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波月洞
波月洞是一座规模宏大而颇具观赏与科研价值的石灰岩溶洞。波月洞共分为3层,洞内以迷宫大厅为中心,目前已开发到地下1800余米处游览,共有大厅27个,景点81处,总面积40000多平方米。波月洞洞穴之长之高之阔、溶岩之奇之怪之美实属罕见:洞中有洞、厅中有厅,鬼斧神工、步步皆景;1700米溶洞钟乳丛生,石笋兀立,石柱如林,石幔如幕,悬吊垂挂,姿态万千,满目珠玑,美不胜收。走近波月洞洞口,沿数十级石附下到洞里,夏天,有清爽凉气袭来,立时透彻肌肤,沁人肺腑;冬入洞内,却是暖流融融,恰似春风扑面,满身寒气荡然无存。 波月洞最令人费解的是钟乳石的声色:同一钟乳石,,一半五光十色、百彩皆具,一半洁白无暇、晶莹如玉;敲击石幔石柱石笋,有的闷似木鱼、邦邦作响,有的铮铮似铁,声若洪钟,尤以一夫关的响石为最,握拳一击,钟声堂堂,余音缭绕,久久不息,俨然古刹在即。 波月洞最摄人心魄的要算“四大世界溶岩之最了。演武厅顶部网状石槽之深为之一最。“天花板上的深槽弯弯曲曲、宽窄不一,深浅不同,呈放射性网状渐开线排列;宽处半米有余,窄处20厘米不到;深处二米开外,浅处半米不足。对于它的形成,翻遍浩如烟海的地质专著谁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成为地质界的难解之谜。 期珍厅的鹅管之长又是世界一最。厅内的鹅管群分布广、密度大,当中最长的一根鹅管超过一米,令地质学称奇叫绝,现已送桂林国家岩溶博物馆珍藏。“鹅管酷似鹅颈,参差错落,密密匝匝,直挂天穹,在逆光灯照之下,如同万千玛瑙翡翠空管垂吊其间,晶莹剔透。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细如鹅管的石管,中空无堵、壁薄如纸,叫你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千丘田,也属世界溶岩一最:层层叠叠梯田拾级而上,丘丘有塍,田田有水,中无凸凹,水平如镜;那田塍与田原的形成,真叫人难猜测。千丘田面积之广、田丘之大,世所罕见。灯光下,田里灯影绰绰,如饰彩练。波月洞本为蓬莱仙镜,而这里又分明呈现出一片田园风光,令人难辨仙境人间。“一夫关中的巨型边石坝又为天下一绝:弯弯曲曲的大小圆弧连成一堵婉转逶迤的石坝;坝面差不多呈水平状态,坝身厚处不过五六厘米,薄处仅一二厘米,而坝高却二米有余,比南斯拉夫境内甘安齐的温泉洞中的相似景观高出一米。难怪法、意大利等国专家赞叹不已,说如此规模之石坝,世间无双。波月洞的奇观形成,始于距今两千八百万的新第三纪前后。那时的冷水江高湿多雨为岩溶形成提供了自然条件。在此之前,频繁的地壳运动,在地表层造就了大量的孔隙和断层。含二氧化碳的地表水沿岩层孔隙、裂缝向下渗流时不断溶蚀周围的岩石,水中含有较多的重碳酸钙,进入洞穴后,由于湿度、压力均发生变化,部分二氧化碳溢出,重碳酸钙分解形成碳酸钙沉积物,再从洞穴缝隙中滴下,经千百万年的凝积,成为石帘石幔。随水滴下来的沉积物堆积为石钟乳,幻化为千姿百态的石幔石帘与石笋。石幔石帘一年年往下长,石笋一年年往上长,又经千百万年的积累,上下相连,形成石柱;飘雾中携带的碳酸钙,不断积附在石笋、石壁、石堆上,形成颗颗“杨梅、串串“葡萄、丛丛“珊瑚和朵朵“海石花;形成中,金属离子的参与,赋予了它们五光十色的外貌。大自然实是一位神奇的艺术大师,它留给人类一座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波月洞不仅是一座神奇的地下艺术宫殿,而且是一座难得的地下考古博物馆。洞内有东方剑齿象牙齿化石、水牛头骨化石、鹅耳栎树叶化石,第四纪河流冲积物与资江两岸第二级附地相似的砂石与土壤。在波月洞附近的长绡洞内,存有古陶器碎片,对研究古水文、古地貌、古土壤、古生物等古地理环境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波月洞自八十年代开放后,参观游览者络绎不绝。法国、意大利和国内许多溶岩研究专家与学者将之誉为“亚洲第一溶洞,曾引起国内外几十家报刊争相报道,轰动世界。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电视剧组慕名前来,“猴王出世、“三打白骨精“无底洞续集都在洞中拍摄,以后隔三差五有电影、电视剧组进洞拍摄外景,波月洞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旅游和影视“明星。中央和湖南省到过冷水江的领导无一不被波月洞的美景奇观所拍服,有的赞不绝口,有的欣然题词,有的填诗赋感,有的撰文忆游。在改革开放中经过十几年建设的波月洞,洞周方圆几里的山坡已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层林掩映楼堂,山洼坐立巨佛,洞前僧尼颂经,鸟语花香中充满欢声笑语,扑朔迷离里频发赞叹与惊奇。景区服务设施齐全,是湖南的旅游瑰宝。
关键字: 水帘洞 演武厅 白骨精 碳酸钙 花果山 钟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