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游踪----盘门
2005年5月21日 搭车到三香路,沿学士街向南,经过上次到过的胥门和百花洲公园,在建的沧浪少年宫,然后从吉庆街南端的东大街到新市路。从地图上看到,那就是所谓的盘门所在。 首先望到的是喜来登吴宫酒店,占据了半条街,两边各有一个翘角亭阁,像古时的城楼,于是拐了进去。 酒店的名字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也不知道它的豪华程度。酒店外观以及内部都很古典,典型的苏州式园林建筑。大堂在最高处的三楼,算不上富丽豪华,但典雅得让人为它沦为酒店而扼腕。楼下餐厅外边有一道人工的小溪,小溪对岸是几段小小的园林片断,堆砌了白而空的太湖石,在绿色草木的映衬下,显得特立独行。有一个亭子,亭柱上的对联居然巧妙地将酒店的名字嵌了进去,不过,上联却有些生吞活剥的味道。 酒店客房由两翼向南延伸,中间夹了一个水池,水池两侧各一排石灯笼,白天已经很有些情趣,夜晚该呈献另外一番景致吧。 离开酒店,沿新市路向东到十字路口,按照路标指示到“盘门景区”----非常遗憾,在处处古色古香的姑苏城,或者可以追本溯源至公元前六世纪的吴都,这个直白的名字本身有些煞风景。据介绍,盘门最早建于春秋时代的吴阖闾元年、即公元前514年。 牌坊周围停满了车辆,门口也十分的商业化,有人堵在那里查验门票,但入园后便是在园外就能望见的瑞光塔。塔也很有些历史,最早是三国时期的三世纪中叶,想必遭受过天灾人祸的磨难,现在看到的应该是后来重建的。入门左侧有一块大石碑,上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礼赞,已经磨蚀得有些模糊了。旅游团络绎不绝,但没有特意去偷师,也便不了解塔的历史。本来想看看25元门票背面,谁知道也商业地印了某酒店的菜名和价格,而不是景点历史背景等的简介。 买了门票就可以登八角古塔,于是默默打算回头再尝试,谁知最终错失了机会。偶尔听到导游毫无感情地对着扩音器介绍说塔里藏有舍利子,想必算得上所谓的宝塔了。 绕塔向西,便是“四瑞堂”。有一幅木刻的盘门全景图,简单的屋内密实地环墙排列了许多小几和红木椅,小几上还摆了话筒,而屋梁上本来垂了古色古香的宫灯,却又增加了两盏豪华的吊灯,比话筒更令人觉着突兀。左侧出口架了幅照片,说是2001年apec组织的21位财政部长在这里举行过会谈,终于恍然大悟。但愿一个世纪之后,这次会议连同吊灯和话筒都能变得古色古香起来。 四瑞堂西边高台上有一尊和尚坐像,和尚右侧高台的一角卧了一只白色的石龟。据说,这里原来叫瑞光禅院,宋代的元照禅师在这里讲经,生花妙语居然说动了一只白龟从西边的水池里爬出来,于是就有了新的景点,而面前的水塘也有了一个名字----白龟池。 四瑞堂南侧是钟楼,吊着一口据称重达九吨的唐钟,看铭文知道是最近铸造的。交钱就可以撞钟。刚入园的时候听到的钟声大概就是这么撞出来的,难怪听来十分急匆。几个星期前,听本地一个曾经当过导游的人介绍,什么寺的和尚讲过,撞钟很能体现一个人的秉性。开始有些相信了。 四瑞堂西侧是鼓楼,架了一面大鼓。鼓却敲不得,严严实实地用栅栏拦住了好奇的游客。 下了鼓楼,沿左侧小径内进,右边有一道小小的亭桥,亭桥下的水居然显得清澈。亭桥北望,隔墙便是喜来登酒店的赭色楼房。这里还有一座孤零零的房屋,说是“涛隐观鱼”。想起留园冠云峰侧旁小亭里的匾额: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站在曲桥上的游人一开口,一条条身形巨大的金鱼便快速围拢过来。果然有人买了鱼食,开始逗弄水里的生灵。曲桥另外一边对着小小的人造溪流,和两座亭桥,小巧得很有些园林的意趣。 继续西进,是一道刻意弯曲的廊道,走到尽头,左侧便是“和月桥”,接着是“延寿桥”,左近有两个砌在地面的月亮和太阳,有人解说是构成了阴阳图,也没有去验证。还有一个“孝义碑”,上边的文字也磨蚀得难以辨认,虽然不过是民国时代的1942年才刻的。 与“四瑞堂”隔了白龟池相对的,是一座“丽景楼”。三楼有茶座,站在阳台上回望东方,更见瑞光塔的气势。 继续往西南方向去,便是“伍相祠”。东墙侧门内碑刻了古人游历盘门的文字,其中有一首王安石的: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与其说是状景,更多的似乎是写意。 