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白马跨龙门
大年初四,天还是黑乎乎的,我们决定起程赶个早,加了125元钱的油,沿着107国道继续朝南开。我开夜车不行,主要是对对方的100瓦强灯光刺眼时,什么也看不清。这时候只能听天由命,紧握方向盘,沿着直道开,等着他呼啸而过。当车行驶到河南境内安阳收费站时,车子被拦住了,要交费。我说从山东经河北这几天都没有收费,怎么你们河南要收费啊?他们讲,上面规定的,从年三十晚上20点到年初四早晨6点全国都不收费,高速公路也不收。唉!太好了!现在已经过了6点,要收费了。交完过路费,一路到郑州过五站又交45元。将到郑州时,心想我妻子一路跟我来,所到之处都是没有名气的地方,虽然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为才批准不久,都是一些除了本地人知道以外,很少为外人知晓。所以临时决定改变方向,沿着绕城公路向右拐,驶上了去洛阳的高速公路。并且将方向盘交给她驾驶。本来想让她多练车的。结果因为一场大雪,从初二一直到现在全部都是我一个人驾驶。现在总算可以交出去了。我妻子驾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可以看得出既紧张又兴奋。不过有一个毛病,可能女驾手的通病。喜欢跟前面的车很近的时候,才猛打车头,超车,然后又快速回到行车道。以为这样子安全。实际上应该在离前面车30米远的地方,就要打左向灯后,斜着快速切入、超车,再斜着车速不减慢慢回到行车道。从洛阳东下了高速,拐到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0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68)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剎之称。白马寺的由来据说是汉明帝梦见金人,臣圆梦称佛故派人取经。因为佛经是用两匹纯白的马驮回来的,寺院建成后,起名为白马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92)。1995年7月31日,我第一次到白马寺,当时主要是冲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去的。白马寺大门并不起眼,就在公路边上,和其他寺庙差不多。这次去一看,唉!大不同了,在原来的大门前,向外推进估计有100米,又加了一道门,原来的那道门还在,成了二道门,原来的寺庙成了内院。现在的大门是第一道门,建有气势恢宏的巨大花岗岩牌坊,在二道门之间开挖了一条河,在曲曲弯弯的河上,架起一座石桥,有点象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在桥里桥外的广大空地上遍栽各种名贵花木,地上遍地铺上茵茵青草。完全是一副天下第一刹的皇家气派。今日的白马寺掩映在一片丛林之中,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显得庄严肃穆。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毗卢阁、钟楼、鼓楼等。山门外有两匹石马,是后人把其它宋墓前的石马移来附会白马驮经之意。寺内钟鼓楼之北有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的两个墓冢。寺内原出土之弥勒菩萨玉石像,高2.16米已被盗往美国。原白马寺大门,也即山门,为牌坊式石砌卷门三间,灰瓦歇山顶。进得山门,但见古木参天,松柏蔽日。红墙二层的钟鼓楼分列两侧。内藏的钟鼓都十分巨大。天王殿座落在中轴线上,是见到的第一座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门,四周有回道。天王殿内恭奉弥勒佛,背后是本寺的保护神韦驮,两边各站立二尊天王。穿过后门,又一座大院,正面又一座大殿为大佛殿。形状结构大小与天王殿相似。大佛殿的后壁和两山皆用梯形青石、梯形青砖和大青砖镶砌。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大佛殿也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广19.95米,进深11.07米,前有月台。寺内最大的一组建筑是清凉台和毗卢阁。汉代以来都是藏经之处。台高6米,长43米,宽33米。四周砖砌,台下卷洞,砌法和卷石上匠人的题字均具东汉风格。台上毗卢阁为重檐歇山,面阔五间。广17米。进深三间,宽11米,彩棚朱柱,具有鲜明的东方建筑特色。阁前左右各有三开间的配殿。台周围有几组小型建筑,构成几所幽雅的小庭院。寺东南有1175年建造的齐云塔,也称释迦舍利塔,密檐式砖塔。底长宽各78米。高约25。下面为二层须弥座,塔身13层,每层砖砌出檐,尝存唐塔遗风,由下而上,外形略成抛物线形,自第五出以上,塔身收杀,使塔身上部更加圆和,呈现稳健玲珑的形象,在古塔中突具特点。我们到的时候将近中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光彩夺目。离开白马寺,先到关林, 是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三大祭奠关公爷的寺庙。 位于洛阳南郊七公里处,因葬有关公的首级而得名。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加以扩建,如今已占地百亩,拥有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关林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在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关林中的碑亭构筑奇巧,是典型的清代亭式建筑,两侧廊房内陈列着洛阳出土的众多石刻、碑碣精品。1979年关林被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另二处祭奠关公的地方是解州关帝庙,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和湖北当阳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关林前广场,现在成了市场,各种玩杂耍的、摆地摊的、卖小商品和饮食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广场四周,都已经建成各种店铺了,比九年前是大不相同了。