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千灯
去千灯完全是忽发奇想,因为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启程已经是下午3点半了。 对于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也看了不少,不觉得稀奇了,又不是摄影发烧友,所以也不会为了拍些作品而跑到几十里之外的古镇去。 根本就是想出去转转,随便哪里,也许潜意识里是想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一点跳跃的音符? 沿着机场路向东行驶,过了斜塘,照例是要过一个收费站的。(每次经过这个收费站,我都觉得不能理解。如果走机场路去上海,在江苏和上海的分界处设个收费站,还属正常,但是我就是从苏州市区到昆山下辖的小镇去啊,还没出苏州呢,也要交钱。) 不知道这是不是不合理的现象,或许这种现象太多了,以至于人们都见怪不怪了。 闲话少说,还是转入正题,千灯的历史非常悠久,等下你通过我的照片就能感受得到。 这个古镇的名字也的确很有意思,传说吴越争霸时期从苏州一路造烽火台,造到这里正好是一千墩,所以小镇取名千墩,后来取其谐音为千灯。 下面这座桥是位于古镇入口的恒升桥。它边上的停车场很宽敞,而且不收费。广场的南边有一个售票处,不过进镇是不收钱的,只是看景点要买票,联票是30元/人,可以看顾炎武故居、千灯馆、典当行等。古镇的民居依河而建,错落有致。河水静静地流淌着,给小镇增添了无数的灵气。 延佛寺,看到上面的条幅了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看看。尚书茶楼,依桥而建,这个建筑看上去实在很烦琐,不过有时间的话,坐在里面喝喝茶感觉一定很不错。千灯的石板街应该是最有名的,我看了介绍说这条石板街是江苏省内保存最长、最完整的石板街道。寂静的小巷 余氏典当行。古代的当铺为什么是这样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呢,个子矮的人根本都看不到掌柜的长什么模样啊,还有大门上那个铜门扣,也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样子。(看上去象个狮子,可是额头上却分明有个“王”字,而且它的头上还是阴阳螺丝。) 此时已是日落西山,本来很热闹的小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许多店铺也打了烊。 不知道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古镇的一线天,你看,对街的屋檐都几乎相连了。 附近的居民把水泼在了青石板上,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如果在某个雨天,撑一把油纸伞,走在这青石板上,那不就是一首诗吗。 顾炎武故居。顾炎武是我国清末明初的思想家,他那句“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名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在苏州金鸡湖的湖东,就矗立着顾炎武的雕像。不过我来千灯之前,并不知道它还是顾炎武的故乡。 故居对面的屋檐上,坐着两个满脸喜气的娃娃,栩栩如生。不禁让我想到一首古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老婆婆坐在自家门前的矮凳上,与她后面的老屋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也许在她的眼里,我亦是一道移动的风景吧。 她面前摆着个小摊,开始以为是萝卜丝饼,一问才知道是虾饼,买来尝尝,味道还不错,就是虾少了点。这个是偶然发现的,前面的是孔明锁,后面那个是什么,你知道吗?据说是纯手工制作。 那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我一看,“咳!这不就是我们小时侯玩的陀螺吗?” 那人纠正道:“这可不是陀螺,它叫地琴。” 仔细听,它果然是会发出声音的。有点意思,5元/个,你觉得怎么样? 我一向喜欢美食,到了小镇,自然少不了对这里的小吃多看几眼,现在城市里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些有特色的小吃了。 第一幅图片是千灯影剧院,应该也有些年头了,如果能买些小吃到里面去看场老电影,不也是一件美事嘛。 左边的两幅图片是万三蹄,这是周庄的特产,现在很多古镇都有的卖,在这里是16元/斤。 右边的是小镇人自制的龙须面,1.5元/斤,这在苏州也不稀罕,但是它用黑板很艺术的画了个招牌,却是比较独特的。 左边是南瓜糕,0.8元/个,很诱人的金黄。 旁边的叫大糕,也是现做现卖的。顺便说一下,这里的梅花糕只要1元/个,我很想尝一尝,可惜我们去的太晚,已经卖完了,这三只大糕还是别人预定了的。看来这家的生意很好啊。 阿婆菜,应该是雪菜做的咸菜吧,小镇的人真有创意,给咸菜也起了这么亲切的名字。 最后一个要特别介绍了:袜底酥。虽然现在袜底酥到处都有,但这可是千灯的特产,新鲜出炉的哦,1元/3个。这也是我母亲最喜欢吃的点心,等下次带她来这里看看。 在千灯,除了那些名胜古迹和小吃,还有一些古树分散在小镇的各个角落。 紫薇,这个看上去跟那位《还珠格格》里的漂亮娇小的紫薇好象没法比哦。台湾相思树石楠树白蜡木瓜树 小镇的这些古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们大都是200-300年的树龄了,古树垂垂老矣的样子十分符合这座古镇的风格。我最喜欢那棵叫做“白蜡”的古树,尽管已有300年的高龄,但是看上去依然象年轻人一样蓬勃向上,充满了活力。 离开古镇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恋恋不舍中再回头看看,这时一只姿态优美的仙鹤出现在我眼前。仙鹤自古就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古镇的人们让她守望在那里,是赋予了她十分美好的期望啊!
关键字: 发烧友 小桥流水 机场路 江南 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