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
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第一个主人叫徐泰时,曾经当过工部营缮郎中,所以他对建筑是有一番研究的,这对他后来修建留园很有帮助。徐泰时为人耿直,因而得罪了权贵,在遭人弹劾罢官回家以后,修建了东、西两园,东园就是现在的留园,西园后来被他儿子捐做寺庙,也就是现在的西园寺。徐泰时去世以后,这个园子也就逐渐荒废了,到了清代的嘉庆年间。曾任广西左江兵备道的吴县东山人刘蓉峰辞官回家后买下了东园的旧址,改建为“寒碧山庄”,因为园内多植白皮松,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又叫“花步小筑”,因为前面有一条路叫花步里;又因为主人姓刘,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刘家花园”。光绪年间,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废园,盛旭人买下寒碧山庄后就将它改名为“留园”,一个原因是“刘家花园”的“刘”与“留”谐音,这是花园易主常用的一种改名方法,再有,盛康在整修花园时曾发现一块“长留天地间”的石碑,据说是刘拍温定的,他想这个花园历经战火仍然保留下来,似乎在冥冥之中有老天爷的保佑,也希望留园都永远留在盛家手中。从留园的得名,可以看到园主修建花园时花费了不少心血,留园中的每一处建筑似乎都是别有一番用意。 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宽不过1.5米,虽然很不起眼,却给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售票处门厅里大型漆雕屏风上绘有留园的全景图,它是用2500块玉石镶嵌而成的,那么,为什么要用2500块玉石呢?因为这幅图是苏州2500岁生日时候,由扬州艺人所雕,每块玉石代表了苏州一年的历史。上方悬挂着“吴下名园”匾额,似乎要告诉我们留园曾经拥有的的辉煌。进了门厅,是一个小天井,小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在天井后面的是轿厅。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走出这道门,前面有两个蟹眼天井。天井里种了瘦竹,为昏暗的过道引来一些光亮。这是一个敞厅。敞厅前面的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穿过这道门,就来到了留园的中部花园。门上方的石碑“长留天地间”。中部花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粉墙上有六扇漏窗,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见,这门扇花窗,图案各异,我一边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景色也在变化,这也许就是造园中的“移步换景”吧,并且这几扇花窗还有通风、透光的功能。花窗对面的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走过漏窗,就来到了“绿荫轩”,轩名取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了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诗句。从远处拍过来的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绿荫轩是观赏春景的最佳处。从绿荫轩看过去,对面的紫藤架在春天的时候繁花似锦,是一幅立体的春色图。来到后边,墙上有“花步小筑”四个字,因为留园一带旧名“花步街”。明瑟楼,楼下起名为“恰航”,取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里面的评弹艺人正在为大家表演评弹,剧目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楼旁的湖石假山非常巧妙地将登楼踏道藏于其中,边上刻有“一梯云”,取自“上楼僧踏一梯云”,将山石比作可以助人升腾的去朵。明瑟楼楼前的地面俗称“花街”,是用卵石、缸片、瓷片拼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图案有金鱼、莲藕、仙鹤等,象征“年年有鱼”、“百年好合”、“健康长寿”......,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愿望。因为路上行走的游人太多,只抓住个空闲拍到了这只金鱼。这座建筑是留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涵碧山房”,取自朱熹的“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涵”指水多,“碧”指水碧如玉,所以叫“涵碧山房”。
关键字:
建筑 留园 西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