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沉思
06年5月26日到6月2日,单位组织我们一行近20人赴华东5市即南京、杭州、苏州、无锡、上海和黄山、千岛湖考察,其实也就是旅游,总共七天的行程,要赶往这么多地方,这注定了是一次行色匆匆、马不停蹄而又风尘仆仆的出游,也注定了必然仅仅是一次“到此一游”式的旅行,不能作细致的考察、不便做长久的停留,所到之处,也只能是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题记。 飞机上午9:30分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了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 南京,很小的时候知道这个地理名词是在电影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经典镜头曾长久的留在脑海中,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地名,一个地理概念。上学以后,特别是学了中国近现代史以后,得知这是一个历经磨难和浩劫的城市,30万人在短短的几个星期被日本侵略军屠杀于南京,那该是怎样一种令人发指的暴行和不堪回首的历史啊?许许多多的人到了南京,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到南京大屠杀,这是所有中国人心中永难忘怀的一个隐痛。 南京的街道上,到处可见粗壮的法桐,这些高大的行道树似乎也在印证着南京的历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整个中山陵布满了这样的法桐,巍巍的中山陵,安葬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整个陵园的设计中西合璧,堪称绝妙。站在陵顶,往下一望,满眼翠绿,这里已经成了来南京的客人必然要到的地方。但很多的客人也仅仅只是游览而已,想当年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再想想随后不久就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屠城暴行,我们会感到,一个强大的民族对于他的人民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我又情不自禁的想到了鲁迅,这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脊梁,灾年轻的时候,为了寻求救国的道路,足迹也曾到过南京,他苦苦的寻觅,但在这里的结果终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最后只得东渡日本,然而国民精神的麻木使得这个想以医术救国的热血青年终于义无反顾的弃医从文,从此,他的投枪似的文章一直和各种腐朽的力量做着殊死的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从孙中山到鲁迅,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探寻着中华民族富强文明的路途,都和这座六朝古都有着关系,所不同的是,鲁迅是把年轻的足迹留在了这里,孙中山则永远长眠在了这里。 在南京,还有一个一定要去的地方,这就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虽然这是中国人永远的心痛,但也是所有中国人永远的铭记,短短的几个星期,30万人被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军或水淹、或刀刺、或枪杀。30万!那是一个怎样的数字?30万人的血,由该是怎样的令人窒息啊。我相信只要是人,到这里走一趟,都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那累累的白骨、那无声的警钟、那十字架上触目惊心的日期,那些年过耄耋的见证者的足印,那黑森森的30万的数字,一次次的刺激着游人,也惊醒着游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电视、书籍太多了,那段历史几乎所有中国人都会说出个大概。 中国不应该忘记,世界也不应该忘记,日本更不应该忘记。可是,日本的历届领导人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却一再坚持,并称中国揪住历史问题不放,其实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从来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实事求是的讲,日本给中国的经济援助还是不错的,但中国人向来讲恩怨分明,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从来都是不容混淆的。 我有时甚至很偏激的想,日本领导人每年参拜靖国神社,那些战犯、刽子手他们是当作英雄去祭拜和怀念的,他们不怕伤及亚洲和中国人民的感情,一再这样做,那么,我们何不也为当初向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的美国军人建立一个纪念馆,他们才是真正人类和平的英雄,当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我们就大张旗鼓的去参拜向广岛投放原子弹的军人纪念馆,表示我们的尊敬和怀念。家国一理,对待君子,不妨君子一点,对待无赖,有时候要比无赖还要无赖。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日本友人立的碑子,他们呼吁绝不让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绝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但日本右翼势力的张狂,让我们不得不时时提高警惕。 外地旅游,总想了解当地风土民情,但导游说,南京是个例外,因为这个城市是个外来人口汇聚而成的城市,自从那次屠城之后,南京几乎成了空城,不是被杀死,就是被迫逃走,从此,这座城市的民风民俗的历史渊源,被突然斩断,外来的不解其详,了解其详者又不知所终,厚重的六朝古都在这一点上骤然成了一个悬空的城市。所以南京没有特别的民风民俗,没有特别的方言俚语,他们说的基本是普通话,或者说只要说普通话在南京就没有语言交流上的障碍,而这些,往深里一想,有会让人想到那次屠杀。秦淮河永远充满着江南的特色,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曾经为我们描绘了艳俗的秦淮河远去的背影。现在夜晚的秦淮河依然热闹,但似乎远没有了当初的雅趣,到处是形形色色的游客,到处是商业气息浓郁的门店,虽然那些牌楼依然,但当初的风流似乎早已不存。 唉,南京之游,看到的并不多,想到的却很多,身不累,心却极累。
关键字: 千岛湖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