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古村
岩头本不想以古鸣世,但不经意间流淌的古意,给岩头村人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尝试着顺应这份自然,构想着古村兴游的神韵之笔。岩头古称岩溪,地处天台山余脉上,盘绕在群山环抱之中,去有“海上蓬莱之称的溪口11公里。小村落与我曾经到过的诸葛村一样,弥漫着让人神往的“陈腐气,古风顺着山林吹拂着衣衫和散发,感觉外婆的微笑一样亲切。小村清秀,幽静,溪水绕街环村流,村民临水而居,村民几乎是清一色的毛姓。站在村后的高山上俯瞰,村落的脉络骨架正是由绕街环村的三座古石桥与弯曲的溪流写就,恰恰是一个大的“毛字。是先人的巧妙设计,还是千年来的自然天成?个中奥妙,耐人寻味。自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至清末,岩头一直隶属剡源乡。村落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1920年以来一度称岩头镇。岩头毛姓,渊源流长、根深叶茂。史料记载,公元前900年左右,姬文王第八子郑食采于毛地,古赐姓为毛,至毛氏第五十九世孙毛元琼,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迁入衢州江山清漾村。至唐末,传毛氏第八十九代,毛氏第三子毛旭随父来庆元(当时的宁波府)上任时,毛旭游览了奉化剡溪之源,见山清水秀,土厚地灵,遂卜定居于此。近年来有专家考证认为,江山清漾毛氏一支后裔迁移至湖南,另一支迁入奉化境内;并由此考证出毛泽东系江山毛氏后裔。这与《韶山毛氏族谱》中记载的“毛氏祖居之衢相吻合。如今在岩头村的宗祠里,大门柱上共祀的对联为“江山衍派三千里,宋室开基八百年。这样说来,奉化岩头村的毛氏与韶山毛氏乃一脉之传,血肉相连。更有意味的是,蒋介石当年所娶岩头村的原配夫人毛福梅的祖先,也是由江山迁居到溪口的,与毛泽东竟是同宗。“曾经沧海难为水。岩头村历史风貌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样完整保持着古朴浓郁的清末民初人文氛围的江南古山村,现在已不多见。一般说来,小桥流水可以依旧,但古街旧景难以生存,往往是人家散去,高楼取而代之,居家的生活情调被商业的嘈杂完全打破,渐渐失去原始质朴的面目。岩头的神韵突出表现在遗留下来的民国古建筑,烟雨长弄,回廊尽头,庭院深处,秀气萦绕。就清幽、清净、清雅而言,三房地,二四间走马楼,三道阊门、中三院、下三院和五马墙是古村中最具江南特色的古建筑。鹅卵石铺就的长巷小路,满眼古旧的白墙黑瓦,古朴的木雕门窗。几位村姑正在溪边淘米,两三个儿童在戏水。坐在家门口满脸皱纹的老人、晒太阳的黑狗黄狗、透过屋顶漏下来的阳光、小板凳的簸箕里晾着笋干和自制的茶叶飘着大自然的香......岩头是一个人杰地灵、重教兴学之地。旧有“岩溪书屋四字的门额,款署“晦庵,是南宋朱熹为浙东儒学提举出巡过境所题。村首的青风寺,是创建于唐代的十方禅刹。明代名士罗抱灵曾隐居讲学于此。明清时期,此地文武举人和秀才辈出。清嘉庆年间,岩头诞生了大书法家毛玉佩,善作七尺见方擘窠大字,书艺号称“江浙之冠。时间走到了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冬,村里“祥丰南货号老板毛鼎和之幼女,19岁的姑娘毛福梅与溪口14岁少年蒋介石成婚。1910年,毛氏生下了儿子蒋经国。据说,毛氏生前经常携儿回娘家小住,因此,蒋经国的童年很多的时间是在岩头外摸家度过的,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成人后,他常与人说:“生我的是溪口,养我的是岩头。如今,物人皆已非,但蒋经国母子住过的那间东厢房至今依旧按原样保留着。人间正道不仅仅是沧桑。那小弄、那墙门、那庭院,却有自己的命运。古村落里一些老屋不但成为了江南民居的“露天博物馆,更是研究民国历史的“活化石 夕阳西下,村口的石拱桥静卧于溪流之上,用它保持了百年的姿势,桥旁当年由中正亲笔手书的牌楼虽已毁;而溪中一组组凸出水面的巨石依然灵气四射。
关键字: 几位村 古建筑 家门口 晒太阳 街环村 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