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
海会寺在阳谷城的东北 50 华里,是清代典型的庙宇与会馆相结合的建筑群,是元代礼部尚书曹元用的故址。和古庙旧址。清初此地建有财神庙,康熙四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庙院内御书立碑,康熙四十八年 ( 巳丑年 ) 有阿城全镇盐商及几家巨商富户筹资,弘法沙门元衡创建了大雄宝殿。建造时把原有三间财神庙的物料移到前殿,将原财神庙由三间扩建为五间大殿。据大殿的碑文记载,海会寺系众商崇祀财神之地。自从大佛像泛舟南来,众商户将原财神庙迁到诚敬爱慕之所南门以内隆兴庵附近,以奉财神,用扩建的大殿,迎请佛像安供。去南募像者乃东阿海会庵僧隆性,因此名曰海会寺。一代禅师元衡,二代瑞然楷,三代成明,民国初期至事变前后主持是秀然、治林、庆余、敬斋、弘章、了尘、'真清。经过数十辈僧侣的努力,至事变前形成了华北著名的古建筑群。成为集寺庙会馆于一体的商贾聚集之所。寺院面积 100 余亩,殿字楼阁 168 间,各种佛像 500 尊,常住僧侣 40 余人,耕地多达八百余亩,民国初期耕地仍有 400 余亩,四周居民大都是寺内佃户。 海会寺内外有两座戏楼,每年春秋举行两次古庙会。外戏楼每年在三月十八举行,也叫四月会,演戏 8 12 天,直至收麦为止,戏剧杂耍热闹非凡。经营商品主要以麦收农具为主,商贾云集生意兴隆。里戏楼是秋季庆丰收的九月会,比四月会更加繁荣,在华北各省市颇具影响。天津、济南、青岛、邢台、石家庄、周村、邯郸、泰安、濮阳、济宁、兖州、营口以及山西的商人,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大宗商品有皮革、丝绸、百货、杂货、大牲畜、木料、金银手饰、玉器、玩具、农产品、手工艺晶以及饭菜小吃,货摊饭棚摆列千余家。此会期间伴有东会馆和火神庙的歌舞楼同时上演三台乃至四台大戏,竟相赛演,加之杂耍、马戏的表演使古会更加热闹非凡。古会延至“七七事变后,由于日寇入侵,碉堡林立,切断了与外界通商渠道,致使阿城市场日渐冷落,古会停息。 世纪之交的前夕,鲁西大地,再次荡起改革开发放的春风; 1999 年 11 月经阳谷县两委研究决定,将海会寺归还佛教界,并予以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在阳谷县民族宗教局魏茂东局长及山东省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及协调下,仁修法师于 2000 年 1 月入住海会寺,展开了海会寺的修复工作。 在仁修法师的带领下,佛教界四众弟子,积极踊跃捐款捐物,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迅速筹集资金六十余万元,并于当年完成了大雄宝殿的修复工程。重修后的大雄宝殿,金碧辉煌,佛像高耸,梵宇清磬,晨钟暮鼓,俨然一片清平气象。“大雄宝殿四个金匾大字,是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仆初大德亲笔题写的。 大殿中供奉三世如来,分别是“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一消灾延寿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叫阿弥陀佛。两旁分别供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东西两壁悬挂十八罗汉壁画。此供奉形式,是模仿当年释迦如来灵山一会场景的布置的,使人一进大殿,便如同亲临盛会,以同沐我佛慈霖灌顶之加持。更悬以幢幡,张挂宝盖,如天人聚会,异彩庄严,千佛灯矗立西东,琉璃灯伞撑挂高空,恰似日月照临,更同佛光普照。卑使见者闻者,生恭敬心,同增福慧。公元 2001 年 4 月 21 日 ( 农历三月二十八 ) 海会寺举行了修复后的第一次开光法会,各界嘉宾,与会大德,居士代表一万余人,光临盛会。当天早晨七点二十分,佛光涌空,圣境空前,佛光普照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持续不断,四众弟子,与会嘉宾,啧啧称奇,叹为稀有。合院之中,佛号震天,谓为奇观。开光法会后,海会寺声名远播,佛教界八尊造像,各现异彩,殿内“护法龙神彩绘工艺更是独有特色。天王殿 ( 前殿 ) 供奉“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护法韦驮菩萨及四大天王 ( 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 造像凛凛威风的护法造像,使善人安、恶人寒。慈颜大度的菩萨,广接有缘众生,普生欢喜。一折一摄,充分展现了佛法的包容与威严,也使人感受到了学佛的尊贵与庄严。总之,今天的海会寺,正在以崭新的面目,向世人展现着它兴隆旺盛的欣欣气息,未来的海会寺将更加辉煌,愿海会寺佛光普照鲁西大地,愿鲁西大地更加美好与富饶。
关键字: 佛光普照 佛教界 大雄宝殿 财神庙 阳谷县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