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兵中原行之南阳医圣祠
千载流芳的医圣祠 从汉画馆出来走上车站路,随手喊过一辆出租车到了位于城南(白河北)仲景路南端附近,东关温凉河畔的医圣祠。 医圣祠前是一个大大的停车场,走到停车场尽头可以看到医圣祠的全貌。这是一座座落在平台上的当代仿建的汉代建筑。白色的墙、中国红的脚线、金色的琉璃瓦,看上去就觉得相当舒服。大门主建筑外东西侧是两座阙,虽然没有见过真的汉阙,但是这座仿造的阙也好歹让我见识了什么是阙。阙早期是警戒作用的,后逐渐沦为装饰,汉代的画像中常会看到这种建筑。在我国现存的汉阙已经没几座了,好像散落在河南嵩山、四川西康、雅安等地。细看这两座阙,并不是等高的,这就是古建筑书籍中说起过的子母阙形式。阙的立面上各嵌着一个鸟形物体,这在古代应该叫朱雀,是守卫南方的神兽。阙立在整个建筑群最南端,所以上悬朱雀是非常正确地。 大门上方是郭沫若写的医圣祠的匾额。医圣祠当然是祭祀医圣的。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英雄辈出,各地军阀相互争抢地盘。这就导致了连续的疫病发生,张氏家族也十去其七,张仲景从此行医,并活人无数。由于他在长沙太守任上时,常在大堂上为治下病患诊治,传承至今,演变成了中医“坐堂”称谓的典故。 门庭内有一很大的石屏,上面刻了一篇张仲景的传记,记录了张仲景从行医到被誉为“医圣”的辉煌一生。石屏另一面是张仲景对中医作出杰出贡献的行医心得《伤寒杂病论》的绪言,医圣在这篇文字中详细记述了自己行医的原因。 甬道中间矗立着一尊张仲景的塑像,在塑像左右的绿化带中,还掩映着四尊中国古代著名医师的塑像。 红色的陵园正门两侧是两座仿汉钟楼——以春台和秋风命名,《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奉为医学《春秋》,故两楼取此意命名。进门两侧是两排附属建筑,主要介绍中医知识、器件,以及张仲景著作。 正中就是医圣的陵寝了。张仲景在三国形成前一年的公元219年逝世,直至晋代才被迎回家乡南阳隆重安葬。如今,墓穴上盖起了仿汉的亭子,给医圣挡风遮雨。墓用青砖砌成,是传统的汉墓样式。墓穴四周各有一个石雕羊头探出,有吉祥的寓意,而顶部的莲座则暗示医圣洁身自好,医德高尚。 后部的祠堂正在大兴土木,刺鼻的味道令人无法接近,只能放弃了参观。
关键字: 东关 中国 停车场 出租车 琉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