还有一首范仲淹的诗: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只惭魂。奇怪的是,下午在胥门看到一块碑,上边录了宋人张咏的《伍员庙》,只差两字: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固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泣惭魂。反倒不知孰真孰伪了。 楚平王对伍家满门抄斩,走漏了风声,但伍奢坚持帅全家殉君命,而让伍子胥出逃。戏文里唱伍子胥到了关口,悲愤加上忧虑,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才得以蒙混出关,经宋、郑国到大吴国,助阖闾杀吴王僚自立,并于公元前514年督建阖闾大城,辅佐吴王建立霸业。伍向吴王进言,“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而且要“因地制宜。”最终建功卓著,受封申地,所以也叫申胥。后来伍员统兵灭楚,报了家仇,为泄私愤,对恨之入骨楚平王甚至掘墓鞭尸,则似乎过分了些。后来到了吴王夫差时代,伍屡屡诤谏,最终得到的是赐死。据说死后尸体浮在河面,吴王心生悔意(?值得怀疑),才有了这座庙。不过,现在的这一座却是1988年翻建的。 伍相庙背北面南,正中两道灵幡后边,帷幄里供奉了一尊巨大的蜡像,比普通庙宇的神像要更有神采一些。两侧的厢房里各有一幅仿铜板图,叙述伍入吴和督造城墙的场景。门口各有对联,一个是: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另一个是: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作涛神。 绕屏风出伍相庙南侧的正门,迎面是照壁,上书“相土当水”(?)几个字。照壁后边,便是一条窄窄的溪流,或者小小的人工河。2005年5月21日 搭车到三香路,沿学士街向南,经过上次到过的胥门和百花洲公园,在建的沧浪少年宫,然后从吉庆街南端的东大街到新市路。从地图上看到,那就是所谓的盘门所在。 首先望到的是喜来登吴宫酒店,占据了半条街,两边各有一个翘角亭阁,像古时的城楼,于是拐了进去。 酒店的名字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也不知道它的豪华程度。酒店外观以及内部都很古典,典型的苏州式园林建筑。大堂在最高处的三楼,算不上富丽豪华,但典雅得让人为它沦为酒店而扼腕。楼下餐厅外边有一道人工的小溪,小溪对岸是几段小小的园林片断,堆砌了白而空的太湖石,在绿色草木的映衬下,显得特立独行。有一个亭子,亭柱上的对联居然巧妙地将酒店的名字嵌了进去,不过,上联却有些生吞活剥的味道。 酒店客房由两翼向南延伸,中间夹了一个水池,水池两侧各一排石灯笼,白天已经很有些情趣,夜晚该呈献另外一番景致吧。 离开酒店,沿新市路向东到十字路口,按照路标指示到“盘门景区”----非常遗憾,在处处古色古香的姑苏城,或者可以追本溯源至公元前六世纪的吴都,这个直白的名字本身有些煞风景。据介绍,盘门最早建于春秋时代的吴阖闾元年、即公元前514年。 牌坊周围停满了车辆,门口也十分的商业化,有人堵在那里查验门票,但入园后便是在园外就能望见的瑞光塔。塔也很有些历史,最早是三国时期的三世纪中叶,想必遭受过天灾人祸的磨难,现在看到的应该是后来重建的。入门左侧有一块大石碑,上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礼赞,已经磨蚀得有些模糊了。旅游团络绎不绝,但没有特意去偷师,也便不了解塔的历史。本来想看看25元门票背面,谁知道也商业地印了某酒店的菜名和价格,而不是景点历史背景等的简介。 买了门票就可以登八角古塔,于是默默打算回头再尝试,谁知最终错失了机会。偶尔听到导游毫无感情地对着扩音器介绍说塔里藏有舍利子,想必算得上所谓的宝塔了。 绕塔向西,便是“四瑞堂”。有一幅木刻的盘门全景图,简单的屋内密实地环墙排列了许多小几和红木椅,小几上还摆了话筒,而屋梁上本来垂了古色古香的宫灯,却又增加了两盏豪华的吊灯,比话筒更令人觉着突兀。左侧出口架了幅照片,说是2001年apec组织的21位财政部长在这里举行过会谈,终于恍然大悟。但愿一个世纪之后,这次会议连同吊灯和话筒都能变得古色古香起来。 四瑞堂西边高台上有一尊和尚坐像,和尚右侧高台的一角卧了一只白色的石龟。