。湍急之时,杉木排向脱弦之箭飞快地向前冲去,每个的心都提提到了嗓子眼,神经绷得紧紧地,唯恐自己掉进湍急的河水中。而到河道宽阔处,杉木排则静静的漂在河面上,如处子般的“凌波微步”。此时此刻才能尽情地欣赏两岸的古木参天,倾听两岸的鸟语猿鸣,甚至还可从清澈见底的江中捧一捧江水,将双脚浸于水中,零距离体验浙水的清凉舒适。这时,水手突然扯起嗓子唱起了当地的民歌,歌声粗犷而动听,歌声赤裸而热烈,我们听着,慢慢地附和起来,紧绷的神经慢慢地松弛起来。 后面那艘杉木排慢慢地靠近,不时传来阵阵赞叹声,不时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设如此仙境般的美。 我们幽哉乐哉地穿梭于嵯峨险峻、植被繁茂的浙水大峡谷,尽情地欣赏着浙水峡谷这幅绝妙无伦的长幅画卷。突然,一捧清凉的河水泼到我的背上,我侧头一看,原来是对面杉木排的同事向我们挑起“水战”。这还了得,在我的鼓动下,我们奋起反抗,水花在上空舞动起来。两边的勇士越战越勇,睁不开眼睛,只知道不停地泼水,进攻。两只排子纠缠在河面上,排子上空的空气也热闹起来,欢笑声夹着水哗声回荡飘扬在整个浙水的上空。此时此刻,唯一能感觉到的是内心深处的激动和喜悦,是在远离城市紧张生活的河面上的一种欢快、愉悦、合作、友谊还有放松。 山移水转,银浪催舟。两小时后杉木排驶入了平静的东江湖,有惊无险的东江漂流结束了。试漂成功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了东江漂流开发项目,在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及全乡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东江漂流的规划、配套项目建设和相关服务工作,促成了1995年7月8日资兴东江漂流的对外首漂节,加快了建设资兴旅游名市和黄草旅游名镇的步伐,带动了资兴特别是黄草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多年过去了,昔日养在深闺无人识的东江漂流摇身一变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生态第一漂”。看着东江漂流愈发显示出其无穷魅力,一步步成为资兴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时,心中不由地生起了对自己和曾经乘排勇闯急流险滩、首次东江漂流的勇士们的几份敬意。
关键字: 影响 水 漂流 资兴市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