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宁海--铮铮铁骨
贴近了宁海这些坚硬的石头,我对那台州式的硬气更多了一层理解。柔石、潘天寿、方孝孺,这些宁海的优秀儿子,在我的印象里,无不铁骨铮铮。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明初靖难之变中的方孝孺之死,是明史绕不开的一个沉重话题。方孝孺,他是刚正不阿的大儒,还是迂腐愚忠的书生?到他的故里,我们能否找到答案?方孝孺纪念碑矗立的地方,如今是溪下王村的地盘了。六百年前,这儿应该叫溪上方。我们在溪下王村村民主任和方孝孺第十八代孙的引领下,踏上地头小径,却已经难以寻觅方氏当年的印痕。尽管如今这里都是姓王的居所和农田,但溪下王村预留了一大片土地,说是要欢迎方氏后人迁回祖居地。两村向来友好,原以溪而分,上方是方氏,下方是王氏。在跨过小桥时,方指着桥墩中一块深色的条石,告诉我们这里记载着方氏的史料,还依稀能看出字迹。惠帝建文元年(1399),其叔燕王朱棣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当时方孝孺是皇帝的宠臣。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并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孺奋然作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孝孺血涕纵横,仍喷血痛骂,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朱棣一面将他关至狱中,一面搜捕其家属,逮解至京,当其面一一杀戮。最终,朱棣就在九族之上又加一族,连他的学生朋友也因此而受牵连。这就是亘古未有的“灭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入狱及充军流放者达数千。方孝孺面对屠刀视死如归,誓死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评说,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方孝孺之死的真正意义。当我们冷静、客观地面对历史时,我们应当作出这样的评说:指责方孝孺愚忠自私不顾亲人安危的说法是片面武断的,“便十族奈我何!”只寥寥数字,而这当中会有多少未能言表的史实。据史料所记载,被朱棣诛杀的也非方氏一族。方孝孺之死固然是忠于气节,但更多的是忠于制度,方孝孺为人不免空疏迂阔,但决非是愚忠二字所能涵盖的。 在没有到潘天寿故居前,我早就知道大师的国画身价日隆。仿佛天才,他的作品正如他早年的名:天授。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他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他的苍鹰寒梅,他的苍松寒石,他的山水幽兰,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1969年初,他被押往家乡游斗,回杭州途中在一张香烟壳纸背面写下绝笔诗:“莫此笼絷狭,心如天地宽。是非在罗织,自古有沉冤。”同年4月,重病中被押往工厂劳动,由于心力衰竭引起昏迷,送医院抢救,此后即卧床不起。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走进柔石故居,迎面就是一棵葱郁的桂树。如果不选择主义,以他当时并不很贫寒的家境,柔石的一生虽谈不上富足也会平顺。“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他就这么舍生取义,在一个暗夜被敌人杀害于上海龙华,他就这么成了鲁迅先生难以忘却的记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据说柔石的笔名取自于他家门前石桥上不知何人所题的“金桥柔石”几字。现在的宁海早已经跨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财政收入超过了三十亿。我忽然觉得,宁海人真正找到了一座金桥,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徐霞客开游节。这一个金点创意的确是一个上佳的载体,将宁海与世界对接,将宁海与临海与海宁区别了开来。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从字面上看,我总认为宁波远不如宁海大气。这次采风活动,《人民文学》的主编李敬泽先生和副主编宁小龄先生都参加了,作家们在饭桌上戏凑出了这么一副对联:宁波宁海宁小龄,治家治国治天下。横批是:宁静致远。我想尽管是戏作,但宁静致远用在宁海身上还是贴切的。 五月十九日,在五一九广场的徐霞客开游节开幕式,应该是宁海连续第七届的盛大节庆了。不管五月十九日能不能成为中国的旅游节,但徐霞客出宁海西门这一史实在其游记中只寥寥几笔,却让宁海将它做大了,这应该是宁海人的绝妙创意和伟大创举,也许只有神奇山海的宁海才有如此大气魄如此大手笔。通过这一个载体,宁海大踏步走向了世界。
关键字: 印象 台州 宁海 方孝孺 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