据说,这里原来叫瑞光禅院,宋代的元照禅师在这里讲经,生花妙语居然说动了一只白龟从西边的水池里爬出来,于是就有了新的景点,而面前的水塘也有了一个名字----白龟池。 四瑞堂南侧是钟楼,吊着一口据称重达九吨的唐钟,看铭文知道是最近铸造的。交钱就可以撞钟。刚入园的时候听到的钟声大概就是这么撞出来的,难怪听来十分急匆。几个星期前,听本地一个曾经当过导游的人介绍,什么寺的和尚讲过,撞钟很能体现一个人的秉性。开始有些相信了。 四瑞堂西侧是鼓楼,架了一面大鼓。鼓却敲不得,严严实实地用栅栏拦住了好奇的游客。 下了鼓楼,沿左侧小径内进,右边有一道小小的亭桥,亭桥下的水居然显得清澈。亭桥北望,隔墙便是喜来登酒店的赭色楼房。这里还有一座孤零零的房屋,说是“涛隐观鱼”。想起留园冠云峰侧旁小亭里的匾额: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站在曲桥上的游人一开口,一条条身形巨大的金鱼便快速围拢过来。果然有人买了鱼食,开始逗弄水里的生灵。曲桥另外一边对着小小的人造溪流,和两座亭桥,小巧得很有些园林的意趣。 继续西进,是一道刻意弯曲的廊道,走到尽头,左侧便是“和月桥”,接着是“延寿桥”,左近有两个砌在地面的月亮和太阳,有人解说是构成了阴阳图,也没有去验证。还有一个“孝义碑”,上边的文字也磨蚀得难以辨认,虽然不过是民国时代的1942年才刻的。 与“四瑞堂”隔了白龟池相对的,是一座“丽景楼”。三楼有茶座,站在阳台上回望东方,更见瑞光塔的气势。 继续往西南方向去,便是“伍相祠”。东墙侧门内碑刻了古人游历盘门的文字,其中有一首王安石的: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与其说是状景,更多的似乎是写意。 还有一首范仲淹的诗: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只惭魂。奇怪的是,下午在胥门看到一块碑,上边录了宋人张咏的《伍员庙》,只差两字: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固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泣惭魂。反倒不知孰真孰伪了。 楚平王对伍家满门抄斩,走漏了风声,但伍奢坚持帅全家殉君命,而让伍子胥出逃。戏文里唱伍子胥到了关口,悲愤加上忧虑,一夜之间白了头发,才得以蒙混出关,经宋、郑国到大吴国,助阖闾杀吴王僚自立,并于公元前514年督建阖闾大城,辅佐吴王建立霸业。伍向吴王进言,“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而且要“因地制宜。”最终建功卓著,受封申地,所以也叫申胥。后来伍员统兵灭楚,报了家仇,为泄私愤,对恨之入骨楚平王甚至掘墓鞭尸,则似乎过分了些。后来到了吴王夫差时代,伍屡屡诤谏,最终得到的是赐死。据说死后尸体浮在河面,吴王心生悔意(?值得怀疑),才有了这座庙。不过,现在的这一座却是1988年翻建的。 伍相庙背北面南,正中两道灵幡后边,帷幄里供奉了一尊巨大的蜡像,比普通庙宇的神像要更有神采一些。两侧的厢房里各有一幅仿铜板图,叙述伍入吴和督造城墙的场景。门口各有对联,一个是: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另一个是: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作涛神。 绕屏风出伍相庙南侧的正门,迎面是照壁,上书“相土当水”(?)几个字。照壁后边,便是一条窄窄的溪流,或者小小的人工河。 从伍相庙东望,便是盘门,城楼上有“吴中锁钥”四个字。形容古城当年的形势,应该十分恰切。城楼另外一边同样有四个字:水陆潆洄。侧旁有一条坡道,可上城楼。但出了城楼,有些懒惰,没有上去。后来听说,坡道上铺有三种石头,本身就是厚重的历史。 离开景区,架在外城河上的居然就是吴门桥。据说最早建于宋代,但相信当年的旧桥已经不复存在了。单孔的石拱桥,无声地述说古代中国的伟大。 吴门桥外小道两旁正在拆建,一片狼藉,与阊门相似。外城河外的盘门路则宽敞而舒适,车辆和行人都十分稀疏。步行向东,经裕棠桥到河边,上另外一座与吴门桥宛似双胞胎兄弟的拱桥,回到入口,再到新市路,正好绕行了一周。
关键字: 吉庆街 喜来登 少年宫 百花洲 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