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虎丘
虎丘山是中生代火山爆发后的残存,曾为海中一小岛,古称quot;海涌山quot;。自春秋起,经东晋、唐、宋、元、明、清历代经营,留下了许多胜迹,成为苏州历史发展的缩影和吴文化中的瑰宝。据后汉《越绝书》记载,春秋吴国时期,吴王夫差葬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得名虎丘。东晋时,司徒王珣和其弟王珉分别建宅于虎丘,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山东、西寺。东晋高僧竺道生、梁代憨憨尊者都曾在寺中讲经和生活,并留下生公讲台、憨憨泉、千人坐等古迹及相关传说。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为武丘报恩寺,仍分东西两寺。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在山前开河筑堤,引运河水至阊门,并于堤上栽桃柳两千株,人称七里山塘quot;白公堤quot;。同时,又绕山凿溪,引水环山,使得虎丘山水相映、水陆交通方便。此后至民国的1100多年间,山塘成为连结阊门与虎丘的唯一纽带。五代十国,吴越国钱氏治理苏州数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构筑园林。据记载,虎丘的寺院和胜迹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修缮和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虎丘现有的佛塔就是后周显德六年(959)至北宋建隆二年(961)吴越国时期所筑。北宋时期,虎丘佛教极为兴盛,知州魏庠奏改寺名为quot;云岩禅寺quot;,塔即称quot;云岩寺塔quot;。南宋绍兴初(约1131),高僧绍隆到虎丘讲经,一时众僧云集,声名大振,遂形成禅宗临济宗的一个派别quot;虎丘派quot;。当时东南大丛林号quot;五山十刹quot;者,虎丘居其一。元至正四年(1341),山寺重加修复,新建有quot;断梁殿quot;之称的二山门。
关键字: 剑池 苏州虎丘 虎丘 虎丘山寺 虎丘茶