离开关林已经将近下午1点。在去龙门石窟的路上,看到有一家大餐馆门前停了好多汽车,我们也去凑热闹。把车停好。进门一看,果然餐厅布置的古色古香。一式仿红木桌椅,不过一楼大厅客人并不是很多。客人可能都在二楼包间里快乐呢。我们点了二菜一汤。荤素搭配,口味还好。用完餐,将车开到龙门前。龙门石窟大门前也已经面目全非了。除了建成回转车道和停车场以外,中间的商铺足足有半千米长,主要是卖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饮食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a3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a34)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37)。这里因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隋唐以后,习称龙门。大年初四,天还是黑乎乎的,我们决定起程赶个早,加了125元钱的油,沿着107国道继续朝南开。我开夜车不行,主要是对对方的100瓦强灯光刺眼时,什么也看不清。这时候只能听天由命,紧握方向盘,沿着直道开,等着他呼啸而过。当车行驶到河南境内安阳收费站时,车子被拦住了,要交费。我说从山东经河北这几天都没有收费,怎么你们河南要收费啊?他们讲,上面规定的,从年三十晚上20点到年初四早晨6点全国都不收费,高速公路也不收。唉!太好了!现在已经过了6点,要收费了。交完过路费,一路到郑州过五站又交45元。将到郑州时,心想我妻子一路跟我来,所到之处都是没有名气的地方,虽然都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为才批准不久,都是一些除了本地人知道以外,很少为外人知晓。所以临时决定改变方向,沿着绕城公路向右拐,驶上了去洛阳的高速公路。并且将方向盘交给她驾驶。本来想让她多练车的。结果因为一场大雪,从初二一直到现在全部都是我一个人驾驶。现在总算可以交出去了。我妻子驾着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可以看得出既紧张又兴奋。不过有一个毛病,可能女驾手的通病。喜欢跟前面的车很近的时候,才猛打车头,超车,然后又快速回到行车道。以为这样子安全。实际上应该在离前面车30米远的地方,就要打左向灯后,斜着快速切入、超车,再斜着车速不减慢慢回到行车道。从洛阳东下了高速,拐到白马寺。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0公里处,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68)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寺,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剎之称。白马寺的由来据说是汉明帝梦见金人,臣圆梦称佛故派人取经。因为佛经是用两匹纯白的马驮回来的,寺院建成后,起名为白马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92)。1995年7月31日,我第一次到白马寺,当时主要是冲着它是我国最早的一座佛教寺庙去的。白马寺大门并不起眼,就在公路边上,和其他寺庙差不多。这次去一看,唉!大不同了,在原来的大门前,向外推进估计有100米,又加了一道门,原来的那道门还在,成了二道门,原来的寺庙成了内院。现在的大门是第一道门,建有气势恢宏的巨大花岗岩牌坊,在二道门之间开挖了一条河,在曲曲弯弯的河上,架起一座石桥,有点象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在桥里桥外的广大空地上遍栽各种名贵花木,地上遍地铺上茵茵青草。完全是一副天下第一刹的皇家气派。今日的白马寺掩映在一片丛林之中,北依邙山,南望洛河,绿树红墙,梵殿宝塔,显得庄严肃穆。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毗卢阁、钟楼、鼓楼等。山门外有两匹石马,是后人把其它宋墓前的石马移来附会白马驮经之意。寺内钟鼓楼之北有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的两个墓冢。寺内原出土之弥勒菩萨玉石像,高2.16米已被盗往美国。原白马寺大门,也即山门,为牌坊式石砌卷门三间,灰瓦歇山顶。进得山门,但见古木参天,松柏蔽日。红墙二层的钟鼓楼分列两侧。内藏的钟鼓都十分巨大。天王殿座落在中轴线上,是见到的第一座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有门,四周有回道。天王殿内恭奉弥勒佛,背后是本寺的保护神韦驮,两边各站立二尊天王。穿过后门,又一座大院,正面又一座大殿为大佛殿。形状结构大小与天王殿相似。大佛殿的后壁和两山皆用梯形青石、梯形青砖和大青砖镶砌。这种做法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大佛殿也是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广19.95米,进深11.07米,前有月台。寺内最大的一组建筑是清凉台和毗卢阁。汉代以来都是藏经之处。台高6米,长43米,宽33米。四周砖砌,台下卷洞,砌法和卷石上匠人的题字均具东汉风格。台上毗卢阁为重檐歇山,面阔五间。广17米。进深三间,宽11米,彩棚朱柱,具有鲜明的东方建筑特色。阁前左右各有三开间的配殿。台周围有几组小型建筑,构成几所幽雅的小庭院。寺东南有1175年建造的齐云塔,也称释迦舍利塔,密檐式砖塔。底长宽各78米。高约25。下面为二层须弥座,塔身13层,每层砖砌出檐,尝存唐塔遗风,由下而上,外形略成抛物线形,自第五出以上,塔身收杀,使塔身上部更加圆和,呈现稳健玲珑的形象,在古塔中突具特点。我们到的时候将近中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光彩夺目。离开白马寺,先到关林, 是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三大祭奠关公爷的寺庙。 位于洛阳南郊七公里处,因葬有关公的首级而得名。关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时加以扩建,如今已占地百亩,拥有殿宇廊庑150余间,古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狮子110多个,古柏800余株。