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关于喝擂茶时的动人的传说
柳叶湖、太阳山一带农村,每逢年节以及迎接贵重宾客,常以泡擂茶、炸馓子款待客人。擂茶是将生米、生姜、生茶叶放在擂钵中,适量放点水,用一根茶木棒在钵里擂动。擂钵是一种钵内布满齿槽的陶器,擂棒不断搅动,原料即被捣成浆糊,称为“擂茶脚子”。有的还在“三生”的基础上加上芝麻、绿豆、花生、胡椒等,因而又成了品种多样的擂茶,如“三生汤”、“五味汤”、“七宝茶”、“见米擂茶”、“糊糊儿擂茶”等品种,冲泡时,将擂茶脚子舀一汤匙在碗内,用沸水冲泡,适量加点盐即成喷香的擂茶。
喝擂茶的习俗里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古代有一位将军带了一支人马路过常德,想不到部队染上了瘟疫,病倒了不少人,部队只有停止前进。将军派人四处求医寻药,走到一个尼姑庵,庵内老尼姑慈悲心肠,将佛门常食的“三生汤”,即将生米、生姜、生茶叶捣成末,用开水冲泡后给病倒的士兵一人喝一大碗,然后蒙头大睡一觉,出一身麻麻汗。第二天,士兵的病全好了,从此以后,擂茶也就在四乡传开了。
长年累月喝擂茶,可以免除疾病,脸色红润,延年益寿。擂茶中的茶叶含有茶素、单宁酸、咖啡硷、儿茶酸、硅酸、芳香物质、果胶、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祖国医学对茶叶的医疗作用,有很高的评价。《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生姜内含挥发油、姜辣素及树脂、淀粉等,有发汗温胃、驱逐寒邪,为医家所青睐。这大概是常德人喝擂茶的习俗盛行不衰的原因吧!古代的单纯喝擂茶传数代后,又花样翻新,变成了“擂茶宴。”喝擂茶时,桌上摆上几十碟茶点,全是就地取材加工的土特产,如炸红薯片、花生米、黄豆、玉米和酸萝卜、黄瓜、刀豆、莲藕、芋头等,最多的要摆出二十多碟。
“擂茶宴”的茶点主食要数馓子了,馓子又名团馓。制作团馓,是将糯米蒸熟后压在圆形木模内,然后倒在清洁的竹席上阴干,待干后油炸即成。有的还在团馓上彩绘花鸟图案,或书写“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样。本品色泽金黄、图案雅朴、酥松脆糯、味香可口。放入擂茶中泡食,更是别有风味,令人回味无穷。曾在常德任司马的唐朝诗人刘禹锡对馓子曾写诗赞道:“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香睡无轻梦,庄褊佳人臂缠金。”由此可见,馓子在常德已流传了二千多年,至令仍脍炙人口,成为城乡人民喜爱的食品。
关键字: 传说 农村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