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一日游(五)
周庄的明清建筑很多,基本都是白墙镶深色木窗,屋顶和地面多呈黑灰色,可能当时就流行黑白配吧,既素雅又不失大气。周庄有很多深宅大院,它们的主人不是商贾之家就是官宦世家,导游带我们游览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张厅和沈厅。张厅与明朝的开国功臣、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有关系。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社会,整个徐氏家族都因朝中有个位居高位的亲戚觉得极为荣耀,在明英宗统治时期,也就是徐达去世几十年后,他弟弟的后裔还以官宦之家自居,建了这处名为“怡顺堂”的住宅。清朝初年张姓人家从徐氏手里买了“怡顺堂”后,将其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现在我们看到的正厅及后楼是明代的建筑,其它都是清代所建。 张厅虽然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官家的气势依旧,这一点,所有游客在刚进门时就能感受到。张家的门槛很高,高度已经接近我那8岁女儿的膝盖,我特意让她站在门里拍了张照片。门槛的高低代表着地位的高低,门槛是身份的象征,所以以前的人谈婚论嫁讲究门当户对。如果两人地位太过悬殊,这样的婚姻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的阻挠,能够冲破阻力的很少,而那些富家小姐和落难公子比翼双飞的爱情故事则被传为千古佳话。张厅的主厅为宽敞明亮的玉燕堂,每个导游到了这里都会介绍那根粗大的厅柱,柱子有一抱粗细,下面是楠木鼓墩,坚固如石,较为罕见,据说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这间房子还有一个特色,屋顶和椅背类似明代官员纱帽的帽翅式样,所以又有人叫它“纱帽厅”。厅内字画很多,我在其中的一幅上看到了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落款。我对字画没有研究,所以知道的画家、书法家也很少,记住吴冠中也是拜这次旅游所赐,出发前在网上看到他对周庄的高度评价:“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江南园林的六大要素——水、假山、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和家具在张厅的后花园都能看得见,这一切也让来此地游览的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张厅的水是一条被叫作“箸泾”的细流,古汉语中称筷子为“箸”,我想他们之所以给家中的这条小河起如此优雅的名字,可能一是因为它的细,二是为了显示自家的文化水准吧。到过张厅的人都说“轿从门前过,船自家中行”是它最大的特色,经导游指点,我看到了一叶扁舟悄然横在过河走廊下,原来张厅的水还真的跟别处花园里看到的不同啊。导游让我们猜小船派什么用场,我觉得应该是避祸逃生之用。因为官宦之家嘛,总会有不服气的对手,觊觎他们家财富的盗贼也说不定哪天会来个三光政策。导游在卖过关子后看没人敢说出自己的猜测,就说出了答案:这是下人们出外购物用的,因为身份低,他们不能从厅堂里进出,旁边的一泓方形水池就是小船交会和调头的地方。 在过河走廊的两侧设有敞窗,窗前有吴王靠,也叫美人靠。“吴王靠”,一听名字就知道和春秋时参与诸侯争霸的吴王夫差有关,相传这是当年吴王与美人西施游赏观景之物。倚在窗前往外望去,印入眼帘的只有假山、花木、河水、小船,还有一片狭小的天空,想象着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的张家姑娘与小姐,脑中不禁闪出两句诗来:“黄昏独倚朱楼,西南新月眉弯。”花园里有一处假山,造型非常特别,和我在无锡寄畅园内里看到的假山差不多,那里用的是有着“江南名石”之称的太湖石,回来后查资料才知,张厅的假山也用的是同样的石头。太湖石的特点是“瘦、皱、漏、透”,这是无锡的导游教我的,它的存在为这座面积不大的小花园增添了些许灵秀。 从花园里出来就看不到导游了,只有她留下的话:沈厅见。在河边的屋里看到不少同事围在一起,不知道被什么吸引住了,我也拉着女儿凑上前。原来靠窗坐着一位身穿蓝格上衣头顶一块毛巾的老太,她正在飞针走线,在她面前的凳子和桌子上摆满了绣花的童鞋和虎头鞋。这也算周庄的一种文化吧,我征求了老人的意见后,给女儿和她拍了一张合影。 这时,旁边又喧闹起来,几个年轻教师在学着推磨。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南方的磨,虽然北方的磨我在现实中也没看到过,毕竟,战争影片里有推磨的镜头。北方的磨比较大,要转着圈地推,而南方的磨秀气,人站在原地,只要握住柄在眼前象太极推手一样划动就行了,感觉上应该还算省力。同事中有个别摸到技巧的还真让磨转了几下,看得孩子们心里痒痒的,一个个跃跃欲试。今今也想试一下,可胆小的她不敢上前,特别是看到那位负责看磨的大婶有点生气时。于是,我把她推过去,让她扶住柄摆出推磨的造型,秀了一张照片。网上有人撰文提醒:出张厅一定不能走正门从原路返回,要从正厅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弄堂出去。在我刚想到要去找这个地方时,就随着前面的同事跨进一个窄窄的小门里。这就是我要走的幽深长弄啊!这是江南大户人家特有的厅堂之外的走廊,旧时,没有大事轻易是不开正门的,每逢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平时家人进出都走陪弄。张厅的备弄约有二十多米,在左边的墙壁上至今仍保存着被灯火熏黑的八个壁龛,里面摆放的是一盏盏蜡烛状小电灯。
关键字: 代表性 周庄 周庄一日游 大气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