关林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舞楼,前台的歇山式和后台的硬山式组合在一起,重檐楼阁,构筑之妙全国罕见。关林中的碑亭构筑奇巧,是典型的清代亭式建筑,两侧廊房内陈列着洛阳出土的众多石刻、碑碣精品。1979年关林被辟为“洛阳古代艺术馆”。另二处祭奠关公的地方是解州关帝庙,解州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原籍。和湖北当阳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关林前广场,现在成了市场,各种玩杂耍的、摆地摊的、卖小商品和饮食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广场四周,都已经建成各种店铺了,比九年前是大不相同了。离开关林已经将近下午1点。在去龙门石窟的路上,看到有一家大餐馆门前停了好多汽车,我们也去凑热闹。把车停好。进门一看,果然餐厅布置的古色古香。一式仿红木桌椅,不过一楼大厅客人并不是很多。客人可能都在二楼包间里快乐呢。我们点了二菜一汤。荤素搭配,口味还好。用完餐,将车开到龙门前。龙门石窟大门前也已经面目全非了。除了建成回转车道和停车场以外,中间的商铺足足有半千米长,主要是卖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饮食店。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a3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a34)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37)。这里因伊水东西两岸之香山和龙门山对峙如天然门阙,故古称伊阙,隋唐以后,习称龙门。我第一次到龙门是1980年8月19日,当时我在地震(台)办公室工作,当时我认为地震与气象有关,于是到各省收集气象资料,回来后发表了一篇论文。这当别论。路过洛阳,岂有不玩之理。当时的门票大约只要1角钱。进入大门,文化大革命的遗迹还比比皆是,许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文物,大都毁在我们这一代中学生的手中(据我所知,当时的大学生直接参与打砸抢的还不是很多)。我们沿着伊水和龙门山依次从一个石窟到另一个石窟。俗话说:“外行看热闹”,首先进入的一个大窟是“宾阳三洞”“宾阳三洞”位于洛阳市龙门山北部,其中洞于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开凿,历时二十四年完成。南洞和北洞始刻于北魏,至唐初时完成。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奉先寺的卢舍那雕像。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的。据造像铭载,女皇武则天为建造此寺,“助脂粉钱两万贯”,并亲率朝臣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建于唐咸亨叁年(公元672年),历时四年竣工。 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深41米。共雕有11尊佛像。沿着山道朝西走,可以到莲花洞。莲花洞因窟外有明代书刻“伊阙”二字,又名“伊阙洞”。建于北魏晚期,洞内主佛释迦牟尼立像高5.1米,面部和两手都已损毁。洞中佛龛较多,构图精美多彩。窟顶镌刻一巨大莲花,造型优美,刻工精细,莲花洞由此得名。附近有一个万佛洞。完成于唐永隆元年(680年)。洞内南北两壁密密层层刻满佛龛和小佛,约一万五千尊。沿着山道朝南,又可以见一个大窟,名日古阳洞。古阳洞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它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洞内两壁镌刻有叁列佛龛,其拱额和佛像背光精巧富丽,刻品琳琅满目,图案文饰丰富多彩。其供养人像姿态虔诚持重,生动逼真,有动感。洞穴内的造像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所谓“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在此洞穴内,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这几个洞窟是龙门最精华最具观赏价值的几个。应该好好地细细品味。据资料记载,龙门石窟可以分为二大时期。(公元493~907年)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佛像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龙门石窟除了雕塑以外,书法艺术也是堪称一绝。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伊水河的对面是香山。现在也架起一座桥粱,可以方便地通达。前二次来,还没有哩。 我们边走边摄,正是目不暇接,由于对石窟艺术没有深入了解,对佛教故事也甚少研究,所以对一名旅游者来说,是一大撼事。要是再对我国历史朝代不知,那就完全是走马观花,收效甚微了。所以作为一名旅游爱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地质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我深感知识的贫泛,就好比贫瘠的黄土地。需要系统地学习和补课。龙门石窟现在是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是我国不多见的、为数仅只有几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者合一的风景区。游罢龙门已经将近4点。从地图上看到嵩山有一条便道,我曾经走过,记得要进入山区。为了赶路,决定还是走这条路。现在一般的山区,只要不是盘山路,我还是敢开的。快到少林寺时,山区公路正在修路,不太好走,等修好后,将成为连接二处风景区的捷径。
关键字: 天都 收费站 方向盘 白马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