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杭州之三:南山漫步
杭州的南山路路名来源于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南山路的名字让人产生南山放马、东篱采菊的悠然,真正的南屏山我并没有上去,净慈寺的南屏晚钟听起来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无从知晓,我站在南屏晚钟的亭前,看着不远处隔者栅栏的雷峰塔,想着那个全中国人熟悉而遥远的传说,内心纳闷的是既然雷峰塔倒掉了,白娘子和许仙应该团聚了,如今这个塔又建起来了,除了旅游造景的市场企图,是不是用塔的实体的重现来印证爱情和这个尘世的渺茫距离呢?于是,迈不动去那里的步伐,那塔看上去让人沉重。(screen.width-480)){this.width=screen.width-480}else{this.width=image.width}" border=0>骑着租来的自行车沿着南山路走走停停,我喜欢车子在人行盲道上跳跃的感觉,毕竟10年没骑自行车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骑车是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一瞬间,几乎感觉自己就是个杭州人了。似乎,旁边的树林,宽宽的路,偶尔过去的有线电车,仿佛目光所及都是自己的生活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忘记了这个城市其实永远都是我必然要道别的风景。南山路很长,但是,却是杭州城里的一座建筑博览长廊,这些不同时代的建筑组合在这条半拥西湖的路上,它们中没有两座相同的建筑,不管是欧式洋楼还是中式庭院,可能是潘天寿故居,也可能是胡庆余堂高高的围墙,却和谐地在这片林荫大道上互相辉映着,这种组合几乎让喜欢观赏建筑的人每50米产生一种愉悦,因为这种兴奋来得有些意外,杭州市区在高楼大厦的新城市建筑运动里在西湖边还是做足了现代和传统交合的文章,这些错落的历史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了。(screen.width-480)){this.width=screen.width-480}else{this.width=image.width}" border=0>之所以跨越几个世纪的建筑在街上产生整体性的和谐,可能更是来源于那些树吧,看得出来,杭州人爱树如命,听说每次台风来临前,环绕每棵大树身边都搭起了铁脚手架,长久以往杭州的市民只要看到给树搭铁架就知道暴风雨就要到了。许多建筑在遇到树木的时候都采取了避让式设计,尽管这些树可能看上去并不昂贵,但是许多缺角的房子或者突然凹进去的房子的空间里必然有一棵颇有些年份的树。这些树成就了这个城市的生命力和精彩,在静静的角落和静静的天空里无言伸展。(screen.width-480)){this.width=screen.width-480}else{this.width=image.width}" border=0>在柳浪闻莺的外围,有个“林霭漫步”的茶楼,整个建筑估计占地二、三亩左右,但是实际上所占用的土地很少,几座角楼式样的主建筑完全用悬空的飞廊和亭子串联起来,不仅让游人视线通透行走自由无碍,而且据说是不动原先地坪上一棵树的,这可能有些夸张,但是却真正达到了一种避让的极致,在树丛中拐来拐去的桥廊,和密密的树桠象胶在一起的恋人,让人不由想起白蛇在树上爱上了许仙的故事,那个坐在树上看戏的人最高又最矮,是树让故事更有趣味并引发人和妖的姻缘,可能,也是树在这里传递设计的智慧吧。(screen.width-480)){this.width=screen.width-480}else{this.width=image.width}" border=0>站在火知了酒吧门前,我起先没注意到对面那段长长的灰墙建筑就是中国美院,尽管展览馆的门面很宽,可能是因为关着的原因,及至学院正大门,幡然了悟可能是传说中全国最美丽的学院了,不错就是李承德赖以成名的建筑代表作了。这是一组建筑和环境融合大气而精致、文化艺术和氛围布局交融的作品,文化的尊严独峙西湖,又不失随意和温柔的传统造园意趣。我站在天桥上,看高高的廊架的影子斜投到桥下一弯碧溪的静谧,看水面静静浮动的睡莲的样子。草坪、广场、石鼓……宁静柔和的气息,空气中游动着栀子花的香味,苏东坡和鲁迅的石像并列着,而教学楼的后面,破碎的雕塑作业已经长上了青苔,象一座沙龙一样的食堂,静静地矗立着几把遮阳伞。而又一棵树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几乎紧贴着方硬的屋檐往上舒展着枝叶,树下是几个女孩在拍个人写真。唯美和粗犷,崭新和陈旧,直线和曲线,方和圆,阴和阳,毕达歌拉斯和李聃,莫名其妙的在我的眼前晃动。(screen.width-480)){this.width=screen.width-480}else{this.width=image.width}" border=0>夜幕降临,城市开始淹没在五光十色中。南山路开始变幻成一个休闲的天堂,似乎休闲已经成了这个城市华梦的夜礼服。后来在酒吧听朋友说,南山路也是有自己的网站的,这个城市经常用自己的路来命名网站,这些路原来成了他们心底里的城市标签了。
关键字: 中国人 南屏晚钟 杭州 栅栏 白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